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3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川南臨港自貿區掛牌半年 瀘州進出口增長率居四川第一

內陸自貿區的設立對推動內陸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效應已經顯現。

10月17日,在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半年成果發布會上,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管委會主任靳地勝表示,隨著川南臨港片區加快建設,全麵助推瀘州經濟社會發展,1~8月,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居全省第一位,總額在全省排位由第9位上升到第2位。

川南臨港自貿區位於四川省瀘州市,今年4月1日掛牌以來,臨港片區以“依托長江、承東啟西、協同開放、麵向全球”為發展定位,著力建成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西部航運樞紐、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範區、沿江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和內陸自由貿易港。

數據顯示,今年1~9月,瀘州港集裝箱吞吐量36.9萬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4.23%;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口貨物6.44萬噸、同比增長1569.52%,監管保稅貨值1.3億美元、同比增長895.84%;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完成糧食進口4.75萬噸,同比增長35.61%。今年1~8月,瀘州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23.6%。

川南臨港自貿區提出,要建設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進口商品分撥中心、出口商品集散基地、進出口加工製造基地(兩中心、兩基地),並作為自貿區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的核心,和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製度創新、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重要抓手和發展目標。

半年來,川南臨港自貿區引進智能終端項目76個,深圳友信達、威懇通訊等11個項目投產,首雲科技、京凱達等20餘個項目近期投產,今年底,智能終端產業可實現500億元生產能力、100億元銷售收入。和潤糧油集團100萬噸進口大豆加工項目明年初投產。

不僅如此,靳地勝還介紹,截至目前,複製推廣其他自貿區改革經驗148項,形成創新經驗成果60項,在全市範圍內推廣10項,上報四川省自貿辦改革創新案例20項。新增注冊企業2589家、注冊資本180.9億元。

川南臨港片區還委托第三方機構畢馬威公司對川南臨港片區半周年運行情況及營商環境進行全方位評估。

評估分析表明:川南臨港片區多項製度創新具有突破性意義——在《總體方案》159項任務措施中,川南臨港片區已完成51項,占比32%,推進實施95項,占比60%。在川南臨港片區半年形成的60項改革創新舉措中,全國首創11項,全國領先3項,省內首創11項,省內領先25項,市內首創10項。

評估認為,川南臨港片區整體營商環境處於西南地區優秀水平,並正在向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快速邁進。其中:市場主體運營周期中的各關鍵指標普遍優於全國整體水平,並在企業設立登記、開展跨境貿易等方麵向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看齊。在政務管理、法治環境、區位資源等營商環境細分領域處於地區及國內先進水平。

最後更新:2017-10-18 13:48:33

  上一篇:go 9月前十家客車生產企業銷量排名出爐
  下一篇:go 預告:國新辦明日上午舉行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