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iPhone 8即將發布,蘋果卻反壟斷糾紛不斷

9月12日,蘋果將在該公司“太空船”新總部正式發布起步價格高達999美元(約合人民幣6650元)的年度旗艦產品iPhone 8。但在新品發布前夕,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情形並不令人樂觀。

一方麵,中外手機廠商在“全麵屏”上對iPhone 8形成圍攻之勢。記者梳理發現,手機屏幕供應商三星、LG和夏普已分別率先推出“全麵屏”的三星Galaxy S8、LG V30和夏普美人尖。與此同時,即將發布“全麵屏”的小米MIX 2(9月11日發布)和三星Galaxy Note 8(9月13日發布),將前後夾擊iPhone 8。“全麵屏”的華為Mate 10、金立M7和vivo X20等,也將緊隨其後衝擊iPhone 8。

另一方麵,蘋果在中國遭遇大規模的反壟斷糾紛。A股新三板上市公司——品勝電子8月28日宣布起訴蘋果公司MFI認證(是蘋果公司對其授權配件廠商生產的外置配件的一種標識使用許可)涉嫌壟斷,並宣稱已經收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書。同時,四川法也律師事務所代表近30家App開發者、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代表50多位App開發者向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舉報蘋果涉嫌壟斷。國家工商總局稱正在對舉報內容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對蘋果立案調查。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蘋果在中國市場份額自2016年首次出現下降——從2015年的13.6%下降至9.6%,排名從前三跌至第四;2017年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繼續下降至7.1%,排名降到第五。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6月和7月,華為手機出貨量已連續兩個月超越蘋果成為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在中國麵臨挑戰

iPhone 8的配置、功能、外觀等細節,已經被爆炒整整一年。即便是發布前夕,還有一些媒體在為細節爭論。比如名字,有媒體稱新一代iPhone很有可能被冠以iPhone X的稱號,用來紀念iPhone發布十周年;也有媒體披露,新一代iPhone最後的名稱可能是iPhone Edition。

如果名字隻是“佐料”,《紐約時報》披露的iPhone 8起步售價將達到999美元,則絕對是爆炸性的。因為這樣的話,加上17%增值稅,iPhone 8的國行版起步價將達到人民幣8000元左右,成為史上最貴的iPhone。

巴克萊銀行最新發布的一份預測報告顯示,隻有不到1/5的潛在買家願意花費超過1000美元購買一部新的iPhone。記者調查了身邊6名正在考慮更換手機的消費者,其中三個人吐槽,“太貴了”“買不起”;兩個人表示,國產手機現在做得也不錯,價格也更親民,將考慮國產手機;隻有一個人表示:“安卓手機用夠了,想換個iPhone試試。”

有外媒認為,iPhone 8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蘋果對在中國市場麵臨的挑戰的回應,這些挑戰包括營收下降、市場份額下降、能否調整硬件和軟件策略迎合中國用戶、能否保持與中國監管部門良好關係等。事實上,蘋果CEO庫克近期已經表態,越來越看不懂中國市場,不懂為何隻有中國人不再愛iPhone,蘋果將著重開發印度市場等。

在此背景之下,蘋果在中國的前景令人擔憂。最近幾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個普遍特征就是,國產手機快速崛起、外資品牌整體沒落。

記者梳理得知,在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的2012年,中國市場上TOP 5智能手機品牌為三星、聯想、蘋果、中興、華為,份額分別達到17.4%、11.0%、9.8%、9.1%和8.7%;TOP 5占有的總份額為56.0%,其中,三星和蘋果占了27.2%,聯想、中興、華為占了28.8%。但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TOP 5品牌已變為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份額分別達到21.0%、17.9%、14.4%、12.7%和7.1%;TOP 5共計占據73.1%的份額,其中,“華米OV”占了66.0%,蘋果占了7.1%。

整體而言,以三星、蘋果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和以“華米OV”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此消彼長,已經非常明顯。

僅就蘋果而言,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已不如從前。記者梳理IDC統計數據得知,2012年Q4(第四季度,下同)、2013年Q4、2014年Q4、2015年Q4、2016年Q4和2017年Q2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分別為8.0%、7.4%、12.3%、15.0%、11.0%和7.1%,

與此同時,記者梳理財報數據得知,蘋果大中華區已經連續六個財季業績下滑。從2016財年第二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分別下滑26%、20%、30%、12%、14%和10%。

由此可見,蘋果在中國已處於下滑通道,即將上市的新一代iPhone能否改變蘋果在中國的頹勢,還需要市場的檢驗。

或深陷反壟斷泥潭

蘋果在中國所麵臨的現實困境,不僅表現在自身發展的失速和國產廠商的圍剿上,還表現在價值鏈各方揭竿而起對蘋果商業模式的挑戰上。

自2016年以來,蘋果加強對供應鏈上下遊的壓價,同時加大“蘋果稅”的收取力度,但在中國遭到各方強力反彈。蘋果App Store相關條款規定,相關App通過虛擬貨幣等形式打賞等行為,應當被視為應用內購買,蘋果將從中提取30%的分成,這在業界被稱為“蘋果稅”。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蘋果應用商店因為逃避“蘋果稅”問題而被下架的中國App應用已經超過100萬個。

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認為,所謂的“蘋果稅”以及蘋果應用商店大規模下架相關App的行為,或涉嫌壟斷和違法。2017年4月公開發布《關於召集遭蘋果應用商店下架的開發者采取集體行動的公告》,率先在中國向蘋果公司發起了挑戰。2017年8月8日,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代表28家中國開發者向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集體舉報蘋果App Store出現壟斷的狀況。記者從北京達曉律師事務所獲悉,截至目前該所征集到的App開發者已增加到50個以上。

緊隨其後,四川法也律師事務所也宣布代表30個左右的App 開發者於近日向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集體舉報蘋果App Store涉嫌壟斷,請求執法機關對蘋果公司進行立案調查。“30個左右的開發者,他們開發的App均被蘋果以不符合App Store 相關條款的理由下架,在此之前這些App均通過了蘋果公司的相關審核。”四川法也律師事務所律師徐雲告訴記者,部分開發者因蘋果方麵突然下架App而損失慘重。

8月28日,主營業務為數據線等智能手機配件產品的新三板上市公司品勝電子公開聲明已起訴美國蘋果公司、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和蘋果電子產品商貿(北京)有限公司,認為蘋果MFI認證涉嫌壟斷。

MFI就是Made for iPhone的縮寫。很多人並不了解蘋果MFI認證,不過,相信蘋果用戶遭遇過使用非蘋果原配數據線時體驗不暢的情況。蘋果用戶使用非原配數據線的時候,手機一般會自動彈出“不適用此配件”的提示,這就是蘋果MFI認證所導致的影響。因為隻有獲得MFI認證的周邊配件包括充電器、數據線等,才能在蘋果產品上正常使用。

品勝電子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蘋果通過對配件生產廠商實施MFI認證,並收取一定的認證費用,與配件廠商捆綁成為壟斷關係,排除、限製了其他經營主體的市場機會,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相關規定。

記者調查發現,在蘋果官網,原裝1米數據線的售價為149元;而在天貓商城旗艦店,品勝電子生產的iPhone 6數據線(1米版),售價僅為人民幣21.9元;也就是說,因為拿不到MFI認證,品勝電子的數據線隻能賣到大約1/7的價格。

品勝電子內部人士表示:“其實iPhone原裝數據線容易損壞、頗受消費者詬病,市麵上存在很多耐用的第三方產品,就是因為MFI認證的存在,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9月5日,在中國專利年會會場,品勝電子董事長趙國成和蘋果公司副總裁、首席訴訟顧問Noreen Krall恰好碰麵,但雙方均對訴訟保持緘默。不過,品勝電子的聲明稱,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已經受理了品勝電子起訴蘋果公司一案,案件編號為(2017)經73民初1586號(投黑馬>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

。另外,國內相關媒體9月4日披露,對國內App開發者集體舉報蘋果涉嫌壟斷這一事件,國家工商總局高度重視,正在評估審查對蘋果涉嫌壟斷的舉報,以確定是否啟動對蘋果的正式立案調查。

9月1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王府井東方經貿城20層的蘋果電子產品商貿(北京)有限公司,就蘋果被集體舉報涉嫌壟斷及iPhone 8在中國的市場前景等問題,尋求蘋果官方回應,但工作人員僅提供一個400熱線號碼和一個電子郵箱,以沒有接待過媒體訪問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文章來源於:中國經營報摘編)

最後更新:2017-10-08 06:57:48

  上一篇:go iPhone8價格太貴買不起,網友:我左手華為右手小米!
  下一篇:go iPhone 8發布的前奏:真人版喬布斯站店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