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5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散戶交易體係中的“三炒”“三不炒”

有一個散戶在十月首個交易日私信我:建立完整的交易體係是機構必做的,散戶也要建立自己的交易體係嗎?我回答說:每一個交易者都應該有自己的交易體係。

所謂的投資體係並不是表麵上的倉位和策略的安排,而是這些背後的價值觀和思維深度的反映。投資中有三個本質的挑戰,第一要認識自己,第二要看清企業,第三要弄懂市場。缺了第一條就會自我膨脹;缺了第二條將盲自投資;缺了第三條容易犯同市場趨勢擰著幹的方向性錯誤。

看一個投資人的學識修養,不是看上述任何一條多麼的出類拔萃,而是看其能否將這三者融合在一起。這其實也就是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的大方向和大原則。等這3個問題考慮清楚了,所謂的體係也好策略也好都自然而然的就順暢了。散戶在公司信息獲取的實時性以及完整性都不具優勢,買錯公司是經常發生的。錯誤的時機可以被時間來撫平,即套住以後把短線做成長線,等公司出現轉機。如果倉位控製得好還有救。最致命的就是用大倉位在錯誤的時機買入錯誤的公司,然後,天天幻想牛市來了會解套。那將是一個散戶真正的噩夢。

簡單來說散戶的交易體係:首先是倉位管理,其次是正確的買入對象,最後才是價格因素。我們都難免犯錯,但要努力減少重複犯嚴重錯誤的發生率,更要從根本上杜絕致命錯誤出現的可能性。

散戶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就是來自上市公司年報等公開信息,企業分析能力是個很大的詞,其實細分一下很容易發現其無非是以下5點:

1。解讀財務數據的能力。

2。對行業供需和競爭的理解能力。

3。對企業價值含量的判斷。

4。再好的公司也要買在低位賣在高位。

5。買入當前最炙手可熱的公司。

對於散戶來說越高越買肯定是個奇怪的邏輯——高買低賣就會成為家常便飯。其實,買和賣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目的而隻是手段,具體如何操作需要將對象、時機、定力這三者結合起來才可以稱做建立了自己的交易體係。

至於散戶的交易體係,我們從實踐中總結為:三炒三不炒。

所謂三不炒如下:

第一是大盤權重股不炒。從本輪行情看,大盤權重股除了在3200點有過短暫風光外,持有銀行等超級權重股其實是賺得最少的,多數相關個股目前的股價仍在3300點下方。這些股票之所以表現不佳,一是主力先前誘多拉高後把籌碼都分散到散戶手裏了;二是根本與當前主力資金炒作熱點不沾邊。

第二是高價股不炒。高價股一般都是自拉自唱出不了貨孤芳自賞的莊股。像第一高價莊股市盈率30倍,每天成交少之又少已經被市場邊緣化了。散戶買一手也要5萬,基本成了“看股”。什麼時候莊家資金鏈斷裂支撐不住了,高台跳水是非常嚇人的,散戶對這類高價莊股一定要敬而遠之。

第三是傳統產業不炒。股市上其實虧得最慘的就是開盤就買了並一直持有類似中石油這類的傳統產業的投資者。大盤在上漲,中石油還在下跌。就像中國神華(601088,股吧)“神電”重組後,也從複牌後的23.38元,跌到本周三的20.52元。為什麼這些股在一個上升趨勢中不漲反跌,原因就是傳統產業失去了股市中最難能可貴的想象空間,不死不活太正常了。

在理清了上麵三不炒後,我們再來看什麼是應該炒的三炒:

第一是炒新。這裏指的炒新,有兩大含義。一是指新興產業,二是超跌次新股。之前,新股上市後遭遇爆炒,非常不理智,被監管出重拳打壓,開板數越來越少,有的逼近了發行價,這些股反彈起來是非常驚人的。至於新興產業,近期我們獨家首發反複分析的新能源電池及人工智能的漲幅大家有目共睹。

第二是炒中小創。炒中小創也不是說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炒中報及三季報業績增長超預期的。隻要行業、成長性不是太差,往往有一個股本擴張除權填權的機會。中小創中又要以超跌低價為首選。

第三是炒高送轉。今年中報的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高送轉比較多,目前正進入實施階段。成長性後有業績支撐的高送轉填權是必然的,再加上部分個股高送轉達到10送15、10送20,除權後的股價低的最容易填權,先炒一把錯不了。

互動交流

歡迎進群交流分享!

最後更新:2017-10-16 17:07:34

  上一篇:go 散戶注意:此股橫盤一年遭主力48億搶籌,短線驚現金叉絕佳買點
  下一篇:go 馬雲又搞大動作!該股遭力挺,散戶淚奔:為何要惦記我那點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