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人物
H股全流通試點將夯實港股“牛氣”
2017年12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宣布開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開啟了H股在香港市場的“新時代”。筆者認為,H股“全流通”試點不僅進一步優化了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的融資環境,而且更是對境外上市製度的一次重磅改革,意義重大。
近年來,為推動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中國證監會持續深化境外上市製度改革,比如取消財務審核,取消發行定價限製,公示審核關注要點和審核進度,以清單式管理縮短審核周期等。而H股“全流通”試點的啟動則被業界看做是證監會對境外上市製度改革的標誌性事件。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推進速度也超出市場預期。
按照2017年6月底新一輪《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下的《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在金融合作領域的一個重點,就是推動H股全流通;2017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2017中國金融穩定報告》提出,將拓寬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渠道,推進境外上市企業審批準備案製改革和H股全流通試點;2017年12月29日中國證監會正式表示,將會開展H股全流通試點,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 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有序推進H股全流通, 第一批試點企業不會超過三家。
事實上,2005年10月份,中國建設銀行作為首隻全流通的H股股票在港交所上市,之後的交通銀行在H股流通方麵也有所涉及,但僅是其法人股東之一的匯豐銀行持有的19.9%股權是H股流通股,有長達3年的鎖定期。除上述兩個銀行孤例之外,H股全流通已經有十餘年沒有重大突破。
因此,此次H股“全流通”的意義不亞於“H股的第二次上市”。之前的一係列“融資”以及“內資外資股東利益不一致”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全流通”後,H股企業本來的非流通內資法人股和國有股將被批準轉化為H股在港交所上市交易,為之前非流通的巨額內資股提供市場化定價機製,為上市公司打開融資渠道,提升公司治理。
“全流通”後,將提高大股東在全流通下改善上市公司利潤的動力,也由於高管激勵等措施能夠更方便的實施,公司治理結構可以得到不斷完善,帶來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從而提高H股的投資價值。
此外,從市場層麵來講,“全流通”後,將會有一定規模的內資股成為可流通的H股逐步上市交易,香港股票市場的規模和流通量將大幅提升。統一大小股東利益,防止大股東低成本低風險損害小股東利益,對保護中小投資者、吸引更多資金、激發市場熱情都有積極作用。
(原標題:H股全流通試點將夯實港股“牛氣”)
最後更新:2018-01-03 07: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