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人物
應收賬款超過營業收入 德展健康剝離銷售網絡為避風險

第三大股東的一係列動作攪亂了德展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展健康”,000813.SZ)的一池秋水。
9月22日,德展健康發布第三大股東新疆梧桐樹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梧桐樹”)減持計劃公告,隨後受到深交所關注。9月27日,德展健康發布的補充公告,坦承由於該部分股份未到解禁期,減持計劃存在不確定性。而在此前的9月13日,由於新疆梧桐樹未及時披露股權質押的相關情況而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自上市以來,德展健康業績保持穩定上升,但其應收賬款一直居高不下,且其對第一大客戶海南康寧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康寧”)的應收賬款占比和銷售收入比例處於較高水平。
德展健康董事、董事會秘書杜業鬆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表示,海南康寧是公司一直以來的合作夥伴,目前的銷售模式是為避免商業賄賂而製定的,且公司的回款一直正常。
第三大股東頻繁減持
9月13日,德展健康披露了其股東新疆梧桐樹收到深交所監管函的公告。監管函顯示,根據德展健康9月12日披露的《關於股東質押部分股權的公告》,截至2017年5月22日,新疆梧桐樹持有德展健康股份已累計質押120348150 股,占德展健康總股本的5.3691%。在此前,新疆梧桐樹並未及時將股權質押情況告知德展健康。
對此,杜業鬆回複記者稱,新疆梧桐樹並非上市公司,不會時刻關注證監會有關規定,可能是對政策了解不足、信息披露意識缺乏導致的疏忽。“上市公司隻是被動的信息披露義務人,我們要接到正式通知才能對外公告。他們沒告訴我們,我們也不敢隨便說。”杜業鬆稱,“這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
而記者發現,在德展健康8月19日披露的半年報中,新疆梧桐樹所持該部分股份就已經顯示為“質押”狀態。
沉寂一周後,德展健康在9月22日發布的一紙股東減持計劃公告又把新疆梧桐樹推向前台。公告稱,新疆梧桐樹計劃在自公告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德展健康不超過3%的股份。
隨之而來的便是深交所的關注。9月25日,針對該減持計劃,深交所對新疆梧桐樹發出關注函指出,根據德展健康相關報告和公告,新疆梧桐樹在德展健康重組過程中出具過股份限售承諾和業績補償承諾,持有的該部分股份在公告時尚處於限售狀態(預計限售期滿日10月11日),減持計劃的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
9月27日,杜業鬆回複本報記者稱,新疆梧桐樹在這件事上的確考慮不周全。由於減持計劃需要提前十五個交易日公告,其原本計算,從發布公告到解禁日剛好是十五日,到期即可生效。“新疆梧桐樹可能覺得晚公告不如早公告,其是以限售日來計算的,但深交所認為股份還在限售期,不到最後一天不管什麼情況都是限售,應該到解禁日了再公告。”
同日晚間,德展健康發布相關補充公告,稱根據深交所要求,經過新疆梧桐樹自查,減持股份執行時間為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4月20日,不存在違反相關意向、承諾的情形,且沒有違反相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但由於解禁時間未到,本次減持計劃存在減持方式、時間、數量、價格的不確定性,也存在是否按期實施完成的不確定性。
另外,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息公示係統發現,新疆梧桐樹的地址和名稱已經在9月13日雙雙變更,其地址由新疆烏魯木齊市變更為西藏拉薩市,名稱變更為西藏錦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而在德展健康9月13日之後的公告中使用的名稱仍為新疆梧桐樹股權投資有限公司。
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自上市以來,德展健康的業績頗為亮眼。德展健康是2016年借殼天山紡織上市的企業,主營產品為心腦血管藥物與抗腫瘤藥物等。公司主打產品阿樂(阿托伐他汀鈣片)在國內調/降血脂藥物領域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公司2016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雙實現同比增長,增幅均達20%以上。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7.95億元,淨利潤4.27億元,增幅仍在20%以上。
而在亮眼的業績下,公司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卻屢遭詬病。2016年,德展健康期末應收帳款餘額7.64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52.95%。其中,對海南康寧就有6.47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84.68%。高比例的應收賬款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2016年報公布後,深交所即對其發布了問詢函。
杜業鬆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基於上市公司對賭協議、兩票製等政策變動的壓力,公司意識到擴大銷售是唯一的途徑,其中對海南康寧在內的經銷商加大鋪貨導致了應收賬款的增加。
至2017年上半年,德展健康應收賬款升至9.44億元,甚至超過營業收入1.4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118.74%。其中,對海南康寧的應收賬款比例雖有所下降,但仍達58.88%。
對於2017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高於營業收入,杜業鬆稱,因為2017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進展較快,產生了高額營業收入,但應收賬款的賬期是跨越營業收入賬期的,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同時,公司的銷售回款一直都很正常,沒有出現過欠款難收的情況。而且賬期都在一年以內,有壞賬計提。公司和海南康寧是長期夥伴,合作一直很順暢,況且,海南康寧的應收賬款占比也在不斷下降。
對於銷售模式的合理性,在回複深交所問詢函的公告中,德展健康以上市公司昆明龍津藥業作為類比,稱其同樣采取“精細化的區域招商代理+專業化學術推廣”的銷售模式,並取得優異成果。但據龍津藥業2017年半年報,其應收賬款為1559萬元,僅占營業收入1.33億元的11.75%。
另外,二者應收賬款的計提標準也有差別,其中德展健康1年以內(含1年)賬齡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為1%,而龍津藥業對應比例為5%。半年報顯示,德展健康9.54億元的應收賬款賬齡幾乎全部為1年以內(含1年).
剝離銷售網絡為避風險
據德展健康2017半年報和相關公告,2016年公司對第一大客戶海南康寧的銷售額達10.74億元,占總銷售額的74.44%。但在2017年半年報中,德展健康並未披露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情況。
據了解,自2013年11月,德展健康子公司嘉林藥業逐步將其銷售模式由自營推廣為主改為以經銷商推廣銷售模式為主,並選擇海南康寧作為重點合作經銷商,原從嘉林藥業離職的銷售推廣人員大部分被海南康寧接收。另外,自2015年開始,海南康寧逐步將直調方式改為非直調方式,即采購的藥品要先運輸至海南康寧倉庫,再轉運銷售給各二級經銷商。
對於為何將銷售網絡剝離,杜業鬆表示,這緣於2014年葛蘭素史克中國商業賄賂案的警示。2014年9月,長沙市中院經審理查明,葛蘭素史克中國為擴大藥品銷量、謀取不正當利益,采取賄賂銷售模式,以多種形式向全國多地醫療機構從事醫務工作的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巨大。葛蘭素史克中國被判罰金30億元。
“我們擔心營銷網絡會出問題,影響我們的藥廠,就把銷售網絡剝離讓別人負責。他們負責的同時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藥品銷售環節出了問題,追溯到經銷商就是終點,不會影響藥品品牌,也不會影響公司名聲。實踐證明我們這種措施是有效的,第一銷售穩定且不斷增長,第二品牌價值在不斷提升。”杜業鬆稱。
但在國家推進“兩票製”、提倡減少銷售環節的背景下,德展健康這種背道而行的銷售模式是否受到影響?杜業鬆表示,兩票製對公司銷售有所影響,但並不大。在其看來,在公眾預期中,兩票製會帶來很大衝擊,但從各省實際推行情況來看,其進度不一。完全推廣兩票製的省份並不多,因此對公司經營影響不大。
另外,據了解,2014年港股上市公司山東綠葉製藥曾計劃收購嘉林藥業100%股權,但同時提出先決收購條件——德展健康終止與海南康寧的經銷協議。由於公司未能達到該條件,收購計劃夭折。
杜業鬆對此表示,和外界一樣,綠葉製藥當時不了解公司的經營模式,認為與海南康寧合作存在風險,因此合作終止了。“這隻是很小的一個原因,並購這種事情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他們是綜合考慮後決定終止合作的。”杜業鬆稱。
(原標題:應收賬款超過營業收入 德展健康剝離銷售網絡為避風險)
最後更新:2017-10-08 0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