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6家上會僅2家IPO闖關:慘烈通過率被指“偶然事件”

10月31日,6家IPO企業上會,3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僅有2家過會,通過率僅為33%。如此較低的過會率,讓市場頗有些驚訝。

部分市場人士將此與近日媒體報道的樂視網“發審風波”相聯係,對此多方業內人士認為,兩者沒有直接關聯,更多的是各個項目自身的問題或者是發審會上企業或中介回複的問題,此次過會率低仍舊屬於偶然性事件,與今年9月13日創業板發審委審核7家IPO申請否決4家情況類似。

縱觀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的審核情況,自10月17日首次“亮劍”至10月31日,共審核了25家公司首發申請,其中過會的有16家,未獲通過的有6家,過會率為64%。而若剔除10月31日的數據,前幾次會議有19家企業上會,14家過會,僅有3家被否,通過率為73.68%。

從IPO企業個例來看,此次被否的3家企業中,2016年度淨利潤達到4.13億元的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穩健醫療”)被否,讓業內頗為意外。

過會率僅三成 業內稱“偶然事件”

10月31日,證監會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召開2017年第21次發審委會議和第22次發審委會議,共對6家企業的IPO申請進行了審核,其中,3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僅有2家過會,通過率僅為33%。

如此低的過會率讓市場頗為震驚。恰逢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因樂視網IPO涉嫌財務造假,時任的發審委委員多人被查。由此,市場部分人士第一反應將樂視網“發審風波”一事與此次IPO過會率相聯係。

“兩者應該沒有直接關聯。”多位業內人士均持有這樣的看法。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第一財經表示,早在這之前就已處理過發審委成員違法違規的案件,這已不是第一次,媒體報道的樂視網事件對於發審委成員更多是一種警示教育,並不會特別影響某一次的過會情況,而且現在整個發審委的程序越來越科學,防止發審委成員犯錯方麵有一些預設的機製。

一位券商投行高管也認為,媒體報道的樂視網事件對10月31日的發審會沒有直接的影響,更多是出自各個項目自身的問題或者是發審會上企業或中介回複的問題,“比如有些公司不一定能過,但是其準備的充分,把發審委的疑慮打消了也就過了,有些大家都覺得能過的,沒有準備充分,結果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與今年9月13日發審委審核7家IPO申請否決4家時的解讀一樣,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10月31日的低過會率屬於偶然事件。“因為上會的IPO企業不是均衡分布的,有時候是一些比較不錯的企業集中在一起,過會率就比較高,有些時候則是比較差的集中一起,則可能出現較高否決率,這是正常現象。如果長期出現被否率高的情況,則有可能表明了一種政策導向,偶爾出現應該不說明什麼。”董登新表示。

縱觀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的審核情況,自10月17日第十七屆發審委正式“亮劍”相至10月31日,共審核了25家企業IPO申請,其中過會的有16家,未獲通過的有6家,暫緩表決的3家,直接通過率為64%。

但不考慮10月31日的審核情況,10月17日至10月25日期間,發審委對19家企業進行了審核,其中,14家過會,3家被否,2家暫緩表決,通過率為73.68%。其中,10月17日會議,5家上會4家通過1家被否,10月24日的會議也是同樣的情況,10月25日的會議則是6家上會4家通過,2家因為“三類股東”問題暫緩表決。相較而言,前幾次會議的審核環境較為溫和。

整體從今年以來的過會情況來看,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證監會發審委今年審核的首發公司共有430家,其中344家通過首發審核,59家被否,19家暫緩表決,8家取消審核,總體通過率為80%,被否率為13.72%。

對於新一屆發審委相較之前的發審委有無變化?上述投行高管表示,以前發審委成員有分組,同一個組裏的成員對IPO項目可能會有一些溝通和討論,現在則沒有分組,決定開會前以電腦抽簽的方式組合,各自完全是獨立的,做的判斷也更具有獨立性,這樣不確定性就比較高。

在董登新看來,新一屆發審委將主板和創業板兩套班子合並在一起,審核形式、內容趨同,更趨向於信息真實性審核,更加適合於用同樣的尺度來衡量信息的質量。

4億淨利潤公司仍被否

在10月31日上會的6家企業中,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鑫廣綠環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2家獲審核通過,哈爾濱森鷹窗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穩健醫療3家被否,中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則暫緩表決。

這其中,2016年淨利潤達到4.13億的穩健醫療一度被市場予以較高期待,然而最終未能順利闖關讓市場頗為意外。

穩健醫療是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以棉花為主要原材料的醫用敷料和日用消費品的企業。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1億元、18.19億元、25.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29億元、2.21億元、4.13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並沒有較大的變動。

該公司曾在美國間接上市,2012年7月份開始私有化並退市,2016年3月申報A股IPO。對此,發審委也較為關注該公司在美國終止上市及私有化交易中,實際控製人用於收購股權的資金來源是否合法合規,以及私有化回歸A股的具體原因及其商業合理性。

對此有市場人士猜測,穩健醫療回歸A股遇堵,是否與中概股回歸不易有關係。上述投行高管表示,經了解,該公司此次被否與中概股回歸A股沒有關係。

此外,發審委還指出,穩健醫療在規範運作與內控方麵存在問題,存在較多會計差錯,報告期內接連受到十六起行政處罰。發改委要求穩健醫療進一步說明,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範,內部控製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受到環保、稅務、食品藥品監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海關等部門的處罰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是否存在“最近36個月內違反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的情形。

董登新表示,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可以對上會企業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如,上會企業是否高能耗、高汙染、偷稅漏稅等。

上述投行高管則表示,環保等方麵的處罰都是2013年和2014年的事情,但現在已經解決,如果現在還是有環保汙染問題的話則會被一票否決。

從穩健醫療日用消費品的毛利率來看,2014年~2016年,該公司日用消費品的毛利率分別為64.44%、62.65%和63.47%,而日用品行業龍頭恒安國際在同期的毛利率水平分別為46.11%、47.61%、48.78%。同時,發審委指出,穩健醫療應收賬款1-180天未計提壞賬比例,而同行業均按照5%計提壞賬比例。由此發審委要求穩健醫療進一步說明,日用消費品收入逐年增長與同行業收入的變化趨勢是否一致,毛利率較高的原因。

此外,穩健醫療在1999年、2000年、2001年與多地國有企業合資經營,並在隨後購買了相關國有資產。發審委要求其進一步說明國有資產收購中交易的程序和價格是否合規,該等收購資產權屬是否清晰。

對於穩健醫療最終被否的致命原因,上述投行高管則認為,跟受到處罰有些關係,但核心問題在於該公司及其中介機構方麵沒有做好較為充分的準備,“都以為能夠過會,大意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穩健醫療二度上會,在今年9月28日的發審會議上,該公司的首發申請被暫緩表決。

(原標題:6家上會僅2家IPO闖關:慘烈通過率被指“偶然事件”)

最後更新:2017-11-02 01:48:34

  上一篇:go 持倉市值連續第9個月上漲首度超越1萬億 外資為何如此青睞A股?
  下一篇:go 房企資金再收緊 四季度或麵臨全麵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