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5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騰挪 基金擁抱慢牛行情

在大機會麵前,千萬不要采取機會主義。

在專業投資人眼中,這是當下及未來幾年資本市場的真實寫照。而資本市場的大機會,就在於大類資產配置往權益市場騰挪。越來越多的跡象也表明,A股市場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凸顯。

不少機構看好未來幾年的慢牛行情,主要源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傳統行業和新興產業都有不同的增長機會。其中,部分傳統行業有望繼續保持較高盈利水平,而新興產業處於產能釋放或財政扶持的大環境下,投資價值也將逐步顯現。

對於2018年的投資布局,多數基金認為,不應糾結於市場風格,更要拋棄對於風格轉換的幻想。從“性價比”上進行考量,無論是價值還是成長,均存在投資機會。這意味著,在配置上需要逐步走向均衡。

A股市場吸引力日漸凸顯

過去由於高流動性和高波動率,A股市場很難“看長做短”。無論是賣方機構還是買方機構,年度展望往往隻能根據下一年的重要事件做一個預判,而兩三年的趨勢對年度策略的指導意義往往不大。

在博道投資合夥人、股票高級投資經理張建勝看來,隨著防風險去杠杆變相凍結流動性,以及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中的各種微觀調控措施的實施,投資者終於可以通過關注中期趨勢來指導短期投資了。

他所觀察到的中期趨勢,就是就大類資產配置而言,未來3年股市的吸引力將日漸凸顯。

我國居民財富配置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類存款中,證券類資產隻是個零頭,因此權益市場的“邊際流動性”要比全社會貨幣總流動性要更重要。2009年貨幣“大放水”之後的資產財富效應激活了居民的理財意識,但過去10年幾乎一邊倒地向房地產和理財產品傾斜。

隨著2016年10月開始的史上最嚴房產調控周期的啟動,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降低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預期。但理財意識已被激活,富餘流動性並不會回流至定期存款,而會如“熱錢”般在理財、信托、保險與證券之間騰挪。

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房地產市場釋放出的流動性與汽車、股票和理財最為相關。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決策周期長且考慮因素相對多元,因此承接房市流動性的主戰場將是股市與理財產品。

回顧過去幾年的牛熊市,張建勝觀察到,當股市預期回報率明顯高於理財收益率時,市場均有一輪較為顯著的上漲,如2014年9月、2015年9月及2016年3月,反過來也成立。2017年開始,股市與理財的預期收益率始終較為接近。由於股市低波動率後風險溢價的下降,兩個市場“旗鼓相當”,這也為市場創造了較為良性的慢牛的基礎。

就後市而言,張建勝認為,在目前嚴格執行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理財產品市場將受到壓製。從2017年三季度開始理財規模已明顯下滑,雖然在金融去杠杆初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會小幅上行,但2017年上行幅度甚至低於國債。而隨著2018年實體經濟去杠杆的真正開始,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特別是類活期類的)有望下行,屆時股市的吸引力將會更加凸顯。

隨著監管方向日漸明確,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投資行為也趨於長期化,投資理念日益成熟。在此背景下,滬上一位基金經理預期,A股有望走出一波慢牛行情。他同時認為,A股市場正在向成熟市場靠攏,雖然短期會有波動,但市場長期穩定性正在逐漸呈現。

拋棄對風格轉換的幻想

當不少投資者還在糾結於2018年的市場風格時,越來越多的專業投資者明確表示,需要拋棄對於風格轉換的幻想。

一位資深的公募基金權益投資負責人表示,所謂風格轉換是市場均值回歸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因此,討論風格轉換沒有意義。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資官(權益)認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小盤股都有明顯的超額收益,但這個拐點在2017年出現了,整個市場藍籌股和價值股表現突出。據其判斷,目前這種行情演繹剛剛開始,還沒有表現得很極端。

在上述首席投資官看來,一方麵,對比美股、港股,很多小股票不被市場關注,最終會造成流動性枯竭;另一方麵,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隻有當股票市值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才會進行覆蓋研究。而未來機構投資者占比將持續提升,因此,上述格局有望得到強化。

張建勝認為,2017年嚴重的兩極分化是分子端、分母端等要素共同發力的結果。其中,就分子端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A股盈利改善大超預期,且主要增量集中於大市值的傳統行業公司中。分母端,去杠杆導致無風險收益率上行,金融強監管導致風險溢價上行,兩者共同對長久期的成長股估值形成了擠壓。對2018年而言,無論是企業盈利還是去杠杆或強監管,在市場已有預期後邊際上均較難繼續強化,這也意味著2018年市場風格的離散度上將會顯著收斂,無論是大盤股的估值修複還是小盤股的估值收縮均已告一段落。

張建勝強調,未來幾年股市的核心矛盾是大類資產向權益市場的傾斜及企業盈利的回升,前者以低風險偏好的機構資金方式入場,後者也更有利於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且龍頭企業的動態估值並未有明顯的泡沫。因此,在流動性看不到明顯放鬆的背景下,寄希望於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切換行情是不恰當的。其實,市場風格輪動本來就是高流動性和高波動率下的博弈產物,沒有足夠的偏離度並不一定就會發生。

長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安昀表示,2018年的A股市場獲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較大。2018年藍籌和成長均有機會。盡管藍籌股2017年占盡優勢,但是目前看估值並不貴,銀行、地產、家電、建築等行業依然較為便宜,獲得一定收益的可能性較大。從長期跟蹤的成長股來看,也有一部分股票進入了買入區間,比如一批方向正確、估值合理且質地優良的公司。

投資機會有望“多點開花”

對於2018年的投資機會,基金經理認為,消費升級、大金融、製造業及周期股等方麵均存在一些投資機會。

萬家基金建議,在藍籌和成長板塊之間采取更為均衡的配置比例。首先是價值成長股或價值藍籌股,重點看好大金融板塊、地產和建築板塊,此外以醫藥、白酒和家電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依然會有相對收益。其次是優質成長股,2018年成長板塊將進入戰略布局期,關注5G、人工智能、半導體、遊戲和社會服務等板塊。

目前不少機構投資者對於大金融關注度較高,尤其是銀行中的四大行。招商基金投研團隊認為,金融領域中,銀行板塊方麵,多個銀監會監管文件對銀行業績影響有限,後續隨著對不規範業務的進一步清理整頓,銀行業務將進一步回歸傳統信貸業務模式,有助於消除市場對銀行非標及影子銀行的擔憂,有利於銀行整體估值提升。非銀板塊方麵,保險行業公司受益於保障轉型而抬升估值的長期投資邏輯不變,內含價值增速穩健,長期投資價值仍然存在。券商股估值則處於曆史低位,有望迎來階段性反彈行情。

此外,先進製造業也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大方向。招商基金投研團隊認為,先進製造業方麵,從政策角度看,國家對於先進製造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時間節點上看,支持先進製造業的政策不斷出台。

張建勝認為,投資中的製造業資本開支複蘇有望成為一個超預期的點。經曆了2017年需求回升供給收縮的雙擊後,工業企業的訂單和盈利狀況都有所改善,企業產能利用率和資產負債表也得到改善,已經具備了再次重啟資本開支(特別是增加先進產能)的條件。而從政策導向來看,“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至中段,補短板成為邊際重心,也有利於高端製造的超預期崛起。

對於大消費而言,2018年通脹預計溫和的大環境依然適合大消費行業。不過,目前大消費個股的估值已基本切換至2018年的業績,因此應重點關注業績有望超預期的龍頭,以及一些新的泛消費領域。

張建勝觀察到,中端消費是一個潛在的亮點。目前市場對消費的品牌化升級已有充分認識,但他認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計劃所釋放的中端消費潛力可能還是被低估了。由於扶貧和鄉村振興已明確成為政府工作重點,預計未來這個領域還會推出更多資源傾斜的扶持政策。

周期股方麵,近期化工等不少周期品漲價明顯。招商基金投研團隊認為,歐佩克減產執行率高,雖然美國頁岩油增產壓製油價,但需求端形成有力支撐,預計未來油價溫和上漲,而化工行業在油價溫和上漲過程中最為受益。選股思路上,將從兩條主線進行選擇:第一條主線為油價上漲周期中,選擇受益於此的PTA-長絲產業鏈,以及布局海外油氣資產的上遊公司。第二條主線為環保督察加速產能出清,優質企業盈利大幅改善。

(原標題: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騰挪 基金擁抱慢牛行情)

最後更新:2018-01-15 05:33:32

  上一篇:go 銀行業拉開整治市場亂象大幕
  下一篇:go 密集調研97家公司 機構“重拾”文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