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巴菲特如何用25人管理過5000億資產

提起巴菲特,首先想到的就是股神,作為一個投資大師,他從十歲開始第一筆100美元的投資起步,至今個人財富積累到超過600億美元。巴菲特在股市上屢次猶如神跡般的盈利現在還令人稱讚。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還是一位管理大師——他隻用25人,來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5000億美元的龐大企業帝國。其中,巴菲特的管理精髓有三點:嚴格財務管控,充分授權,慎用股權激勵!

極簡管理原則“25人總部”掌握最核心職能

巴菲特在1965年收購了前身為紡織廠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經過50年的發展和並購,伯克希爾已成為涉足保險、鐵路、能源、工業、投資等業務的多元化集團。根據並購數據庫SDC的統計,僅在1980-2015年8月底間,巴菲特就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及旗下子公司開展了約904筆收購(含少數股權)。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子公司已達80多家,員工總數超過27萬人。

但令人震驚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隻有25名員工。對於神秘的“25人總部”,巴菲特甚少談及。這個團隊中主要包括巴菲特和他的合作夥伴查理.芒格,CFO馬克哈姆.伯格,巴菲特的助手兼秘書格拉迪絲在·凱瑟,投資助理比爾在·斯科特,此外還有兩名秘書、一名接待員、三名會計師、一個股票經紀人、一個財務主管以及保險經理。與一般公司相比,伯克希爾哈撒韋沒有律師,沒有戰略規劃師,沒有公共關係部門或是人事部門,也沒有門衛、司機、信使或者顧問等後勤人員。也不像其他現代金融企業一樣,擁有一排排坐在電腦終端前的金融分析師。

公司這種簡單的風格是巴菲特特意安排的,以使機構盡可能風格簡約。他認為一個公司如果有太多的領導層,反而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如果他雇了一層樓的股票經紀人,他們肯定會自己去找點兒可做的買賣;如果他聘請了律師,毫無疑問他們就會找人打官司。“一個機構精幹的組織會把時間都花在打理業務上,而不是花在協調人際關係上。”

這“25人總部”需要承擔的職責有哪些呢·伯克希爾的副董事長查理·芒格在他的《副主席的想法:過去和未來》中對此有詳細的闡述:第一,管理所有的證券投資業務,它們通常屬於伯克希爾的災害保險公司;第二,負責選擇所有重要子公司的CEO以及他們的繼任者;第三,負責撰寫年度報告中的重要材料和其他重要文件;第四,負責尋找潛在的收購目標;第五,調配現金和貸款。

從上述職責看,巴菲特僅將資金調配、投資、重要的人事任命、尋找潛在的收購目標和年度報告的撰寫等最核心的工作集中於總部。而對橫向的各個業務單元,或縱向人事、采購、投資、研究、行政等職能,均未分化出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職能精簡”。

充分放權,控製自己的控製欲

越是成功的商界領袖,越難控製自己的控製欲。巴菲特在充分放權這一點上,就超越了絕大多數商業領袖。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初開始收購的時候,巴菲特喜歡參與子公司的管理,但他很快就認識到這並不是他的長項。他常說一個人其實並不需要麵麵俱通,但關鍵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巴菲特對自己的缺陷有自知之明,因此在管理上他會給經營者搭好舞台,但是不會跑到台上去表演。

有許多管理者經常因為幹涉下屬的微觀管理而給自己惹了一身麻煩,巴菲特大膽放手的做法反而使他避免了這個問題。巴菲特從不要求旗下公司的負責人預測盈利情況。巴菲特也不安排會議,喜詩糖果公司的總裁查哈在·哈金斯有20年沒來奧馬哈了。巴菲特更不會把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文化”強加於人。

在斯科特-費茲公司,曾在哈佛大學飽讀經書的董事長拉爾夫·斯奇利用的是現代化的企業預算、戰略規劃工具,而家具店Nebraska Furniture的B夫人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但他們都對巴菲特感恩戴德,因為巴菲特給他們絕對的自主經營權,很少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嚴格財務管控

但是充分放權,並不意味著放縱旗下公司成為一個個“聽調不聽宣”的地方諸侯。巴菲特在微觀管理層麵充分放權的同時,牢牢抓住了子公司的“錢袋”。

首先,公司的各個子公司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向上供給奧馬哈總部。這些現金來源於公司旗下巨大的保險業務運作的浮存金,以及那些全資擁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運營盈利。 在此之後,巴菲特作為資本的配置者,將這些現金進行再投資,投資於那些能產生更多現金的機會。於是更多的現金反過來給了他更多的再投資的可能,如此循環往複。

而巴菲特對旗下子公司的評價標準也是完全一樣的: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是其投資的沒1美元到底能賺到多少錢。“我寧願要一個投資規模僅為1000萬美元而投資回報率高達15%的企業,而不願經營一個規模達到10億美元而投資回報率僅為5%的企業。”巴菲特說:“我完全可以把這些錢投到回報率更高的其他地方去。”

掌控眾多能夠提供低成本資金的保險公司、以及有穩定現金回報的企業之後,巴菲特才能堅持價值投資之道,他投資的很多股票在曆史上都曾經大起大落,如果巴菲特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來Hold住,是絕對不可能笑到最後。

慎用股權激勵

作為終極Boss,巴菲特掌管著子公司管理層的工資和獎金激勵。作為首席執行官,巴菲特可以雇傭或解雇執行經理,激勵經理,並控製他們的資金動向。但與眾不同的是,巴菲特非常反對以股權激勵作為獎勵方式,他認為股權激勵有時的確能給管理層帶來潛在的巨大回報,但是它卻降低了股權激勵獲得者的風險,於是管理層在使用股東資金的時候,會更加隨意。通過這個看似簡單的管理方式,巴菲特掌控著規模巨大、資產龐雜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並將它繼續向前推進。

除了不提供股權激勵,巴菲特給管理層的年薪也不高。比如1965年,肯·蔡斯的年薪隻有不到3萬美元,比其他競爭對手紡織廠的管理者要少的多,巴菲特對於員工的養老金計劃也相當摳門;負責財務的維恩·麥肯齊對巴菲特忠心耿耿,自20世紀60年代他從來沒有要求巴菲特加過薪,巴菲特給他的薪水很微薄,但到了1986年,他拿到了19.8萬的年薪;巴菲特將他和芒格的薪水也長期固定為10萬美元。

巴菲特作為投資大師,已經帶給我們不止一次驚歎了,而作為一位管理大師,這恐怕是我們第一次聽說吧。巴菲特敢於將價值過5000億的資產讓25人的團隊去管理,與其所執行的管理方式也有這莫大的聯係。相比於國內的很多公司,又有多少人像巴菲特這樣敢於放權呢?

最後更新:2017-11-08 20:39:18

  上一篇:go 他不小心毀了兩部經典,周星馳還替他擋刀,如今影壇地位不如宋小寶!
  下一篇:go 吳昕出席活動撈金,透視裝一眼全望穿!網友急唿:杜海濤眼都看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