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馬雲研判當前經濟形勢,超乎你的想象!

中e財富—國內領先物權眾籌平台

您的關注—我們的緣分

近日,2017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上,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發表了題為“物聯改變未來”的演講。演講以阿裏巴巴剛剛度過的18歲生日為切入點,不斷爆出各種金句,現場掌聲不斷。以下為全文:

核心內容

1、務虛很重要,經濟形勢不好跟打牌一樣

2、增加一名員工增加一個億的營收

3、不是實體不行了,是你的實體不行了

成本麵前:“勝敵而益強”

謝謝書記、省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好像應該是18歲的第一天吧,我現在這個年齡,越往上說一聲,心裏就不踏實。

剛才聽了很多領導、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的分享,我坐在下麵在想,大家講的非常宏觀、戰略、具體的執行,我覺得還是受益匪淺。坐在那兒,也是心潮澎湃。

我想從我們做企業的角度來做一些分享,一些我們的思考,我自己覺得每個人是否會成功、是否會快樂,我們都需要有不同的眼光去看問題,你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深度不一樣、廣度不一樣,你可能就會做得機會多一點。

阿裏巴巴這樣過了18周年的周年慶,今天的阿裏巴巴不是今天做成的,是18年以前的決定做成的。而18年以後的你、20年以後的你,不是20年以後決定的,而是今天的思考、今天的決定。

我前幾天聽一個人講,我覺得他講得非常有道理,前天的阿裏巴巴周年慶,我分享給了我的所有同事。絕大部分的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你相信而看見,所以你考慮問題的時候,我們這些人是相信未來,相信這些事情會發生,我們似乎感覺看見了,但是絕大部分人不是這個樣子。

2009年開始,江蘇就進行了物聯網的探索,那時候國家,可能大家並不清楚稱之為物聯網,主要叫做國家傳感網。也是2009年,阿裏巴巴啟動了阿裏雲計算,其實我們那時候誰也說不出未來雲計算到底是怎麼一個樣子,但是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未來、這是一個趨勢。

我們雙方都堅持了八年時間,才有了今天。

江蘇開始探索的時候,我相信大家隻是覺得這是一個概念,阿裏巴巴在探索雲計算的時候,也認為是一個概念,其實今天的概念越來越多,大家說又是雲計算、又是大數據、又是智能物流、又是IOT,各種各樣的說法,我們最近這兒又在探討物聯網。所以各種各樣的概念、說法,其實說明一個問題,人類正在往一個共同的方向去走。

其實我的理解,人工智能也好、物聯網也好、大數據、大計算也好,這一切都在談同樣的事情。就像上一個世紀,有的人講汽車很重要、有的人說造路很重要、有的人說石油很重要,其實大家都在做一個方向,這就是一個能源時代的到來。

而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我們都顯示著人類將真正開始進入到數據時代。

浙江和江蘇也很有意思,江蘇走改革的路線,浙江走開放的路線,我認為浙江和江蘇雙劍合璧才是最有機會的。物聯網和雲計算大數據,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未來,物聯網的本質,首先必須是一個智聯網,沒有智能的物聯網,我們認為這就是一個植物人,他沒有多大的意義。

其實電表早就把電都連起來了,但是沒有智能電表,電表隻能收收費而已,我們每個交通路口都有一個監控器,所有的監控器其實都是連起來的。但是如果沒有把它智能化以後,這個監控器現在發揮最大的作用是用來罰款而已。

所以核心的不是物,核心的是連,更核心的是把這個連起來以後,能夠把它變成智能化。智能化的目的,不是讓機器像人一樣,而是必須讓機器像人一樣去學習。所以我自己這麼覺得,我們今天去考慮很多問題的時候,往往我們對未來過分的擔心,說機器和人未來的競爭怎麼樣,我認為機器和人不太會競爭。

今天開始不去設計好未來這條路線,可能將來麻煩確實會很多,機器必須像機器一樣,我們人是有智慧的,機器應該要有智能,動物是有本能的,每個東西必須走自己的獨到之處,如果機器像人一樣,我覺得麻煩也會很多,人像機器一樣,麻煩也會很多。

過去上一個世紀,在工業時代,我們基本上把人越來越像機器,而未來的時代,機器會越來越像人,但是真正應該走的是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我們在講機器人,其實我自己這麼覺得,人是要有很大的自信,人類在發展,很早就想飛行,總想自己能伸出翅膀來,但是後來發現人類的飛行是通過飛機,人很想跑得快,如果我們把汽車發明以後,汽車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汽車永遠是走不開的。

這兩年討論最多的是Alpha Go,人下圍棋,人被機器下圍棋擊敗以後,人感到非常沮喪,如果你因為這些東西沮喪的話,我認為人的沮喪才剛剛開始,因為人肯定是下不過的,隻要是程序化,隻要是說得清楚的東西,機器一定比你聰明,人要比聰明,你就忘掉,機器一定比你聰明。

人類最早發明機器的時候,人就要清醒的認識,機器會比人力量更大,當發明火車、飛機的時候,人已經認輸,機器一定比人會跑得更快、跑得更遠。出現電腦的時候,人類就應該有一個預知,聰明,你是搞不過計算機的,它比你記憶得更快,它從來不會忘記,它算得比你也快。從這一切來講,人應該打消這個想法。

下圍棋,圍棋是為人類的快樂而創造出來的,如果你讓人跟機器比下圍棋,就像人跟汽車去跑,誰跑得快,毫無疑義。所以我覺得不要為此而沮喪,如果這是一種沮喪,你的沮喪,後麵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我覺得機器要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那才是了不起的東西,機器做人做得到的東西,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我的字寫得很難看,但是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有味道的。電腦的字很漂亮,但是不值幾個錢。所以大家要這麼去想,不管人工機器人做得再好,我還是喜歡人工做出一把椅子來,而不是機器給我做出一把椅子來。

另外一個,人類未來的大數據整個的發展,離不開三個主要的要素,就是互聯網、大計算以及雲數據。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我們現在講大數據講得很多,大數據涵蓋著兩個關鍵,“大”不是“多”的意思,“大”是大計算的意思,大計算加雲數據,這才是我們所認為的大數據。

首先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如果說每一次技術的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煤是主要的生產資料、煤是主要的動能,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石油、電,這次技術革命,以創新驅動,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第二種,生產力,雲計算,計算能力將成為一種強大的生產力。

第三,互聯網本身是一種生產關係,如果不把互聯網當作一種生產關係去思考,我覺得麻煩也會越來越多,互聯網它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互聯網是全社會的互聯網。所以我想我們公司在去年雲棲大會裏麵提出五個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五個新有很多爭論,你說到底這五個新有什麼新,其實我們認為新零售是要重新定義零售,新製造必須重新定義製造,新金融必須重新定義金融。

我們很多問題,要用新的思考,但是確實我們不是語言專家,所以我們也找不出一個核心的字,暫且稱之為“新”而已。現在大家感覺到整個零售行業的變革非常之快、非常之迅勐,我們提出新零售,其實不是今年,十幾年以前,我們在做淘寶、天貓以及無數電子商務開始對零售行業進行衝擊的時候,大家並不以為然,沒有人會在網上購物、沒有人會這麼把它當回事情,沒有人覺得網上購物的樂趣遠遠超過線下購物的樂趣。

但是今天,十年以後,人們覺得這個事情還真來了,狼喊著喊著,還真來了。但是我想告訴大家,這隻是剛剛開始。

現在我想跟大家講,新零售以後,巨大的變革是新製造,而新製造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大批的製造業,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之間,麵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的想象,甚至超過今天的超市、大量的商場所麵臨到的問題。

新製造,實際上來講,由於IOT的發展,由於物聯網的發展,由於計算能力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新製造將倒逼整個社會進行改革、進行推進。

其實企業將會在這場革命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企業必須學會革自己的命。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大了,很多的政策,以前國家的發展,中國過去30年,政府成為經濟發展強大的推動力。未來企業家精神、企業和技術將成為強大的推動力。技術將成為倒逼市場的力量,創新將成為市場的力量,而市場能力將成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

我在想,沒有互聯網的製造業是沒有希望的,當然沒有製造業的互聯網更沒有希望。沒有互聯網的製造業,我認為這些製造業很快就會崩潰掉,沒有製造業的互聯網,那我覺得也是空中樓閣。

製造業必須要學會擁抱互聯網,未來已經不會存在著Made In China、Made In USA,未來的製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未來的製造業全是在互聯網上製造,而且未來的製造業,請大家記住,未來的製造業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它不是一個純製造業,製造業作為就業的趨勢已經過去。

我們大家知道,美國特朗普講的要Made In America、buy America,特別希望製造業能夠帶動巨大的就業。我想我的觀點是製造業在本世紀以後開始到未來,將不會成為就業的主要驅動力量,因為大批的製造業將會由機器所取代,而未來創造真正的就業,人類從過去的一兩百年工業時代,將進入現代服務業時代,現代服務業才是真正的製造業,而服務業本身就是製造業。

我想告訴大家,無論是阿裏巴巴也好、騰訊也好、Facebook也好、亞馬遜也好,我們是真正的現代服務製造業,我們背後強大的製造能力、設計能力,把服務當成產品的能力,這種製造能力是今天大家要去反思的,它不是網絡上走來走去的一些Program,現在所有的程序、所有的互聯網產品是一個真正的現代製造業,所以這個希望大家要去思考。

未來的製造業已經不是靠規模化,已經不是靠流水線,已經不是靠我們昨天想象的這種集裝箱式的模式,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個性化、一定是定製化,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C2B,而不是B2C。未來的計算算法專家一定不是在互聯網公司內部工作,而是在車間裏麵寫代碼,所以這一切整個的變化,我想剛才很多專家已經講到了這一切。總而言之一點,我們要讓機器變成智能。

我在講,我們所有的智慧城市也好、智慧大腦也好,無非要解決: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

第二,我們要解決的是整個民生服務。

第三,社會治理。

離開這些生產資料,離開這些生產力,離開這些生產關係,我覺得這就是一句空話,因為你都不知道客戶需要什麼,誰是你的客戶,誰是你的敵人。

以前辦事跑斷腿,現在都希望說辦事隻要跑一趟就夠了,其實跑了很多趟,跑的是數據,跑的不是人。

以前我們要看病,要圍著醫生轉,今後醫生是圍著病人轉,我們今天講的環保問題,如果環保不能夠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計算能力來處理,人的感知能力,根本不知道問題會出來,等你發現問題出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了。

我今天來的時候講,人工智能,我當然不太喜歡人工智能,我喜歡機器智能,人要有敬畏感,我們發明了機器,不一定要機器按照人的思考。人的大腦,我們對人腦的理解可能不到10%,我們要讓機器去學習這10%,我認為有一點自大,我們甚至講外星人,外星不是像人一樣的,如果你要像人一樣去找外星人,你是找不到的。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意思,動物的本能,我們這個人是有智慧的,動物是有本能的,機器是有智能的,但是由於人類的生活越來越快,我們逐漸、逐漸失去很多本能的東西。我小時候走個20公裏,騎個自行車,走路走個8、9公裏很正常,現在一聽說走過去5公裏,心裏就發虛。

地震的時候,動物有先知的感應,而人已經失去了這種能力,而計算、數據、機器將把人的這些能力重新恢複起來,這就是智能的能力,因為我們人過去的兩百年,由於科技的發展,我們人的眼睛,對外部的世界越了解越多,我們往外空去走的東西,我們去了月亮、我們去了火星,我們不斷在往外麵探索,但是人類對自我的了解越來越少,而了解自我不是看他,了解一個人不是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在無意識中做了什麼事情,這才是我們所要了解的。

而雲計算、大數據,能夠把人所有的行為記錄下來,讓人更加懂得自己。我們講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是聰明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人是智慧的人,人類在未來必須學會,隻有智慧才能對抗未來的機器。所以我在講,今後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進入新的時代,我們必須讓機器來協助人更多的了解自己。

過去我們在開拓外部的世界,未來的一兩百年,我們在發掘人類的內心世界,這在生命科學方麵將會有重大的突破。人活到120歲、150歲,並不是什麼笑話而已,因為人將了解自己越來越多。

我們對於未來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所以我想,剛才我在說,我們阿裏巴巴不是今天做成的,是18年以前我們相信有這一天才會做成的。我們今天同樣相信未來的世界會是這個樣子,並且為之去努力。

今天能夠定義清楚的東西都不是未來,這是我們的觀點和看法,今天我們怎麼想象未來,我認為都是幼稚的,盡管18年以前,我們知道互聯網會發展,我們知道電子商務會發展,但是我們沒有想象到電子商務、互聯網18年以後會發展成這個樣子,而運氣又那麼好,到了我們公司身上,我們再想象,也想象不到今天的。

人類一百年以前發現電的時候,認為電就是用於電燈泡的,它沒有想到今天還有電飯煲、空調機,我相信一百年以前,人類是想象不到的,今天我們對於數據的理解。我已經聽見很多專家學者,有些政府部門講數據壟斷。今天的數據跟二十年以後的數據相比,跟萬物相連以後的數據相比,真是滄海一粟都不是。

所以我們今天要思考的是如何麵對未來,我們要鋪設一個方向,如何堅持,並且不斷的去完善。我覺得今天的會議在江蘇開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極具意義,甚至是裏程碑的。

我1995年開始創業做互聯網,1996年我在北京參加過一次互聯網的討論,在座大家可能沒有一個人知道,一個房間裏麵,坐了17、18個人,在科協大樓,我們坐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怎麼被他們叫去開了一次會。我那時候問他們,我們今天已經有互聯網專家了?1996年,大家討論互聯網未來對人類的影響很大,我們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來管理和控製好互聯網。

我那時候就很納悶,怎麼1996年就有互聯網專家了,結果那次會議,所有擔心的問題,今天一點也沒有發生,不該擔心的問題,都出來了。

所以我自己這麼覺得,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今天我們講暢想未來,我相信人類有這個智慧去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今天這個國家在提倡創新,低層的創新是產品創新,中層的創新,技術創新,最高層的創新是體製創新。但是創新說說容易,而管理創新、治理創新的能力是非常之欠缺的。

所以我們在這兒探討物聯網在發展過程中,如果企業是強大的生產力,企業是強大的推動力量,我感謝江蘇省委省政府搭建這麼一個平台,讓大家來暢所欲言。但是另外,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生產關係,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可能是我們今後最最需要的,去保障創新,用新的方法去治理創新,去管理創新,去引導創新,去保護創新。

我們要避免各種各樣的紅旗法案,一八三幾年,英國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那時候英國最早發明了汽車,但是汽車起來以後,反對的人無數,因為認為汽車將會取代很多馬車夫的工作,馬車夫在那時候是屬於白領工人,是技術活。如果技術出來,很快就把馬車夫的工作給幹掉了。

所以所有的馬車夫上街遊行抗議,就像今天說實體經濟被互聯網經濟衝垮的道理是一樣,遊行的結果,政府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後來稱之為紅旗法案,就是要求每個車前麵必須有一個人拿著紅旗,車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七英裏,絕不允許超過馬車的速度,超過馬車的速度,立刻吊銷牌照,使得30年以後,英國才取消了這樣的紅旗法案,這個紅旗法案使得英國並沒有抓住汽車,使德國和法國起來,美國抓住了汽車,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車輪上的國家,隨後帶動了石油經濟的起來。

今天我們嚴防紅旗法案這樣的東西,對未來的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各種各樣未來政策,我們不要認為我們比別人強,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我們都是昨天的專家,我們對未來隻有探索,要相信自己,相信人類,相信我們的孩子們,他們是有辦法去解決的。

有時候製度過多,反而讓我們不能前進,歐洲沒有大的互聯網公司,一個重要的原則,他們法律製度實在太多,擔心的問題非常多,還沒開始幹,就問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那個問題怎麼解決,互聯網還沒起來,大家就在討論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我相信我們有辦法解決,我們解決不了,我們的孩子一定比我們解決得好,因為八零後、九零後、二零零零後,他們就是比我們聰明。

我認為他們的責任和擔當也絕不亞於我們,我們剛覺得手機出來的時候,這麼小的屏幕怎麼可以跟PC比,手機今天的力量,它的運算和計算能力超過了任何一台當年的PC,今天我們的手機,那時候覺得這麼小的字、這麼小的圖片,怎麼可能跟電腦相比,電腦怎麼可能跟電視機相比,一代超越一代。今天不是你看不了,是你眼睛花了,孩子眼睛並沒有花。

我爺爺認為我父親不如他,因為我爺爺聽所有的東西是從報紙上看的,他認為報紙上說的都是對的,我父親認為,他覺得收音機更重要,我們這一代認為電視機很重要,但是我們的孩子認為互聯網最重要,因為他們並不相信別人說的,他們要參與,他們自己體驗。所以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八零後、九零後、二零零零後的孩子們,他們生於互聯網,唿吸於互聯網,他們也有自己的擔憂,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相信他們能夠找到這樣的東西出來。

所以IT時代,我們人類已經從IT走向DT,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DT是Data technology,這不是字的區別,也不是技術的區別,而是思想觀念的區別,IT是讓自己做得越來越強,IT是信息壟斷,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就有利益,而DT必須學會共享,必須學會普惠,必須讓別人強大起來,你才會強大起來。而整個世界的趨勢就走向了普惠、共享和可持續。

從這方麵來講,我們今天也探討了很多問題,關於跨界的思考,大家覺得跨界,現在是一個很新奇的事情,很令人吃驚的事情,我可以這麼講,二十年以後,不跨界是很新奇的事情,是很令人吃驚的事情。

像我們阿裏巴巴,人家講你們到處都在,我們去那兒,不是因為那兒有利潤,我們去那個領域,不是因為我們貪婪,是因為數據必須打通,智慧必須連接,是因為文化必須溝通,互聯網沒有邊界,如果互聯網有邊界,互聯網僅僅是一個工具,互聯網它是一場技術革命,就像電沒有邊界的,不能說在塑料行業可以用電,鋼鐵行業不能用電。所以隻要沒有邊界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未來,這是互聯網真正的,希望我們人類能夠共同分享到互聯網。

人與機器的競爭是可怕的,我再度強調,人要有自己的自信,人要明白機器一定不可能戰勝人類,但是機器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以內所發展出來強大的力量,會對人類有巨大的衝擊,人必須明白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人過去三百年來,人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但是未來的機器將會把我們很多的無所不能的東西,將會取代,我們會有失落感,但是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人類一定會戰勝機器。

另外我想整個的物聯網,整個的大計算,整個的大數據,成為我們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成為生產資料,成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時候,對社會的衝擊之大,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所有的人類要做好準備,未來30年,從新零售開始衝擊,到新製造很快,金融也是一樣。但是衝擊也好,它不是一帆風順的,衝擊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誰,衝擊的目的是為了倒逼市場改革。

所以我們講轉型升級,講了這麼多年,文件發的比莎士比亞全集還厚,但是我們得到的效果怎麼樣,並不顯著,我們必須要有市場的力量,必須有技術的力量,必須市場上有像我們這樣的鯰魚去倒逼這個市場進步,這是互聯網大公司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擔當,不是因為它有錢,而是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也最後跟大家講,一直認為今天很難,明天更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今天沒有一家公司是快樂的,大家不要認為,千萬不要以為互聯網公司很好,我們傳統實業不好。我想告訴大家,這麼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真正賺錢的沒幾家,賺大錢的,沒有超過五家公司。但是實體經濟裏麵,也有很好的企業,不是實體經濟不好,是你的實體不太好,這個要清晰的認識到。

今天全世界好的實體企業還是有不少的,凡是不能適應世界未來,不能適應技術潮流,不能適應未來思考的企業,必須被淘汰,轉型升級的目的,不是讓大家平平坐,轉型升級的目的,讓好企業更好,讓壞企業能夠淘汰掉,這才是我們轉型升級真正要發展的目的。

未來所有程序化的工作都會被取消掉,大量的就業,昨天最好的工作都會失去,我們現在講了很多,大數據需要很多分析師,我告訴大家,大數據將消滅所有的分析師,沒有一個分析師可以分析得了大數據,分析師隻能分析信息,不可能分析數據。所以這個工作,今天我學數據分析工作,你以為可以找到未來,沒有未來,我先告訴你。

所以我們未來的人應該更加活得像人,機器更加像機器,這是我們需要做的。由於機器取代了很多工作,那麼我們人類說我們的工作呢,我想告訴你,也不用太擔心,我覺得人類未來在二十年內看得到,每一天隻工作四個小時,每個禮拜,我們隻工作三天,非常正常,而且你會很適應,你甚至認為我時間還不夠。就像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父們一天工作16個小時,在土地耕田耕地,他們覺得非常忙。現在我們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休息兩天,我們覺得時間不夠。

所以未來的世界,人類工作四個小時,你的人是在移動之中,原來你一輩子隻去了三十個城市,現在可能未來一輩子去三百個城市,你永遠在路上。所以全球化勢不可擋,Mobile不是隻移動手機,而是數據的移動,人類的移動,將跨越一切。

所以這一點,希望大家不用太擔心,所以製造業,我也想告訴大家,國家在發展的政策的過程中,一定要銘記製造業未必一定是成為就業的主要渠道,現代服務業,從製造走向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純不是買賣之間的關係、服務之間的關係,服務業如果沒有強大的服務業製造,是不可能有未來的,製造業不學會服務,是不可能,所有的機器不是靠你賣出去就行了,而機器本身就是一台服務的機器,背後有強大的智慧、強大的數據、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整個社會必須互聯。政府必須要形成一個Smart government,我們堅信不一地在往這裏走。

今天我們很多行業都會擔心,但是我告訴大家,擔心也沒用,今天抓緊時間改變才是未來,我們真正今天來講,我們這些人很幸運,我們麵臨著改變的過程中,改得好,人類會越來越好,改得不好,我們的痛苦會很大,但是未來還是會很好。

第一次技術革命,造成力量的失衡,使得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再度造成世界大戰,也是蠻有意思,我本來沒有想過,但是在國外討論的時候,有很多老外挑戰我,他說你們中國強大,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國,經濟體成為第一大,你們會不會入侵別人,你們會不會像美國一樣成為世界警察。那時候我的討論,我說我們整個中國的文化不一樣,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儒家講究人改變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個社會,道家講人改變自己的行為,適應天地之規律,我們佛家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適應內心世界的發展。中華民族漢族在長江黃河流域生存,我們特能種糧食,所以我們糧食過多,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去搶別人更多的糧食,而是把自己圍起來,所以我們第一個思考,把長城建得好好的,我們善於守。

而北寒帶、溫帶一帶的遊牧民族,永遠缺乏糧食,進攻將成為最主要的一點,所以這個民族跟它的一方土地養育一方人,這個套路,確實是不一樣。所以基於這些思考,我們未來人類怎麼學會Team work,我們怎麼樣在這裏麵的攻防之道、陰陽之道、盛和之道,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要去思考的。

想到這一點,我說我最擔心的行業,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因為這次技術爆發,我們要思考的,人類不應該自己之間的戰爭,人類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應該是向生命科學進攻,消滅癌症、消滅艾滋病,人類應該消滅貧困,人類應該用技術去消滅環境汙染的問題。

我昨天過來的時候,路過看到太湖,我覺得太湖以前的汙染非常嚴重,今天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是需要改善,如果要治理汙染,汙染如果不是通過物聯網、通過數據、通過計算發現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人工,等你發現這個問題,已經太晚。

所以我自己這麼覺得,我們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應該人類共同向疾病、向貧困、向環境汙染治理,向這些去走的時候,社會的技術,我們真正從知識走向了智慧,所以這是我希望跟大家去分享,有不同的思考。

那麼未來我最擔心的一個行業變革,那就是教育,我們很幸運,我們這些人二十年內混混也能混過去,但是我們的孩子們是混不過去的,如果我們今天依舊有今天這樣的教學方法,方式和課程,去教育這些孩子,那麼這些孩子三十年以後將會找不到工作。

每次的變革,都必須是教育的變革,要走在前麵,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高度注重三十年以後可能什麼樣的產業,由此來調整大學的課程,小學的課程和中小學的課程,因為隻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是平穩的,隻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有了機會,我們才不會人類之間發生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的教育,也不應該按照原來的死記硬背,去記很多東西,因為這些活可能絕大部分,不是所有,很多將會被計算機所取代。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隻有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有些人天生會讀書,活活氣死你,我是不太會讀書,但是我也沒有那麼傻,但是有些人真會讀書,好像上輩子會讀過書來,有的人彈鋼琴,三個小時就學會,我學三個月都沒搞清楚音譜在那兒,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

你發現自己最好,了解自己,並且在這兒發展起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未來的機會。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社會要去在看到今天機會的時候,也要看到挑戰,但是這些挑戰一定會過去,三十年、五十年內,我們應該找出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些挑戰,而不是阻擋這些挑戰,更不能用技術來形成貧困差距的工具,我們應該讓技術成為整個社會普惠,整個社會共享,隻有這樣,人類才能綿延。

我想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在這兒特別感謝,因為物聯網,萬物互聯,它會真正讓我們帶入到一個數據的時代,它真正讓我們的計算能力,雲的能力,人工智能,成為可能,離開了萬物互聯,再大的計算能力等於沒有用,再強大的機器沒有原材料是空轉,而所有這一切,萬物互聯,會超越我們的想象,請為此,所有人的努力,請為此,政府建立良好的保持創新的政策,鼓勵創新,學會治理創新,我們今天很多部門治理創新,管理創新的能力,就像當年說我管了這個社區全是貧民房,全是木結構的房子,今天突然出現了一些摩天大樓,你不能用管理那些木結構房子的思考來管理摩天大樓,我們也必須進行改革,隻有這樣,社會才會更好,再次謝謝大家,有這個機會分享。

馬雲演講:未來三十年是換道超車的機會

5月26日,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簡稱“數博會”)上,圍繞“數字經濟引領新增長”主題發表演講。在40分鍾的演講中,“金句”頻出。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換道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變革時代。”馬雲說,傳統意義上落後的貴州可以在今天匯聚這麼多人才討論人工智能和機器智能,這就是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雲計算帶來的換道超車動力的體現。同時,全世界頂尖DT時代優秀人才都到這裏談論大數據,對未來整個數據時代的把握是令人覺得非常振奮。

有數據顯示,2016年,貴州在電商網購的增速是全國第一,網上銷售增速全國第二,2016年,貴州上雲的中小企業增長達到55%,增速也是全國第二。

而對社會上普遍存在對未來智能時代機器取代人的恐懼擔憂,馬雲認為事實並非如此,“過去把人當機器用,未來把機器當人用,機器比人做得好不算什麼,機器做人做不了的才了不起。機器應成為人最好的Partner(夥伴),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

馬雲同時也提醒企業家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未來20年,大數據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今天人類在進入一個變革的時代。技術革命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都已經享受,但是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衝擊人類思較少。”馬雲說,第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衝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帶來衝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人類共同團結起來對付,貧困、就業、環境保額這就是第三次技術革命帶來的衝擊。“我覺得,中國全麵的脫貧,小康社會就是必須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能夠讓貧窮消滅。”

他說,在表達對未來三十年看法過程中,要避免幾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美國人這麼幹,所以我們也必須這麼幹。”馬雲說,美國雜誌上有這樣的資訊,我們必須要這樣跟風,重複著一種永遠在追趕從未被超越的狀態。以前講中國有市場,但中國沒有技術,中國沒有資金。今天中國有技術,有資金,也有市場,為什麼不可以用自己的思考重新定義一下未來,超越任何一個國家、超越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多大意義,超越未來、追趕未來,為別人、為世界、為未來創造獨特的價值才是真正的意義。

演講中,馬雲以人機圍棋大戰為例,他認為,下圍棋本來是有樂趣的事情,等對方下一步錯棋自己贏一把,結果對方是機器從來不會下錯棋,算得又理性又客觀,算得比人快,人想三步,它三百步都想好,還永遠不錯棋,這有什麼意思。

為此,要避免的第二個誤區就是人類要呈現自己的局限性。呈現局限也是一種智慧,沒有必要去跟機器再叫板誰更聰明。不要讓機器去學習人類,機器必須要有機器方式方法,機器獨特的思考,能夠整合人類、動物的思考,讓機器用自己思考去彌補人類的不足。

馬雲還重申了他的五個“新”中的新零售、新金融和新能源。在講到新金融時,他說,過去金融是“二八理論”,隻要服務20%大客戶就能夠得到80%的利潤,未來是“八二理論”,必須扶持80%的中小企業、年輕人和需要錢的人,獲得20%的利潤。金融機構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演講的最後,馬雲再次強調大數據時代到來的必然趨勢,未來沒有人會抵製互聯網、大數據,就像當今沒有人能拒絕電一樣。

以下為馬雲現場演講的十大金句摘錄:

1、我們人類在進入重新定義很多事情的世界。

絕大部分的人是生活在昨天,以昨天的思考來判斷明天或者至少在解決今天的問題,重新定義是很少一部分人生活在明天或者後天。如何能夠把生活在昨天和後天的人結合在一起,我們對很多問題將會重新定義。

2、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我們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將進行重新定義。

我指的計劃經濟不是那時候蘇聯的計劃經濟,也不是中國剛開始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最大的差異是,市場經濟有一隻無形的手,我想問大家,如果這隻無形的手你願意摸到,你願意做計劃嗎?

3、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

在大數據時代,特別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獲得數據的能力遠遠超過大家想象,人類取得對數據進行重新處理以及處理的速度的能力也遠遠超過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我想說明的一個問題,由於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

4、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

5、以前我們講中國有市場,但中國沒有技術,中國沒有資金。今天中國有技術,有資金,我們今天也有市場,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用自己的思考重新定義一下未來,為世界、為未來創造獨特的價值才是真正的意義。

6、不要讓機器去學習人類,我們要想機器必須要有機器的方式方法,機器獨特的思考,讓機器有自己思考去彌補做人類做不到的東西。

7、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工業革命蒸汽機起來的時候,所有農民最討厭就是蒸汽機,但是蒸汽機最後帶來了巨大的就業。第二次工業革命,火車、汽車這些出來之後,多少馬車夫恨之入骨,結果帶來了鐵路工人的崗位。火車進來後在中國就創造了200萬鐵路人員的就業。

8、機會一種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好的機會,第二種是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災難,並且你把災難消滅掉,機會就來了,機會一定是在別人抱怨之中,一定是在別人恐慌中。

9、對阿裏巴巴來講,最希望的是幾千萬家中小企業他們能夠快速起來,因為他們,社會整個進步,每個人才有進步。對於阿裏巴巴,我們鎖定的是年輕人、小企業和婦女。

10、二十年以後,或者三十年以後,《時代雜誌》封麵人物,本年度最佳CEO是個機器人。

以下為馬雲演講全文:

我覺得剛才的對話還是很不錯,首先覺得這樣的討論應該是在矽穀,怎麼跑到貴州來討論,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覺得,可能四五年以前,大家在貴州討論最多的是我們該怎麼樣抓住機會,能夠更加的後工業化,怎麼樣能夠討論挖更多的煤,開更多的工廠。但是,短短四年還不到的時間,我們看到整個貴州大數據產業迅勐發展,這確實讓人震撼。

剛才,我坐在下麵想,其實,我們以前對貴州了解最多就是茅台酒,我對茅台酒很熱愛,也很關心,一直在講憑什麼茅台酒那麼好,很多人跟我講了很多道理,其中,最神秘我覺得最不靠譜的一種說法就是空中22平方公裏有一種神秘的菌在飛來飛去,我是不太相信的。

其實,茅台酒就是地處偏遠山區產了很多糧食,但是由於東西運不出來,當地農民找到一種很好的釀酒方法,時間放得越長這個酒越好。但是在這樣的地方,這麼偏遠的農村,能夠談論大數據,能夠創造大數據,能夠對未來進行思考,我覺得這是貴州一種換道超車的戰略思考。其實大家知道,貴州這個地方在我看來是先天不足,交通也不行,基礎設施也不行,說到人才,這個地方我聽說隻要有點才華的人都跑出去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全世界的頂尖IT在DT時代最優秀人都跑到這裏,而現在把先天不足變成了先天優勢,對未來整個數據時代的把握是讓人覺得非常振奮,不是震驚。2016年,貴州在電商網購的增速是全國第一,網上銷售增速全國第二,2016年,貴州上雲的中小企業增長達到55%,增速也是全國第二。

一個非常落後貧困的地區能夠把握住新的機會衝起來,我相信,十年以前你跟任何人講貴州有可能發展大數據,誰都不相信。但是今天,我覺得這裏就正在發生這樣的奇跡。我在想,如果貴州可以,你為什麼不可以?如果貴州這樣的人才資源都可以,你為什麼不可以?

我今天主要講一個觀點,我們人類在進入重新定義很多事情的世界。貴州現在做的事情,我覺得每個城市都可以做,貴州人現在在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做。大數據時代,人人有機會。但是我們對做的事情的定義要進行重新定義。

什麼是重新定義?我覺得,我們絕大部分的人是生活在昨天,以昨天的思考來判斷明天或者至少在解決今天的問題,重新定義是很少一部分人生活在明天或者後天,而且絕大部分生活在明天和後天的人有很多人是空想主義。如何能夠把生活在昨天和後天的人結合在一起,我們對很多問題將會重新定義。

未來的三十年,會把很多今天看來很可能的事情變成了不可能,會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我想先講一些比較哲學方麵的問題,也跟大家思考。去年我提了一個觀點,我說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我們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將進行重新定義,我們在過去的五六十年,大家認為市場經濟要比計劃經濟好很多。

但我個人覺得,未來三十年,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將會被重新定義。我這個觀點在國內得到了很多的經濟學家一致批判,大家覺得我是胡說八道。這裏我自己先告訴大家,我指的計劃經濟不是那時候蘇聯的計劃經濟,也不是中國剛開始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最大的差異是,市場經濟有一隻無形的手,我想問大家,如果這隻無形的手你願意摸到,你願意做計劃嗎?

在大數據時代,特別是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獲得數據的能力遠遠超過大家想象,人類取得對數據進行重新處理以及處理的速度的能力也遠遠超過大家,不管是AI也好,MI也好,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將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我想說明的一個問題,由於大數據讓市場變得更加聰明。由於大數據,讓計劃和預判成為了可能。兩個簡單的例子,以前的漁民出去下海撈魚,由於對氣象不把握,隻能靠老船長的經驗來做,所以有沒有暴風雨純粹憑經驗,所以經驗主義成為了第一步。

但是氣象台出來,氣象就是數據。我們能夠準確的預判下午2點45分有暴風雨,這些出來以後,使得捕魚的計劃性就有可能出現。當然,反饋氣象台第一波人就是那些老船長。第二步,我們今天在講以前沒有X光、沒有CT機的時候,我們隻能號脈,但是有X、CT就去照,其實X光、CT都是數據。加入這個世界萬物互聯,所有數據都會有的時候,我們對很多昨天困境的認識要進行重新定義。

我去年講了一句話,我講五個“新”,未來三十年,這五個新將會深刻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社會、政治方方麵麵,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新金融,這五個新很多人批判,其實這五個新是重新定義這五個事。

新零售就是必須重新定義零售。大家都知道,零售以前是當做銷售的渠道,未來零售我看成是一種服務,以前零售是賣貨,未來零售是做服務,未來零售是計算要做的,所有物流也好,產品流也好,經營流也好,服務流,必須合在一起。20世紀如果是工業製造的能力,那麼21世紀是服務的能力。

所以,新零售是我們必須對零售重新定義,原來賣貨,未來賣服務。新製造更是重新定義。我在很多地方講了很多遍,15年以前我說電子商務會衝擊零售行業,大家並沒有想回事,這兩年大家都罵電子商務衝擊了傳統零售,其實我覺得不是電子商務衝擊了傳統零售,而是你的保守,思想活在昨天希望留住昨天的思想衝擊了今天的模式。下一波巨大的衝擊在未來十年以內,製造業會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

因為新製造將重新定義原來所謂流水線、標準化、規模化、集裝箱、低成本,將會徹底會被改變,所以定製化將會越來越多,IOT、大數據,這個行業出來,大數據對傳統製造業的衝擊遠遠超過電子商務對零售行業的衝擊,請各製造業要高度重視。

以前的二十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20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機器會越來越自我學習,這對傳統製造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早做準備。好消息是,還有十年時間。壞消息是,大家都一樣。

新金融,不是錢等待錢,所有金融機構最擔心是錢不能到需要的人手上。過去金融是“二八理論”,隻要服務20%大客戶就能夠得到80%的利潤,未來是“八二理論”,必須扶持80%的中小企業、年輕人和需要錢的人,獲得20%的利潤。金融機構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其實,金融本身是做個信用體係,在沒有信用體係下,中國很多金融體係機構我今天看來跟一兩百年前的當鋪沒有什麼差異的。

兩百多年前要東西把東西當給他,拿一筆錢去進行經營,今天我們基本上很多企業到銀行去貸款是要把資產抵押,我覺得這兩百年來,跟當鋪沒有什麼區別。隻是把名字改為銀行或者規模做得大一點而已。但是未來新金融必須建立信用體係,必須建立各種各樣以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係,所以這方麵希望大家高度重視。第四個是新技術,昨天我們認為是強大的技術很有可能今天並不重要。

在座很多人覺得很鬱悶,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清楚IT是什麼,現在我們進入了DT時代。我也告訴大家,昨天IT越強的企業,今天越痛苦。你去想一下,過去所謂八大IT公司,哪一家公司今天不在折騰,不在痛苦之中?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道理。我們必須去思考,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必須在另外一道上競爭。

彎道超車概率贏的幾率很低。原來是PC為主,現在是在移動端為主。我經常開玩笑說,晚上醒過來摸的不是老婆,摸的是手機。因為人已經取代了人很多功能,實際上手機是AI、MI的最早的應用。所以,手機通電話的功能已經由原來100%變成了20%,還有80%是跟通電話沒有關係。

設想,如果我們的汽車裝上了操作係統,加上數據,世界會變成什麼樣?設想,電燈泡、電視機、電冰箱全部裝上操作係統,全部進行數據集成以後,世界會變成怎麼樣?以前的電器是插上了電以後就聽你話,未來電器不僅要通電,更要通數據,由於機器收到的數據,機器比人變得越來越聰明。按照昨天聰明的標準來講,機器一定會聰明。所以我們對“聰明”二字也要重新進行定義。

然後就是新能源。第一次工業革命能源是煤,誕生商業模式是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誕生主要能源是石油,誕生的行為是公司。這一切皆是創新,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如果沒有數據,如果不對未來進行準備,我覺得災難會是非常之大的。一開始我在想,貴州這樣的地區,一個人要有理想,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必須要有理想,有理想以後,堅持才有可能。所以,對未來把控我覺得大家要去思考這些問題。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變革時代。我覺得我們對未來三十年看法過程中要避免幾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美國人這麼幹,所以我們也必須這麼幹。我們最早是蘇聯這麼幹,我們就這麼幹。後來是美國這麼幹我們就這麼幹。美國雜誌上有這樣的資訊,所以我們必須要這樣幹。我們永遠在重複著一種永遠在追趕從未被超越的裝,我們不斷的追趕,不斷的說必須,我們好不容易做了一件事情,我們填補了國內在這方麵空白,為什麼不讓別人填補我們的空白?所以,以前我們講中國有市場,但中國沒有技術,中國沒有資金。

今天中國有技術,有資金,我們今天也有市場,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用自己的思考重新定義一下未來,超越任何一個國家、超越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多大意義,超越未來、追趕未來,為別人、為世界、為未來創造獨特的價值才是真正的意義。所以今天很多中國企業講我要為國爭光去拿諾貝爾獎,把諾貝爾獎當成榮譽,諾貝爾獎是一種擔當,是你對世界創造獨特價值影響和改變世界。

所以我希望大家去思考,我們到今天這個時代,人人有機會。假設貴州不是走自己大數據對未來的把控,假設今天的貴州也跟著廣州後麵,跟著上海後麵,跟在浙江上麵,我難以想象貴州在五十年以內能夠趕得上。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對未來的把握,走自己的路,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

我想,這是我們今天要去看。我們做事情要避免一種,中國人常常講我要爭一口氣,爭氣幹嘛?我們認為這樣做不是因為爭口氣,是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做才有未來,我們永遠希望超越對手,很多人超越對手之後又是一片迷茫,我們要超越的把握的未來,超越的是解決未來的問題,那你永遠會有機會贏。如果你超越對手,因為對手是超不光的,今天超了,明天還是會來。所以MI、AI的討論,我覺得我們今天討論很有意思,我們的定義沒有定義清楚很正常,定義清楚了才不正常。

一百年以後,我們一定會為今天的大膽、今天的幼稚、今天的天真而感到有意思,那時候一百多年前還這麼討論。一百年前討論電的時候認為電就是電燈泡,哪會想到有電冰箱、電視機、電飯煲,哪會想到電會無處所在。所以,我們今天不要把人類看得太大。尤其在前段時間,我跟一些美國的專家學習之後,我是大吃一驚,我們現在很多外科醫生進入人腦,讓機器刻意模仿人,我們人對自己人腦的了解還不到5%。我覺得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機器必須要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這兩天比較熱鬧的柯潔下圍棋,我覺得人類是最有意思的動物,好象Alpha Go和人類下圍棋之前,人絕大部分認為機器肯定會被人搞死掉,打輸了之後,所有人認為,機器一定會把人搞死掉。我並不以為然,尤其中國很多公司,別再去搞Alpha Go這樣的東西了,沒有多大意義,你們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按下圍棋本來是多有樂趣的事情,下圍棋本來是就在等對方下一步錯棋我贏一把,結果對方這機器從來不會下錯棋,算得又理性又客觀,算得比你快,你想三步,它三百步都想好了,還永遠不錯棋,這有什麼意思,把我們最快樂的東西剝奪掉,還侮辱我們一把。誕生石油之後,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一定跑不過火車、飛機,從人類第一次發明計算機之後,我們就會預感,原來定義這些東西將會重新定義。

我們一定搞不過機器傳統計算、儲存、理性、持久度上勝過它。所以我在想,這就是人類一定要去思考,我覺得不要讓機器去學習人類,我們要想機器必須要有機器方式方法,機器獨特的思考,能夠整合人類,能夠整合動物,甚至整合各種各樣的,讓機器有自己思考去彌補做人類做不到的東西。汽車如果按照人類去走是兩條腿走路,那永遠跑不快。

所以,人類要呈現自己局限性,呈現局限也是一種智慧。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去跟機器再叫板誰更聰明,我們一直希望人是最聰明,未來機器人一定不是像今天的機器人,就像外星人長得跟我一定不一樣的道理是一樣的。外星是外星生物,不是外星人,如果把自己鎖定在這兒,那麻煩越來越多。

在人類知識急劇爆發情況下,人類過去兩千年來,知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眼睛看到月亮,人爭取走到火星上,但是人類對於智慧我認為兩千年來幾乎沒有進步過。無論孔子、道子,儒家、佛家這些思想,今天看來比我們還是聰明。知識是可以學來的,但是智慧是一種體驗。

所以,我們人類和機器競爭是體驗的競爭,這對我們今天最大調整是教育體製改革,如果我們繼續以前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會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過去一百年是知識的時代、科技的時代,未來一百年是體驗的時代、是服務的時代,機器將會取代過去兩百年來很多知識和技術。

所以未來要求各國各地區各個家庭高度關注未來孩子的教育。所以,機器一定會有自己的思考,機器一定有自己的方法。所以這方麵希望大家記住,人類不應該害怕機器,但是人類應該由機器來解決人類的問題,我們要讓機器去做哪些我們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另外一個,人類曆史上變化永遠超過我們想象。我是22年以前做互聯網,1994年年底,我從美國西雅圖看見互聯網以後,我覺得這玩意兒不錯,可能將來會搞大,但沒想到會搞得那麼大,這是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就像阿裏巴巴一樣,1999年做阿裏巴巴的時候,我們永遠沒有想過阿裏巴巴今天會變成這樣一個東西。

所以我想,今天我們對未來得暢想應該更加務實去思考,有更加開放的心態。當有電的時候,唯一的就是電燈泡,今天電已經變成了這樣。所以我想,如果把下圍棋當做是微量的機器智能,我覺得真是錯了,下圍棋遠遠不如當時的電燈泡,電燈泡當時影響力比今天圍棋不知道大多少。我自己覺得,人類任何一次革命是五十年,過去二十年我們稱之為互聯網技術二十年,未來的三十年稱之為互聯網時代的三十年。

任何一次技術的應用,都會帶來巨大的社會進步,但是任何一次技術的應用都會帶來社會巨大的衝擊。包括商人也一樣,未來的商人全部是在互聯網上,80%企業都會在互聯網上進行,80%產品都在網上賣。

所以,未來三十年既是一個好時代,也是一個壞時代。好時代是,我們人類永遠總生活在一個平穩的時代。但另一方麵,我們希望一個變革的時代,今天人類在進入一個變革的時代,不是危言聳聽。技術革命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大家都已經享受很多,但是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一帶來的衝擊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思考過。

第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衝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技術革命帶來衝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第三次技術革命,如果人類不能找到一個共同團結起來的對付,貧困、就業、環境保額我個人認為這是第三次技術革命帶來的衝擊,我覺得中國全麵的脫貧,小康社會就是必須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能夠讓貧窮消滅,我覺得這個世界是很難消滅窮人的,我們是可以消滅貧困的。但未來的就業挑戰也會超越大家的想象,社會價值觀導向,每一次技術革命對未來的應用三十年都是社會動蕩的三十年,如果把握不當,將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講到就業,我個人這麼決定,大家都擔心,就業未來二三十年衝擊之大超過大家想象,昨天我們認為最好的白領工作將會沒有,昨天我們機器設備投入的大量的流水線作業將會被個性化所取代,所以絕大部分的人會生活在恐慌和對未來沒有把握之中。

但是要記住,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工業革命蒸汽機起來的時候,所有農民最討厭就是蒸汽機,但是蒸汽機最後帶來了巨大的就業。第二次工業革命,火車、汽車這些出來之後,多少馬車夫恨之入骨,結果帶來了鐵路工人的崗位。原來碼頭工人最討厭的火車進來,但是火車進來後在中國就創造了200萬鐵路就業。所以我自己覺得,越來越多就業會誕生出來。

但是,可怕的是,未來三十年是去就業的速度和增長新就業速度來比的話,失去速度會更快,增加的速度要到三十年以後才會形成,而且這個三十年以後也必須得今天的教育體係、教育課程、教育設置進行重新定義和思考。

所以,今天所謂的一技之長可能明天變成無計可施,今天大家數據分析師特別搶手,我告訴你,十年以後根本沒有數據分析師這個職業,全是機器做。所以這一點希望大家要想清楚。大家說,這樣下去,我們工作怎麼辦?二三十年內,你肯定能看到一天工作不會超過4個小時,一個禮拜最多工作3天到4天。大家說不可能。你爺爺的爺爺一天工作16小時,在地裏麵覺得很忙,你現在一天工作8小時,一個禮拜還有2天休息,你覺得很忙。

我告訴你,你一天工作4小時,你覺得比8小時還要忙。所以,以後的世界很大的變化就是原來我們這些人一輩子最多隻能去30個地方,但是未來十年以後一輩子可能去300個地方,你可能就在汽車裏、火車上、飛機上,那時候汽車、火車和飛機就像今天的手機,是重新定義了,今天的移動電話根本不是電話,未來 的汽車不是汽車,未來得火車不是汽車,因為這些機器全部離不開數據,有了數據之後,人類社會就

最後更新:2017-10-08 16:48:31

  上一篇:go 拿著1美元的年薪,卻為全球中小企業操碎了心,馬雲這一年都在做什麼?
  下一篇:go 去年的“倒模替身”風波,楊洋曾被深陷質疑,如今真相大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