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94 返回首页    go 人物


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骗局,很多人都见过

大家都知道,微信已经是大家寸步不离的社交工具,一天看个百八遍都是少的。很多骗子就把骗局伪装进了微信朋友圈的一些链接中,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中了套了。

比如,“我是xxx,我的个性标签......”类似这样一个性格测试在朋友圈热传,很多人出于好奇都会去点,你是否也中过招,反正我中过,后来大家都知道这是套取个人信息的一种手段,但是至今还是有人中套,虽然最后也因违规被封了。

以上的例子只是之一,那你是否知道,朋友圈常见的帮宝宝投票、集赞得奖、爱心筹款、拼团买水果,这些看似优惠或献爱心的活动,可能会悄悄地盗走你的信息和钱财呢?

其实,警方已经归类总结出了,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骗局,央视也曾曝光过,你有没有可能还不知道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情,骗局年年有,防备也要年年有。

骗局1:性格测试(这类的测试题,朋友圈还是会偶尔出现,好奇心促使你们乖乖的填写自己个人信息)

比如:我是xxx,直觉准到爆、判断力超强......

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某个app开发的营销测试,需要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微信号登陆,泄露隐私。类似: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在暗恋你;你是电视剧里的谁;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骗局2 投票获奖

比如:十万大奖萌宝宝大赛开始报名啦,关注公众号,发宝宝照片参与投票,就有机会获奖。

真相:通过恶意刷票获取较高名次就有可能涉嫌诈骗。客服收取费用,但却可以随时更改名次。此外,这类投票往往要求先关注账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真实信息。一旦骗子掌握到用户重要信息,就会编造重病、车祸等圈套行骗。

骗局3 集赞换奖品。(这样的手段非常普遍,至今还是有很多点赞营销)

真相:很多集赞活动都打着免费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不少往往是空头支票,兑换难度大。还可能泄露信息,或买到假货。

骗局4 筹款治病(这种大事我一般不会轻易相信,不过朋友圈还是有很多转发的。)

比如:为孩子筹措医疗费;寻人、济困贴。其实如果信息属实,仍存在善款被滥用的可能;如果虚假信息,对方会在你拨打其留的电话时,进行电信诈骗。

这类案件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财产难追回。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骗局5 拼团卖水果(我始终坚信好东西不便宜)

比如:进口车厘子5元1公斤!进口榴莲5元1个!在微信凑齐所要求人数,以低价买水果,如果人数未达要求,拼团失败,预收款项会打回微信账户;当人数满足时,则会显示拼团成功。结果:长时间收不到水果,屡遭退款;个人信息泄露,收到各类推销电话。

真相:这种拼单主要是为商家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了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骗局6 帮忙砍价(这样的手段也是很普遍)

比如:请朋友在链接中帮忙“砍价”,若砍到0元,可免费获iPhone6s、相机甚至价值十几万的车。结果:付钱后没收到货物;收到诈骗短信。

该类“砍价”链接都要求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骗局7 转发免费送

比如:“我已经领了,是真的哦。”转发并发送截图,免费送。结果:快递收钱才让看,结果收到假货。

据调查,免费送的所谓“品牌商品”,一般都是从购物网站批发,成本价极低。

骗局8 转发领流量

信息:“您的好友已免费领取几M流量,输入手机号码送几G流量,赶快抢抢抢!”结果:输入手机号后,发现并没有流量到账;收到垃圾信息,骚扰电话等。

其实是广告公司想筛选哪些手机号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个个试,现在直接做个网页等人分享,然后就可以发广告信息或打推销电话了。

这些朋友圈的信息,看似无伤大雅,不过,如果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出了什么事情,也是很郁闷的。所以,很多时候一些莫名的链接还是不要随便去点,也不要去贪一些无谓的小便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的世界,方便快捷,骗子的手段也会跟着高明。所以,骗子年年有,我们的警惕之心也要年年有。

最后更新:2017-10-08 00:48:12

  上一篇:go 微信放大招!叫板余额宝!
  下一篇:go 微信群内辱警,群主被拘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