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5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調漂如此簡單,老釣手詳解調漂原則與準確調漂方法

一、調漂基本原則

1是便於魚兒吸食入口,2是便於釣者根據漂相準確提竿。

有人說調漂難,的確難。因為調漂必須綜合考慮多重因素,某些重要因素是絕不能被忽略的。有人說調漂容易,的確容易。因為調漂的目的就是能上魚、上多魚,遵循的原則還是十分明確而簡潔的。

調釣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兩個原則而進行的。調漂其實應該叫做調釣,釣幾目釣幾目要盡量準確。有時調幾目不是特別重要,但是釣幾目是非常重要的。調漂的實質是指,通過釣目的變化,讓鉤餌便於魚兒吸食,而且吸食的動作能準確而迅速地反饋到漂上。

二、靈活調釣目

1、如果看到旁人調3釣2釣效好,你也盲從調3釣2。除非你的施釣條件跟旁人一模一樣,否則你是絕不會跟別人的釣效一樣好的。隻從鉤餌的角度來說,你盲從的調3釣2,你的鉤餌在水中的形態跟別人可能完全不一樣,所以你的調3釣2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所以,一定要根據魚情水情,根據自己的餌料形態與釣鉤的大小、以及漂尾的粗細來判斷。

2、究竟要釣靈還是要釣鈍,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但也有一般的規律,鉤自然處於水體,利於魚兒吸食;鉤被繃得較緊,鉤餌入口有點不順。那麼哪種情況更適合一些呢?其實無論靈,還是鈍,都是能自然控製下鉤的。釣靈,隻要能把漂壓得下子線稍微彎曲,下鉤躺底,也利於魚兒吸食。上鉤觸底,甚至上鉤餌部分躺底,也利於魚兒吸食。隻是釣靈時對餌料狀態要求稍高,所以,一定要將餌料的狀態控製好,才能釣靈。釣鈍,我們可提高釣目,讓上鉤不掛餌或掛輕餌沉底,下鉤躺底,魚吃下鉤較為容易,吃上鉤會很難。

3、鉤距過大(大於三倍鉤長),會使下子線彎曲太大,魚吃下鉤口較輕時,就很難發現。釣靈時如果上鉤餌料太大,就會將上鉤壓到底,因鉤距太大下鉤就變得十分遲鈍,見口也會不佳。建議保持1-2倍鉤距,兼顧魚口凶勐程度適當調整。

掌握了以上原理,調漂就並不難了。平時垂釣時注意多多摸索,就會熟能生巧,根據水情魚情調到最佳狀態,獲得理想的釣效。

但是由於漂相太亂,而導致的判斷失誤,是釣友最煩惱的問題。其實原因就是漂相判斷錯誤。今天,小編就介紹幾種常用到的漂相。

1、拋竿後,原本應該豎起的浮漂,依然躺在水麵或者是出現快速移動的情況又叫臥漂或橫漂,指的是送漂之後浮漂橫臥於水麵狀態。這種漂相是魚兒咬鉤後快速上遊所致,也可能是中上層魚類搶食未到底的餌料的結果。如果釣者沒能及時提竿,魚餌很快就會被全部吃光。

2、我們在釣魚時,有時會發現浮漂莫名其妙抖動起來。出現這種漂相可能是風吹的原因,但也可能是魚兒在拉勾。大魚進窩之後,不會輕易咬鉤,先試探魚餌有何反應,通常是先用嘴部觸碰魚餌,後用魚身、魚尾觸碰子線,這時就會出現抖漂的漂相。抖漂時,此時不應提竿,但要做好提竿的準備。

3、浮漂到位後,穩定下來,出現緩緩上升,而後短促有力地下頓的情況,鯽魚吃鉤正常,這是“最標準”的咬鉤信號,要立即提竿。當浮漂上升時,要準備提竿,看見浮漂下頓就瞬間揚竿,基本上十拿九穩;而上升後沒有下頓,但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停留,也要迅速提竿。

4、浮漂緩慢上升 漂標: 浮漂到達釣點後,又緩緩地上升, 提竿無魚。原因分析:餌料太鬆散,沒有粘性,魚還沒有進食,餌團就在水中散了。方法:餌料加粘性,使餌料在水裏能呆上1-2分鍾或更長。

5、浮漂沒到位,出現上下跳動的情況,可這有幾種情況:1.中魚,切子線;2.空杆;3.掛魚,跑魚。

魚情分析:1.魚餌入口太深。2,餌料太硬,魚兒吃不進。3.大魚進窩了。

在這種情況下,信號多,可選擇釣浮;如果中魚率較低,可以選擇抓底層接口信號,重新釣底。主要抓:短促有力的下頓和緩慢上浮不動時的信號,拉小餌釣最為合適。

6、浮漂到位後,突然出現大幅度的下沉動作,多半是魚兒撞線鬧出的動靜。不要急於提竿,若後續見到浮漂浮起則可揚竿。

7、浮漂沒到位,就出現了停頓、上浮的動作,可能是雙魚就餌,揚竿上雙魚的機率很大。

8、浮漂停頓後下挫,短促有力則為有效魚訊,無力但幅度大是無效魚訊,多為魚體撞線和小魚搗亂所致

9、黑漂 漂相:浮漂穩定露出水麵二目,但突然下沉不見。

魚情分析:大多數不是魚咬鉤信號,而是魚的身體、尾巴擦到魚線所致。如果在風浪中垂釣,這種信號也有可能表示魚吃食。 處理辦法:釣大魚時可稍等1-2秒鍾,若不見浮漂冒出水麵,即揚竿。

10、浮漂到位後,緩慢上升,隻要在上升的過程中出現停頓,立即揚竿。停頓後,浮漂又迅速改變方向,出現斜向入水信號,可能是大魚在就餌,等漂尾入水後,用釣大魚的起竿技巧快速提竿。

最後更新:2017-10-15 21:11:12

  上一篇:go 仲秋時節天氣多變,難免遇到風大浪高,野釣起風後如何應對走漂
  下一篇:go 打窩別用這個,否則你會釣不到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