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人物
2017年86家企業IPO被否:33家券商少賺24億
今年發審委共審核了479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380家過會,過會率79.33%;86家未通過審核,占審核總量的17.95%,其餘13家為暫緩表決、取消審核等情形。
記者統計發現,這是自2014年IPO重啟以來過會率最低的一年。數據顯示,2016年證監會共審核了271家企業IPO申請,僅有18家企業遭否,過會率為91.14%,2014年和2015年的過會率也分別達到了89.34%和92.28%。
至於今年IPO被否的86家企業,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共涉及33家券商保薦項目,其中國金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和申萬宏源成為被否項目數量最多的五大券商。
2017年部分券商IPO承銷保薦 “成績單”(製圖:中國網財經)
廣發證券保薦企業數量最多
A股IPO審核與發行的提速,讓今年券商投行業務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來看,廣發證券可以說是“一家獨大”。
據統計,2017年廣發證券共保薦了47家IPO企業上會,除此以外,還有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和招商證券2017年保薦上會的企業超過30家。
在IPO保薦業務數量增加的同時,券商在IPO保薦業務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剔除一些尚未公布承銷保薦費用及未完成發行的IPO項目,廣發證券在IPO方麵斬獲收入共12.47億元,成為今年首發承銷收入最多的券商;而去年的“冠軍”中信證券則降為第二,收入金額為11.69億元。
興業證券過會率“墊底”
除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外,機構保薦企業的過會率似乎更具看點。據統計,2017年共有479家企業接受發審會的審核,涉及保薦機構67家,其中30家券商保薦的項目過會率為100%。但是,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這30家過會率達100%的保薦機構中,多數券商保薦企業數量均為個位數,有的甚至僅為1-2家,有投行人士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此來計算過會率作為衡量券商的保薦能力標準,結果很難服眾,還要結合保薦業務數量多少。”
記者剔除今年以來保薦IPO企業數量低於10家(不含10家)的券商後重新對比發現,興業證券所保薦的IPO企業過會率“墊底”。有21家券商保薦IPO企業上會數量超過10家,其中中信建投保薦的32家企業上會全部通過,過會率達到100%;華泰聯合證券、國泰君安、東吳證券過會率超過90%,過會率介於80%-90%之間的券商有8家,其餘7家券商的過會率則低於80%,其中興業證券的過會率最低,僅為66.67%。
具體來看,興業證券2017年共有15家企業接受發審委的“檢閱”,其中4家未獲通過,分別為廈門鋁⒒股份有限公司、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京博農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元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浙江捷昌線性驅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取消審核。
不過,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在興業證券2017年保薦過會並已經完成上市的企業中,不乏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的公司。以展鵬科技為例,該公司2017年5月16日上市,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5171.67萬元,同比下滑3.85%;8月17日上市的科利爾,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縮水4.26%;
國金證券9單項目遭否或“丟” 近4億元
除了380家過會的企業,2017年還有86家公司的IPO上會時遭到了否決,共涉及券商33家。據統計,這86家企業計劃募資金額共計357.5億元,如果按照今年以來IPO主承銷商的平均承銷保薦費率6.77%估算,以上33家券商合計損失約24.2億元。
據了解,所保薦的企業上會被否家數最多的是國金證券,達到了9家,而這9家企業的計劃募資總額為54.91億元,以此估算,約3.72億元的收入或與國金證券擦肩而過。
另外,廣發證券也有6家企業未能通過發審委審核,被否率12.77%,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和申萬宏源被否的企業家數均為5家,未通過率分別為14.29%、16.67%和25%。
中信證券手中儲備項目最多達39家
對於2018年IPO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發審委全麵從嚴的審核背景下,預計新股發行將會適度放緩。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上市券商手中的IPO儲備項目仍然充足。
證監會最新消息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1日,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共計471家,其中39家由中信證券保薦,上交所主辦25家,中小板7家,創業板7家;由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保薦企業家數分別為31家和30家,另外由海通證券保薦的企業也達到了28家。
最後更新:2017-12-31 09: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