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人物
大消費白馬股持續強勢 中小創高成長股漸受關注
隨著時間進入四季度,權重藍籌和消費白馬雖然仍在延續前期強勢表現,但此前一直表現平平的小盤股卻出現了分化,以迅遊科技為代表的有一定業績支撐的科技類小盤股開始發力向上。在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報中,機構除繼續加大對消費白馬的配置外,也將手中部分資金向具有業績支撐且估值相對合理的科技小盤股傾斜。
消費龍頭白馬仍受機構關注
今年以來,消費藍籌表現格外搶眼,大消費領域的細分行業龍頭股基本上都出現了大漲局麵。如家電行業空調板塊雙寡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冰箱板塊青島海爾,小家電板塊老板電器、蘇泊爾,洗衣機板塊小天鵝A,家電零部件板塊三花智控等全部“喜大普奔”;食品飲料行業中白酒板塊龍頭貴州茅台開啟“刷新高”模式,而調味品板塊海天味業、乳品板塊伊利股份、食品綜合板塊涪陵榨菜等也不甘落後,紛紛走出持續上攻行情;醫藥行業恒瑞醫藥、複星醫藥、雲南白藥、片仔癀等也都在持續走強……大消費龍頭股的強勢表現,除了自身業績穩定外,與二級市場中機構資金紮堆抱團不無關係。
以家電行業為例,細分各子板塊龍頭股今年以來業績出現了持續增長,不僅在今年一季報、中報時全部實現了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且從最新三季報來看,已公布三季度業績的龍頭公司均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業績的持續增長使得這些家電龍頭公司具有了明顯估值優勢,在同行業絕大多數公司估值至少30、40倍現實下,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等公司估值卻僅有15倍至23倍。當然,除了估值優勢外,機構資金的介入也起到了股價上漲助推劑作用。“藍籌股上漲的動力就是因此前價值被低估。”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表示,在2015年牛市時,小盤股炒得比較瘋狂,藍籌股則較為理性,包括貴州茅台在內表現都很一般,沒有出現大幅上漲。經曆最近一輪股災的洗禮後,藍籌股已經整體從低估向合理的價值回歸,“本輪白馬股持續表現就是其估值回歸的過程”。
除了陳紹霞談到的估值回歸因素外,上海湯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正光向記者表示,“機構、監管等力量也不容忽視,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他表示,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長線機構資金長期買進持有白馬股,對該板塊長期走牛起到基石作用。而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立,以及A股被納入MSCI指數,擴大了海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機會,而這些機構資金又都以白馬股為主要配置對象,造成籌碼稀缺。與此同時,供給側改革等原因使得越來越多的行業龍頭股享受到了龍頭溢價,業績增幅大大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穩健上揚的走勢吸引更多資金去追捧。而今年以來監管層方麵持續加強對短線投機的打壓,也使得遊資逐漸放棄了小市值股票,轉投白馬股陣營。
事實上,機構在今年加強對白馬股的布局確實有蛛絲馬跡可循的。我們以家電行業為例,據數據統計,以QFII、保險公司、基金、券商、社保基金為代表的5大機構主體(簡稱“五大機構”)為統計對象,在一季報中,家電行業在當時並不被機構所看好,相較2016年末的持倉占流通盤比例情況,機構減倉0.89%達6.39%;各大細分行業龍頭股中,除了格力電器被小幅增持0.95%以外,其他個股幾乎均遭到了減持,其中,美的集團、小天鵝A被減持幅度超過2.5%,老板電器、蘇泊爾更是超過5%。而到了2017年中報時,機構態度發生明顯轉變,家電行業被整體增持了1.01%,細分行業龍頭股中,增持比例最高的恰恰是在一季報時被集中減持的,如三花智控被增持股份占流通股比例超過15%,老板電器被增持比例近5%,青島海爾、小天鵝A被增持比例超過3%。
在最新三季報中,雖然部分龍頭公司還沒有公布機構對自己的持倉情況,但從已發布公告的家電企業來看,“五大機構”的持股占流通股的整體比例已普遍下降。當然,在此過程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有不少機構仍在新進和增持各大龍頭股。如老板電器,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本期除了法國巴黎銀行減持以外,其他流通股東均保持持股比例不變或增持。三花智控雖然受到了社保基金的減持,但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和國泰金鷹增長基金卻在新進。
對於今年消費白馬的表現,早在2016年8月,接受《紅周刊》專訪時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在當時就明確表示看好大消費板塊中的各類行業龍頭股,而今年以來消費白馬上佳的走勢使得其預言變為現實。在相關消費龍頭已累積大量漲幅的當下,羅偉冬認為,消費類白馬龍頭短期內雖然漲速已經過快,但長期看還是有一定的上漲空間,“預計後市大部分白馬龍頭股仍會保持震蕩向上的走勢。”其判斷依據是,目前大部分白馬股的市盈率還在25倍以下,尤其有一些還不到15倍,應該屬於嚴重低估的狀態,這一類白馬股後市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而部分市盈率超過30倍、累計漲幅已經較大的,未來上漲空間相對較小,“可以考慮把市盈率高的白馬股調倉換股到市盈率低的白馬股。”
李正光認為,近期的市場行情整體判斷已經是牛市,以茅台登上600元為代表,白馬消費股、大藍籌股都已走出大牛的趨勢。當然隨著藍籌股白馬股漲幅比較大,估值達到一定高度後,後續可以關注相對稀缺的行業龍頭白馬股。陳紹霞表示,當前一部分股票已經回歸到合理的價位,有一部分已處於高估的狀態,但估值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而漲幅比較大的不一定就沒有吸引力。比如格力電器,無論是相對自身的價值還是行業比較看,其目前依然處於相對低估的狀態。
周期股強者恒強
白馬股在今年雖然漲勁十足,但以“煤飛色舞鋼花濺”為代表的周期資源品在大盤於5月11日反彈以來的表現更為吸人眼球。就市場表現看,周期行業中三大代表性行業,如煤炭開采5月份反彈以來上漲了25%,鋼鐵上漲了28%、有色金屬上漲了32%。而如果進一步分析各細分子板塊的表現,則可發現在鋼鐵行業中,細分子板塊普鋼漲幅顯著要高於特鋼的,前者漲超31%,後者卻僅有13%;有色行業中稀有金屬鋰漲超51%,黃金漲幅卻僅有2.8%。
在機構持倉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報時,“五大機構”對煤炭、鋼鐵、有色的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均不超過4%,尤其是煤炭和鋼鐵的持股比例位列申萬行業倒數第1位和第2位。當然,如考慮細分子行業,則是有明顯分化的,如在一季度時,機構雖然配置有色不多,但對有色板塊中的鋰品種卻持續增持,增持比例達到3.59%,位居當時申萬三級子行業的第4位,具體個股上,贛鋒鋰業、天齊鋰業2隻個股被大量配置,其中贛鋒鋰業被增持比例高達8.34%。同樣,鋼鐵行業中的細分子板塊普鋼中的八一鋼鐵、三鋼閩光、*ST華菱也均在一季度被機構相中,均有相應配置。
及至中報三大周期行業均被機構進一步增持。其中,有色行業最受寵,機構持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由一季度末的3.06%提升至4.81%。經過二、三季度的持續表現後,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機構對上述三大行業的整體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具體到相關個股上卻有明顯分化,如煤炭業的安泰集團、鋼鐵業的*ST華菱被大比例增持,而有色業中前期被大幅增持的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則被一定比例減持。
隨著時間進入四季度,市場對周期板塊此前強勢表現還是表露出一定的擔憂,很多前期強勢周期資源股都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唿應了三季報機構減倉趨勢。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麻文宇向記者表示,這種擔憂主要在於,下半年經濟回落令行業的需求端承壓,周期品價格與周期行業盈利不能持續。就需求端而言,受製於環保、取暖季、財政支出減少等多因素,下半年經濟小幅回落應屬預期之內,周期行業的需求端也會相應地收縮。但在全球經濟穩步複蘇、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顯現成效、經濟結構調整漸入佳境的內外環境下,麻文宇堅持對於我國宏觀經濟中長期維度下穩中向好、短期維度下保持韌性的論斷。其次,供給端來看,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環保高壓政策,都是中長期的政策邏輯,絕非短期的事件刺激,在這兩股趨勢的推動下,周期性行業優勝劣汰,存活下來的公司不單單會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在生產製造、技術研發、企業運營、環保投入等全方位接受一次洗禮,真正成為具有長效競爭力的行業龍頭,最終因其業績穩定增長的確定性而獲得估值的溢價。
就未來市場機會而言,麻文宇認為,目前周期股已經曆了近兩個月的調整,板塊當前估值已充分納入了這一因素,除采掘外,化工、鋼鐵、有色、造紙、水泥、玻璃等行業估值均大幅低於曆史中值,多數龍頭股的估值已處於曆史低位,判斷周期板塊進一步下探的空間已經不大,中長線投資者買入時點或已臨近。建議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鋼鐵、電解鋁、銅等行業,尤其是在非限產地域的、估值優勢顯著的行業龍頭公司。
中小創高成長股漸受關注
與消費白馬股和周期股強勢表現不同的是,今年以來,小盤股整體表現一般,特別是創業板個股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其實,創業板公司絕大多數個股的表現熄火除了與今年整體市場風格切換密切相關以外,機構的持倉態度也是值得考慮的。
據數據統計,在今年一季度“五大機構”增持的354隻個股中,創業板股合計82隻,占比僅7.91%,到了中報期,這一比例驟升至19.16%,說明創業板個股有相當一部分受到了機構的悄然吸納。最新三季報中,創業板股目前有68隻個股受到了“五大機構”大力增持,其中寒銳鈷業被增持的股份占流通股本比例由中期的0.97%增至18.5%,提升了17.53個百分點,而贏合科技、合縱科技和安車檢測在三季度期間機構持股占比也分別提升了10.74%、8.8%和7.08%;淨利潤表現上,這四家公司的業績均獲得同比大幅增長,增長幅度達660.81%、51.12%、52.3%和55.57%。
“中小創裏麵會有能成為一線大藍籌的企業,它們在未來十年很可能會複製現在一線大藍籌過去的幾十倍漲幅。”羅偉冬表示,目前表現極佳的白馬藍籌股大都是從中小企業成長起來的,回到15年前,這些大藍籌就是今天中小創裏麵的企業。他預計一線白馬股表現過後,就輪到二線高成長白馬股粉墨登場了。某券商研究員葉文輝也表示,成長股經過兩年的洗禮,機構普遍預期明年會是其表現較好的大年,在年底排位大戰即將來臨之際,不排除機構會提前逐步介入成長股,重點方向關注蘋果、5G等以消費電子為代表的成長股。
(原標題:大消費白馬股持續強勢 中小創高成長股漸受關注)
最後更新:2017-10-29 11: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