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險企股權並購“乍現”冷暖否泰 年內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逾470億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今年的保險業收購和退出股權事件接連登台。一方麵是多家險企股東“脫手”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另一方麵,今年以來一些“新選手”在保險業投入的資金規模已逾47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在防風險、去杠杆的外部環境下,保險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不是增加數量,而是提高發展質量,規範經營行為。

保險行業發展路徑漸變

盡管陸續有多家險企股東“脫手”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並且社會資本對保險牌照的熱情有所減退,從積極投入轉向觀望,但業內人士認為,在防風險、去杠杆的外部環境下,保險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不是增加數量,而是提高其發展質量,規範其經營行為。

聯合資信在《2017年保險行業分析及展望》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壽險行業將持續回歸傳統的保險保障功能,理財型保險業務將大幅放緩或下降,財險業務將平穩發展;投資方麵,保險行業將繼續重風控、調結構,在保障保險資金安全前提下穩定資金收益率。在經濟增速放緩,去杠杆防風險的背景下,保險業監管也將持續加強。

在投資端,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國力表示,行業對主要保險資管產品進行梳理發現,基本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而且資管新規的發布可能改變過去對保險資管不太公平的現狀。

國壽資管總裁助理於泳樂觀地指出,保險資管行業的春天來了,資管新規整體利好保險業。負債端,保險產品的設計更加注重保障性質,產品久期更長。同時,新規出來之後,保險資管產品將與其他類型的資管產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對於下一步規範管理,提升保險資管行業發展水平,將有很大幫助。

分析人士指出,在“保險姓保”的背景下,保險業需要從負債端出發,解決負債端成本高企倒逼投資端提升風險偏好的問題,通過增量調存量的方式實現行業特殊時期的平穩過渡。

中國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趙宇龍指出,下一步保監會準備進一步強化監管。主要是從四個方麵完善監管規則:資產端、負債端、資本端、資產負債端。

在資產端,保監會將全麵實施對資產的穿透性監管,有效地抑製過度投資和激進投資。

在負債端,要在資本中引入調控特征因子,從而鼓勵和引導保險資金更多地投向國家重大戰略,投向實體經濟。趙宇龍表示,還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健康中國戰略、“一帶一路”、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

在資本端,將對現在的“合格資本”的定義做出修訂,遏製續增資本的亂象。“現在我們對資本的定義是按照國際標準,並不能完全適應中國的市場實際和強化監管的要求。我們下一步將針對中國市場中存在的問題,依據問題導向的原則,增加資本的真實性、合規性的要求。”趙宇龍說,還將采取更加嚴格的核心資本定義,進一步提升監管的穩健度。

在資產負債端,強化資本負債管理,改進利率風險資本要求,提升行業償付能力。

資本布局保險業未止步

雖然熱度有所退卻,但資本並未停下布局的腳步,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保險業“並購熱”仍將持續升溫。從今年以來各類資本在保險業密集下注可以窺見,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9起涉及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的交易,其中3起為保險經紀公司,相關交易金額超過470億元。

具體來看,近期,中天金融或其控股子公司擬以現金購買華夏人壽21%-25%的股權。公告顯示,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後,該公司將成為華夏人壽第一大股東。馬雲旗下雲鋒基金、巨人網絡等6家投資者共耗資131億元收購了萬通保險全部股權。其中雲鋒金融收購萬通保險5.376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60%。

五礦資本收購工銀安盛的股權交易也備受關注。12月4日,五礦資本同意公司向全資子公司五礦資本控股增資158,120萬元,用於受讓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持有的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10%股權。

同樣瞄準壽險產業的金控集團還有華業資本,該公司欲收購長城人壽5.86%的股權,坐上第三大股東的位置。此外,東吳證券計劃2.21億元收購東吳人壽4.975%的股權。聯美控股對財險公司感興趣,收購信達財險13.33%的股權,耗資6.5億元。

與此同時,今年共有3起涉及保險經紀公司的收購,包括達華智能收購鵬程保險經紀100%股權,融鈺集團收購聯合保險經紀100%股權,全新好(000007)參股並購基金收購明亞保險經紀66.67%股權。

部分險企股權遭“脫手”

日前,海航投資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並向證監會撤回相關申報材料。其中,包括之前海航投資擬收購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安財險”)19.64%的股權。

海航終止收購險企股權並不是保險業的特例。事實上,今年以來,保險股權遭“脫手”的案例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有約80億元的意向資金卻步保險行業,有的終止了股權收購計劃,有的退出了保險公司籌建,還有部分是因為籌建申請被否。今年上半年擬涉足保險股權投資的上市公司有14家,同比減少了50%以上。

數據顯示,在減持保險股權方麵,12月8日,眾誠保險股東——廣東粵財信托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6日在股轉係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7500萬股,股份減少5%,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10%。近日,一汽富維掛牌轉讓億安保險10%股權,公告顯示,該公司擬將該股權進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價格不低於165萬元。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該公司將不再持有億安保險的股權。

在調降投資比例方麵,東吳證券將擬收購的東吳人壽股權從原計劃的3.09億股調低至1.99億股,收購完成後,其總持股比例從原計劃的7.725%下調至4.975%。

在股權轉讓方麵,吉祥人壽11月10日完成了一次股權變更,湖南財信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擬將其所持8.8億股股份中的1.13億股無償轉讓給湖南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

從蜂擁而入到低調退出,一位險企人士指出,資本“卻步”保險的原因各不相同,既有因為合作夥伴出現危機退出者,也有因為政策環境變化轉而觀望的。

保監會日前發布了《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二次征求意見稿)》(簡稱“辦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朱俊生表示:“股權辦法修改最明顯的影響是,社會資本獲取保險股權的難度大幅增加。”此前各家公司對保險牌照趨之若鶩,現在大多選擇觀望。目前業內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當前的監管風格短期不會改變,未來甚至有可能越來越嚴格。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不少險企股權麵臨的窘境,一方麵部分股東麵對常年虧損和不斷加強的監管,想要脫手股份找到接盤者。另一方麵審慎的監管環境也讓一些抱著特殊目的的入場者知難而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中旬,保監會今年以來僅僅批準了6家保險公司的籌建,且全部發生在今年1月。而2016年全年,保監會共批準籌建22家保險公司。

(原標題:險企股權並購“乍現”冷暖否泰 年內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逾470億)

最後更新:2017-12-15 02:34:38

  上一篇:go WTI原油突破57美元/桶關口
  下一篇:go 美元兌加元跌幅擴大 刷新逾一周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