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10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釣魚你不了解魚?做個簡單的小實驗,來了解鯽魚

一根釣竿在手,天下任我走,手持釣竿,物我兩忘。我隻關心釣魚的知識、技巧、心得和樂趣!聽說關注我的人都是魚獲大增、快樂更多!

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鯽魚,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雖然有出入,但是可以更加直觀的看效果。

為了能摸清鯽魚的習性,當然主要是食性特點,我們把釣回來的鯽魚放在一個大玻璃缸裏麵,然後進行人工喂養,對它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這樣可以指導我們在釣魚時采取相應的對策。

1:剛放入玻璃缸中的鯽魚,因刺傷或環境等等原因表現為驚恐不安,一直不怎麼吃,一直在玻璃角活動(四方形的玻璃缸)

2:差不多3天左右,就開始吃食了。5天的時候。增加新夥伴,然後投入食物,無論是葷餌或素餌,出現搶食現象。

3::鯽魚數量少,鯽魚總是頭朝缸底,翹著尾巴,向餌團拱動或用身子蹭,或用尾巴不停地扇動,有時吞人嘴中又吐出,吐出後再吞入。經過吞吞吐吐3次左右,才吞入。

投入的餌料很簡單,自己泡的酒米或自製的素餌,效果都不錯。也可以是鯽魚習慣了環境,幾天沒吃,所以每次放食,都是吃的幹幹淨淨。不管是什麼。放白餌也是一樣。

我的玻璃缸1米2,鯽魚大多半兩。最大的3兩左右。我如果在魚的反方向投入食物。看投入的是什麼,有些來得快,有些來得慢。比如我投入酒米,1分鍾左右,魚都來了,先發現的魚,要試探好久。然後吃了後,慢慢遊回之前的地方(可能是去通知其他魚)然後其他的慢慢遊過來。

釣魚露不露鉤的實驗:

把同樣的小鉤、同樣的素餌,一個裝成鉤尖裸露,一個把鉤尖包封。

實驗得出:

鉤尖裸露的隻要吞進就無法吐出,而不露鉤尖的吞進後仍可吐出。

當然這個也不是針對全部,這個隻是我沒事的時候,得出的。但是我們如果在野外等等地方。水流或環境不像魚缸這樣平靜。我們還要處理很多外在因素,也可能因為這些外在因素導致我們的魚。不上鉤。

對於這個實驗還有一個說的,我做的酒米或自製的白味餌料,鯽魚會先去吃酒米,然後再吃餌料,相對比同樣的數量,酒米一定是先吃完的。雖然餌料也會吃,沒有味道的餌料和香腥餌。香腥餌是比較多魚吃的。上麵隻是我實驗出來的。釣友有魚缸或水池的,可以自己觀察一下。

垂釣的時候,建議用無倒刺的魚鉤,有條件的,可以仿好一點,比如做個假山,放幾個樹枝,你就會發現,魚,很多都在樹枝或山下麵哦。

最後更新:2017-10-15 09:12:53

  上一篇:go 南宋時期,這座“釣魚城”成為阻擋蒙古軍入城的最後一道防線
  下一篇:go 釣魚窩料:分享5種野釣鯽魚的窩料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