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特斯拉來華建廠,恐怕會破了中國一項老規矩

作者 | 智 庫 君

來源 | 金融智庫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斯拉已與中國政府在上海達成協議,將在上海自貿區建設生產設施。不過根據新工廠協議生產的汽車仍有可能被視為“進口”,並將麵臨25%的關稅,因為它們的產地位於自貿區內。

在上海自貿區,出口到國外不用繳納關稅,但如果是銷售到中國國內,仍需要繳納關稅、增值稅等稅費。換句話說,如果在自貿區設立獨資企業,特斯拉節約的成本主要就是單車3600美元的運輸費用。

此前有傳出消息稱,中國方麵考慮最早在2018年取消對外資持股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限製,以及取消自貿區外資對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持股限製。

因此,也有人認為特拉斯來上海自貿區建廠,是一個試行的過渡帶,看看有無機會全國推廣,特斯拉的獨資工廠建設在自貿區,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壓力測試的過程。

假如這項投資被確定下來,那麼這將是外國汽車製造商第一次不用通過與本土車企合資,就能夠實現獨立在中國建廠。

按照此前的規定,要求海外汽車製造商必須與本土合作夥伴建立合資企業,方可在華投建工廠,而且在合資企業內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

目前最新的自貿區負麵清單規定: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製造,中方股比不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以下(含兩家)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如與中方合資夥伴聯合兼並國內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兩家的限製。

也就是說,假如中國政府同意特斯拉獨家在上海建立工廠,那麼特斯拉將會打破在華建廠必須與本土車企合資的規定。

這一規定自從1994年被實施以來,對於中國來說遠遠利大於弊。根據該項規定的要求,國外汽車無法大量湧入國內市場,因而迫使他們必須和中國本土企業合夥建廠。

一方麵,這樣既讓中國的本土汽車生產商迅速學到了技術知識,幫助了中國本土的汽車企業迅速成長起來;另一方麵,它也保護了弱小的國產汽車行業,不至於在市場化浪潮中被全麵淘汰掉。

經過二十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實力雖然不算先進,但是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本土車企已經不能再繼續躲在政策壁壘背後發展了,而是應該依靠創新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雁過留毛,人過留言

公眾號轉載,請回複“轉載”,查看《轉載須知》

最後更新:2017-10-23 22:16:32

  上一篇:go 特斯拉中國建廠為何選擇阿拉上海?蔚來、小鵬、比亞迪們緊張嗎?
  下一篇:go 特斯拉有望上海獨資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