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人物
李易峰 最好的表達,莫如沉默是金
如果李易峰說,「這個隻能放在心裏」,就知道他認真了。
那一刻,他會突然低下頭或者別過臉,怕泄露了什麼秘密一樣警惕。比如問他對自己在《心理罪》中的表演有什麼不滿,又比如問他現實與理想人格間的差距——本來可以大而化之地含煳交代,他不願意。
倒不是怕說錯話。畢竟,他從來不是繃著一根弦的狀態,而是冷不防就蹦出幾句一本正經的冷笑話—— 聽到有人說「有一個章節」,他湊過來,「有一個張傑?那有沒有謝娜?」如此見識過幾次,我才意識到,他怕場麵無趣和尷尬,所以總是先想法子橫出點枝杈來,一旦周圍人大眼瞪起小眼,氣氛就鬆了,再哈哈一笑,他慢熱的那一麵也就順便躲了過去。
他不願說出那些答案,好像它們一旦被示眾,就會沾滿傻氣。他更害怕煽情,誇張的情緒一旦淹沒了真正的表達,就成了被汗水攪渾的脂粉,耷拉在臉上不光彩,還有些滑稽。他成長於一個再健全不過的家庭,父母和祖輩的萬般疼愛讓他對「被愛」有著充盈的把握,不需要變著戲法尋求分外的關注和肯定,也不用抓緊什麼稻草去擺脫黑洞和陰影。他沒有染上過半點傷春悲秋的脆弱或自怨自艾,他的過去就像晴朗的秋日,清脆,飽滿,萬裏無雲。
從學生時代起,隻要早晨有安排,他一定會在鬧鈴作響前 5 分鍾自動醒來。在成都長大,他卻從未吃過哪怕一次路邊攤,隻因母親告誡他「不幹淨」。上了中學,他也愛時髦,但最多在校服下換各種花式 T 恤,卻不敢有樣學樣把褲管卷起來,「覺得那是壞學生才幹的」。他的自律並非融入某種氛圍的必要,事實上,一旦一種規則被視為「應該」,他就能雷打不動地遵循。
對一個從小立誌當「明星」的人而言,這似乎少了點跌宕起伏的戲劇色彩:沒有絕處逢生,算不上十年磨一劍,瑣碎的成長故事也不具備獨一性。他並未一早品嚐過世界的陰冷黑暗,無法八麵玲瓏地參透人性的複雜,看起來簡直太過循規蹈矩。但這也讓他身上彌漫著一種鬆弛,仿佛萬事得來全不費工夫,沒什麼值得奮力掛念。波瀾不興的生活讓他的安全感如深海沉錨般篤定,在一切指向暫且曖昧不明的散漫時光裏,他也始終堅信,屬於他的時刻終將到來,他不會隻是個路人。
那種自信近乎執念。如果天生麗質難自棄,那麼暫時被忽視被輕慢也是理所當然的經曆之一。早期走紅毯,別人念不出他的名字,他也不覺失落,參加電視劇的宣傳,他幹脆專心為主角遞話筒,做好一片綠葉。他甚至兩度拒絕《快樂大本營》的邀約,背後的邏輯在於,既然不能成為絕對主角,就別為零星的露臉費神;要捧得西瓜,就不要掛念一路上的芝麻。他等待的是石破天驚,橫空出世,一躍而至高點。
因此,所長所短他都坦然相告,這是另一種等候東風的姿勢。雖然以選秀歌手的身份出道,但音樂絕不是讓他成為「那個人」的途徑。至今開演唱會,他最擔心的仍然是破音的「萬一」,但發生了也不懊惱,既來之,則安之。拍戲最初隻是奔著「好玩」,導演說一他就做一,連彎兒都不拐:讓他撕牆上的紙,他一心要撕幹淨,根本不懂場景的寫意成分;哭戲更是個坎兒,他看其他演員不僅眼淚說來就來,還能隱去淚痕換一種傾瀉情緒的方式,幾乎目瞪口呆。到《心理罪》的那一場哭戲,開拍倒數前的「三二一」,他已經感到抑製不住的情緒在湧動,直至崩潰大哭,終於體會了從前求而不得的「出竅」時刻。
他不願交代具體付出過哪些努力,自己的鄭重其事,包括其中的決心,不如用結果見分曉。如果作品無法驗證進步,越生動的描繪就越近似諷刺。他也不願孤注一擲去討論天賦,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到底是上帝之手一早就因人而異地設定了份額,還是被平均植入每個人的身體,隻在不同誘因下才得以差異化爆發?
拍《老炮兒》前,他問導演管虎能否「保護他」。不是要顧全一名偶像的「偉光正」,而是在一個成熟的製作團隊中,如果自身的經驗還不足以豐滿角色的全部要求,他可否將自己全然托付,被雕琢,被塑形,被徹底打碎又重鑄。聽到讚譽,他一度遲疑,是真的表現出色還是一份安慰?如果達不到預設的標準,他會惱怒,衝自己發火。所謂手上握了多少籌碼,現有的外形條件和影響力能支撐他走到哪一步,他一清二楚。
所以,在這條朝不慮夕的產業鏈,他用力吮吸著來自外界的強力,引導乃至逼迫自己在專業上迅速成長。
幾年前,我問李易峰把自己定義成「明星」還是「演員」,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如今再提,答案被修正為「努力成為優秀演員的明星」—— 主語未變,但多了進行時態的「努力」導向。死磕表演,純化人設,這些口號與他真實的狀態相悖,他寧願每份成績都隻超越一點他人的期待,而不是空留一把磨得鋥亮的決心。
30 歲生日前,他玩笑般說起一個小到不足以掛齒的心願,希望攝影師不再要求他擺「可愛的表情」。至今,在許多人眼裏,他的所得不過是在揮霍美少年的剩餘資本;而被人看到了什麼,解讀了什麼,誤會了什麼,讀懂了什麼,他並未真正留意。
在他的表達體係,調侃和正經交錯相融,才能找準對人對事的切入口,隻是這並不容易達成理解上的共識。他曾被認為是一個極難采訪的對象,常常讓人無話可接。但如今,在「尬聊」成風,品玩「被懟」的語境下,他的風格反而被歸入了主流。時間推動不同的齒輪一輪輪卡緊又分離,他沒有變,可他的話語權和時代推崇的方向都已經轉向。
他看似占盡了主動。但「李易峰」三個字除了代表他本人,也漸漸變成一個群體的代名詞,被貼滿了標簽,在接受客觀的批評之外,也遭遇著遠超個人範疇的含沙射影。他盡可能地接受現狀,對錯之辨,純屬內耗。他也沒有因此變得唯唯諾諾,隻是更懂得感激他人的善意。
不久前他舉行了一場簽售會,40多度的高溫天,粉絲排了數小時的隊,臨到他麵前還不停說謝謝,他心裏有點過意不去 —— 明明是他們付出,怎麼變成了自己的恩惠。真切看到陌生人的目光,讓他相信網絡上無來由的攻擊隻是一種虛無。他提醒自己,別沉浸在自己想聽的聲音裏,但也應該把雜音屏蔽掉。
真正讓他實在按捺不住的是之前沸沸揚揚有關「L 姓小鮮肉吸毒」的新聞。年初見麵時提及此事,他憤懣地向我展示了一條在手機裏編輯已久的長消息,言語間頗為激動。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總有半熟不近的人在試探,潛在的工作夥伴也將信將疑。末了他歎氣,輕重利弊他當然明白,緊張的自辯,好像倒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過了些日子,又有議論隱隱綽綽鬧騰起來,他一個沒忍住,還是把那條消息掛上了微博 —— 身為藝人總要忍下一點委屈,但憑什麼父母和 80 多歲的外婆也要一起擔驚受怕?
做錯的事,他認。去年的車禍最終被定性為「逃逸」,幾百萬的豪車開了不到十次,方向盤都沒摸熟就和他說了再見,得而複失的滋味原來如此酸楚。但他打心眼裏認為這是上天的考驗,讓他在忘乎所以前被狠狠地提個醒。去年他買了房,又買下那輛蘭博基尼,偶爾會獨自站在車庫裏暗暗享受成功者的快感。麵對物質清單的「滿貫」,好幾部重量級的作品接連上手,明明順風順水,他卻總隱隱地心慌,好像有什麼大事會發生。結果,車禍了。縱然事發緣由裏摻雜著各種陰差陽錯,但若不是它勐一棍子劈頭蓋臉砸下來,他不會重新審視自己,尋找心安的意義。
他比旁人想象中更願意聊起這件事,反複剖析錯誤的形成過程,如此,他才能更敏銳地辨析軌道潛在的歪斜跡象。他也明白,種種莫須有的猜測,或許因為他太過直接的喜形於色,又或許因為他的成功讓許多人含辛茹苦的拚搏黯然失色。不靠死磕也走到今天的地步,很多時候他的確是靠打「聰明球」過關的,當然有運氣的成分,但天時地利人和撞上時代的選擇,也不是某一時某一處可以預料的算計。至於有人樂意放大他的錯誤,把他樹為某種對立的典型,捧奉一個人之後再棒殺,參與全過程才更有成就感 —— 這,就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了。
靠一本武功秘籍突然晉升俠之大者,他從來沒有向往過這種傳奇。他欣賞逆襲,眾目睽睽下的絕地反彈,無需多言,不證自明。大聲的辯解,誠懇的自謙,漫不經心的調笑,正襟危坐的決心,都隻會混淆成一片嘈雜和喧囂。要成為一個真正被認可的李易峰,一點沉默,一點保留,一點嬉笑,一點真誠,大概才是最好的表達。
*本文轉載自Tmagazine
最後更新:2017-10-20 00:11:10
上一篇:
陳小春不想兒子在演藝圈混 錄完《爸爸5》不會再出現
下一篇:
黃子韜誤認六耳是大聖,紫霞葬身火海?今晚《大話西遊》劇情再升級!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