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人物
OPPO问鼎冠军宝座难改短命王的噩运
如同明星们一些狗血的八卦炒作一样,国内智能手机圈迎来了一场争夺冠军宝座的激情大戏,故事的主角是OPPO,这个被媒体人公认为低调的手机品牌。IDC和TrendForce等发布的数据显示,OPPO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华为。
一轮又一轮的稿件,将OPPO问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的事实大肆传播。而事件的主角,OPPO和华为官方却对此事并未发表任何看法。与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和多位手机渠道商探讨后,一致认为OPPO在国内手机市场称霸,或许是一位最短命的霸主。
烧钱崛起的OPPO
进入2016年,OPPO可谓是出尽了风头,OPPO R9是公认的爆款手机。从IDC和TrendForce两家机构的数据来看,OPPO今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06%,这着实让人折服。每每谈及OPPO的成功,很多人异口同声的称归功于渠道。
实际上,OPPO的快速崛起,是用钱堆起来的。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一样,OPPO用疯狂的烧钱手法实现了销量的高速增长。那么,OPPO的钱都烧到哪里去了?
第一个烧钱的渠道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从赞助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到高铁、机场和城市乡村的广告牌,OPPO那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语无处不在。据传,OPPO每年的营销投放10亿。去年,OPPO以5亿拿下《偶像来了2》,1.3亿拿下《奔跑吧兄弟4》,这样算下来,OPPO一年的广告投放10亿比较靠谱。
第二个烧钱的渠道是对销售人员补贴。的确,OPPO线下渠道渗透力是很强大的,可OPPO对线下渠道人员的补贴同样也是很多疯狂的。短短几年时间里,OPPO的渠道之所以能够渗透到乡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字——钱!每家OPPO的实体店面,都会有OPPO派驻的销售人员,工资也是OPPO负责发放。除此之外,OPPO每部手机的销售提成是很高的。据一些OPPO销售透露,像R9s这样刚上市的机器,卖一部的提成是50元左右,而R9这样清库存的机器,卖一部的提成200元左右。
第三个烧钱的渠道对线下渠道的补贴。今年,OPPO对于线下渠道的专卖店,会在装修、租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当然,OPPO也会给店面订下销量任务,但门槛并不高。一些销量好的店面,房租、装修、水电费完全由OPPO买单的。
粗略算下来,OPPO一年在广告投放和渠道及销售人员的补贴绝对会超过10亿。正因于此,OPPO的每一个店面和每位销售人员才会卖力推销OPPO手机。只是,靠疯狂烧钱换来销量高速增长的OPPO,能否把这一模式持续呢?
危机四伏的OPPO
毋庸置疑,OPPO的业绩增长是靠营销驱动的,与小米的崛起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在攀上高峰后,小米业绩也是大幅下滑。追根溯源,小米的衰落,还是因为产品缺乏创新,营销难以支撑业绩的持续增长。从小米的发展之路不难预测,OPPO这种用疯狂烧钱营销驱动的业绩增长同样是不长久。
与小米相比,OPPO在手机圈算不上新晋,但激烈的竞争之下,豪赌营销的OPPO也是危机四伏。在创新方面,OPPO已经显露出疲惫之态。目前,OPPO的高速增长是靠R系列旗舰,另一个旗舰Find系列已经两年没有更新。既便是被称为爆款的R系列,除了快充这一优势外,再也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前段时间刚刚上市的R9s放弃了快充营销路线,主打拍照,这足以说明OPPO在创新上已经相当乏力。
在打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营销口号前,OPPO推出过几款拍照手机,包括一款摄像头可以旋转的N系列手机。现在看来,OPPO N系列的拍照优势并没有没有延续下来,毕竟摄像头旋转只是个性,成像质量并没有显着提升。不可否认,OPPO新品R9s的拍照功能确实有了质的飞跃,可这一提升得益于索尼,而非自主研发。索尼可以与OPPO合作,同样可以与其他手机品牌合作。
客观地说,OPPO所倡导的VOOC快充技术,以及R9s上所搭载的索尼IMX398传感器,这些创新目前已经被对手们超越。快充技术方面,华为、魅族和小米等品牌的快充技术不逊于VOOC;拍照方面,三星S7和华为P9的表现也比R9s要强。讲完了快充和拍照,OPPO接下来该讲什么?没有核心竞争力,仅靠营销,OPPO还能辉煌多久?
结语:多年来,国内手机品牌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并不强,从屏幕到处理器,再到摄像头等,都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虽说OPPO也有8000多项专利,但这些专利更多的是外观发明方面的。与三星、苹果和华为相比,OPPO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差距还是相当远。没有硬件创新和自主研发积累,仅靠营销称王的OPPO注定是一个短命霸王。
最后更新:2017-10-08 05: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