553
人物
野釣要想漁獲多多,學會棄用香腥是關鍵!
許多釣手保留了原來釣魚的初衷,喜歡野釣帶給人的那種悠閑的感覺。但是跑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釣魚也不隻是為了招幹覺得,還希望能夠釣到魚。野釣中的魚比較有野性,要想釣的多,開餌技巧是關鍵。
江南一帶天然水域中的小雜魚,主要是餐條, 魚旁 , 魚皮 ,羅漢魚,虎頭鯊(俗稱趴地虎)和食蚊魚。這五種魚中除了羅漢魚與虎頭鯊是底棲魚類,別的三種魚都是有喜歡生活在水表或水體中層習性的魚類,且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矽藻,植物碎屑為食的雜性魚類。
它們最大的共性是嗜葷、嗜腥、嗜香。因而,釣者在打窩誘魚時,應事前考慮到雜魚多的現實,有挑選運用不腥不香不霧化,餌味清淡的本味餌聚魚,有的釣友為了到達敏捷聚魚的意圖,常在誘餌中增加蝦粉和香味作增加劑。
成果魚很快招來了,小魚也來了,窩點的魚星許多,即是無法下鉤。鉤餌一入水就被拉黑漂。我的作法,即是選用幹硬的小麥碎玉米、大米做餌。即無腥,又無香味,入水又不霧化,盡管誘魚的時刻略長一些,但畢竟能到達無魚鬧鉤的意圖。
有時即便會招來少量的雜魚,隻需不急於開釣,不再有餌入水,這些遊弋在水體中層的雜魚,仍是侍自行離去的,由於,它對釣點內的硬餌不感愛好。即便有愛好,也會由於無咽齒而無法消受。假如鬧鉤景象出現在水底,則標明是虎頭鯊與羅漢魚鬧鉤,這更沒有必要憂慮的。它標明窩點內此刻還沒有聚來大魚,一量窩點內有大魚鯽魚進窩,這些小魚會不辭而別的。
筆者在雜魚多的環境頂用傳統釣時,運用的誘餌,大多數是米飯粒,水泡的小麥,酒泡的玉米粒。這種餌入水後,也會招來小魚,但更多的小雜魚隻嚐一下滋味,便棄之而去。
鉤餌仍是可以順暢地進行窩點內。能釣獲鯿魚、鯽魚、草魚、鯉魚等。在運用懸墜釣時,也可在誘餌方麵做些恰當的改變。通常情況下,隻需誘餌不對小雜魚的食性和習性,即便有小雜魚鬧鉤,也不會太凶。
詳細做法是,棄用香、腥、腥香型產品餌,可直接運用本味餌。若自已分配魚餌,可用 60% 麥麩, 20% 的麵粉, 15% 的菜籽餅, 5% 的拉絲粉分配。如主釣鯽魚,還可恰當的參加一些小米(對於鯽魚的食性,到達留魚的意圖)。誘餌的狀況請求,鬆懈粘性好,不霧化,比嚴重。在釣組上,可運用大漂大墜組合,使用大墜重力大,落底快的優勢,使鉤餌敏捷穿過小雜魚密布的水體中層,使鉤餌敏捷落底,這麼就可成功地防止雜魚鬧鉤。有愛好的釣友不防一試
最後更新:2017-10-08 0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