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人物
25日大漲超40% 中科招商今日被“摘牌”
12月25日,中科招商開盤後大漲,漲幅達41.86%。據公告,中科招商股票於2017年12月26日被股轉係統強製終止掛牌。公司此前發布“摘牌”後續計劃,5年分紅兩成,積極引進戰投。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科招商被股權公司強製摘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新三板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從原先狂熱式的規模擴張,走向規範,逐漸告別新三板私募機構的野蠻生長時代。
整改不達標終被強製摘牌
盡管行業已經有所預期,但中科招商被全國股轉係統強製摘牌,依然引發關注。12月15日晚間,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發布公告稱,根據《關於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股轉係統公告【2016】36號,以下簡稱《36號通知》)與《關於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相關問題的通知》(股轉係統發【2017】1394號,以下簡稱《1394號通知》),相關掛牌私募機構向其提交了自查整改報告與主辦券商核查報告。經進一步審查,2家掛牌私募機構不符合整改要求,具體包括: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仁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轉公司決定於2017年12月18日對上述2家公司的股票暫停轉讓一天,12月26日起終止上述2家公司股票掛牌。
實際上,中科招商未能通過自查整改,並不讓人意外。根據《36號通知》的要求,全國股轉係統在原有的掛牌條件基礎上,對私募機構新增了8個方麵的掛牌條件,其中包括: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占收入來源的80%以上;私募機構持續運營5年以上,且至少存在一支管理基金已實現退出;私募機構作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資額不得高於20%;私募機構及其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不屬於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黑名單”成員,不存在“誠信類公示”列示情形;創業投資類私募機構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元以上,私募股權類私募機構最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在50億元以上;已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並合規運作、信息填報和更新及時準確;掛牌之前不存在以基金份額認購私募機構發行的股份或股票的情形;募集資金不存在投資滬深交易所二級市場上市公司股票及相關私募證券類基金的情形,但因投資對象上市被動持有的股票除外;全國股轉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上市通知還要求,已掛牌的私募機構,應當對是否符合通知新增掛牌條件(第二項、第三項和第七項除外)進行自查。
根據中科招商主辦券商光大證券出具的核查報告顯示,根據經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的2016年財務數據和《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比例的專項說明》,中科招商管理費和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的41.39%。除此之外,中科招商符合全國股轉係統要求的私募機構新增掛牌條件第四、五、六和第八項規定要求。數據顯示,2016年,中科招商收入來源合計為10.48億元,其中管理費收入為2.87億元,業績報酬為0.81億元,投資收益則為9.31億元,就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比例來看,距離新增掛牌條件的目標有相當距離。實際上,此前已有銀紀資產、富海銀濤和擁灣資產由於整改未達標被強製摘牌。達仁資管2016年管理費和業績報酬收入占公司收入來源之和為61.77%,且公司2016年的實繳資管規模為43.6億元。未滿足私募新規中的收入來源二八分和資管規模的要求。
籌謀登陸其他資本市場
12月16日,中科招商公布了15日晚間董事長單祥雙在內部會議上的講話。單祥雙表示,公司作為綜合型投資集團,私募股權基金管理隻是公司的一部分業務,特別是公司定向增發後,直接投資比重大幅度上升,直投收益擴大,導致私募業務收入占比不足80%。由於集團作為掛牌公司主體,僅集團在管存續基金就60多隻,根據基金管理合同,變更基金管理人需要全體投資人的認可,公司在短時間內無法清算基金或變更這些在管基金的管理人,集團作為整改核查對象,無法注銷集團的基金管理人資質,最終不能達標。
他表示,公司將按照股轉係統的要求,與主辦券商一起,通力合作,妥善處理好終止掛牌後的後續事宜,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並表示“已經著手開始登陸其他資本市場的相關工作”。12月22日,中科招商發布公告,董事會通過了《關於保證投資者的知情權的議案》、《關於保證投資者的分紅權的議案》、《關於保證投資者的決策參與權的議案》以及《關於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議案》。在分紅議案中,中科招商表示,將自2017年度開始,連續五年,按不低於當年可分配利潤的20%進行現金分紅。
12月25日,中科招商迎來了在新三板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截至收盤,中科招商收報於0.61元/股,當天上漲41.86%,總成交金額則為8146.74萬元,換手率為2.83%。以此計算,該公司的總市值為66.95億元,流通市值為40.69億元。公開資料顯示,中科招商於2015年3月20日正式在全國股轉係統公開轉讓,首次發行價格為10.83元/股,股票發行總額為約1.48億股。當年4月15日,中科招商股價最高達到108.99元,市值達到1300億元。自2015年3月20日掛牌起,該公司共完成過4輪定增,融資108.84億元,股東人數已由掛牌之初的36名增至2713名。在2015年下半年A股市場經曆異常波動之後,中科招商旗下子公司中科匯通(深圳)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通過舉牌的方式,大舉買入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合計舉牌16家公司,涉及房地產、計算機等多個行業。這些公司大多呈現出股價低、市值小、業績疲軟等特點,具有明顯的抄底投資行為,一度被稱為A股“攬殼者”,並獲得“殼王”之稱。
監管趨嚴倒逼私募機構重新定位
然而,監管風向很快就發生了變化。2015年12月2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掛牌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頻繁融資,融資金額和投向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和質疑,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此類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監管,暫停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在全國股轉係統掛牌和融資,並對前期融資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新三板26家掛牌私募機構有13家成功進行了募資,募資總額達到310億元,占當年新三板總融資額1216億元的四分之一。掛牌私募在新三板募集了大量資金,投向則遭到了質疑,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融資產生了一定的擠占效應,頓時使得監管層警覺起來。
在調研了半年之後,上文提到的《36號通知》正式出台,迫使在新三板掛牌的私募機構不得不重新調整自身定位。2017年以來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匯通、中科恒鬆、東方成長等投資平台陸續宣布,計劃對持有的綿石投資、豐樂種業、大連聖亞、北礦科技、三變科技、沙河股份、祥龍電業、天晟新材進行“清倉式減持”,“清殼”意圖明顯。12月7日,中科招商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管理層減持部分股票的議案》。根據自身資金需要,擬在未來六個月內實施股票減持計劃,總計減持金額約30億元。
從2015年3月20日在新三板正式掛牌,到2017年12月26日強製摘牌,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內,中科招商先是成為新三板的“弄潮兒”,一時風光無二,但最終卻被強製摘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內,新三板市場也經曆了爆發、資金潮水湧入後又退卻,市場逐漸陷入平靜期。
民生證券表示,自2016年以來,新三板監管日益趨嚴。私募機構由於自身在新三板的融資會擠壓實體企業融資問題的存在,其掛牌融資一直以來都是新三板的監管重點。從2016年5月,股轉公司新增的私募機構掛牌條件細則可以看出,突出發展管理主業、加強規範經營,從而能夠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成為私募機構未來掛牌的必備條件。
(原標題:25日大漲超40% 中科招商今日被“摘牌”)
最後更新:2017-12-26 07: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