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人物
馬雲為什麼說:不要向我看齊,因為你會很受挫

《如何幫助孩子坦然地麵對失敗?》
前幾日,馬雲在某論壇上發表了英語演講,和年輕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
其中有句話,被各大媒體廣為傳播——不要向比爾·蓋茨,向馬雲看齊,因為你會很受挫。
點擊播放
GIF/125K
乍聽起來,貌似很不謙虛,可是將演講視頻從頭至尾看過一遍之後,就會發現,馬雲其實是想提醒年輕人:
“不要總是研究名人的成功故事,因為很多故事內幕我們不得而知,因為真正讓人成功的,是從錯誤中學習,尤其對失敗案例進行研究,這對我們的成長獎大有裨益。”
他還強調:
從錯誤中學習,最重要的是,“你會學到麵對錯誤的態度:永不放棄、振作再來。”
點擊播放
GIF/142K
因為創業公司、小公司最重要的是夢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已經成功了的大公司,關注點可能就轉向了KPI,這個對小公司沒有借鑒意義。
這才是馬雲要說的有意義的金句嘛,斷章取義真是傷不起啊。
好吧,言歸正傳。
我其實無意於批評一些新聞標題,我想要做的是,把馬雲演講的精髓提出來,看看對我們育兒有什麼借鑒意義。
更直白的說,就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學會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01
一個人能夠抵抗挫折,首先他要是個自信的人。
麵對困難,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唯有如此,他才有足夠的能量渡過難關。
培養孩子的自信,我們除了不隨意批評指責,經常發現和表揚孩子的閃光點之外,下麵這兩點也很重要:
讓孩子體驗更多的掌控感
掌控感和無力感是相對的。當我們做好了一件事情,就會增加掌控感。相反,如果多次嚐試都失敗了,就可能會讓我們產生無力感,或者說是習得性無助。
掌控感是一種很好的感覺,它帶給我們一種對自我的認可和滿意。
所以,讓孩子從小體驗到更多的掌控行為,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不難,我們需要做的不過就是,當孩子想要探索的時候,做好“保護性撞牆”的工作。
比如,當孩子學習站立的時候,那就給孩子提供凳子和牆就好了,而不是一直牽著孩子的手扶他走;當孩子開始走路了,我們將家具貼上安全護角就好了,而不是告訴他,這裏不許碰,那裏不許走;當孩子嚐試爬高的時候,我們站在不遠處看著,隨時準備伸出雙手保護孩子的安全就可以了,而不是把他抱下來,阻止他的這次探險……
我們不需要人為地給孩子製造挫折,但也不能想當然地代替他去搬移困難。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自己經曆自然的挫折,去獲得掌控感。
因為獲得掌控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經曆失敗、心情抑鬱、不斷嚐試,直到成功的過程。
對孩子來說,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獲得的成功並沒有什麼價值。
我們越是阻礙他去探索,越是容易讓他體驗不到掌控感,反而形成了習得性無助。
對孩子的讚賞應該具體、有條件
“無條件的全麵讚賞”就是不管孩子做得好壞,統統表揚、稱讚。
表麵上看來,孩子可能會因為這些表揚和稱讚變得自信和樂觀。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如果孩子無論做什麼,做得好或不好,都能從父母那兒得到獎賞,那麼他就很難分辨出到底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一般,而哪些行為又是不好的。
而且,當他真的做得很好時,他也很難了解其意義,從中獲得的掌控感自然就也削弱了。
我們對孩子的讚賞應該是有條件的。隻有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時才給予讚賞,而不是泛泛地沒有原則地給予讚賞。
比如,我們不要隨便開口表揚孩子“你真棒”,而是要具體地指出孩子好在哪裏——“你今天吃飯很認真,而且吃飯時沒有掉飯”“你剛才自己獨立讀完了一本書”,等等。
TIP: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VS無條件全麵讚賞
我們說,情緒沒有好壞,對於孩子的正麵情緒和負麵情緒,我們都要無條件接納。但是行為有好壞,所以,對於孩子的行為,我們需要有條件給予讚賞。
關於讚賞,在《無條件接納孩子,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這篇文章中也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02
一個可以堅持夢想、不畏困難的人,還應該是個樂觀的人。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幾十年的研究中發現,樂觀的基礎不在於勵誌詞句或是勝利的想象——盡管它們對於樂觀也有一定的作用——而在於我們對原因的看法,也就是個人的“解釋風格”。
重要的是,解釋風格從孩提時期開始發展,如果不去幹預,就會保持一輩子。
解釋風格與歸因方式有關
通常情況下,悲觀的孩子會將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原因看成是永久性的、普遍性的、自身原因導致的,而將好事看成是偶然的、特定的、外界因素導致的,如:
“我是世界上最沒有人愛的孩子。”
“豆豆討厭我,他再也不會和我一起玩了。”
“爸爸這個周末陪我,是因為他最近心情好。”
“我被選為組長,完全是因為運氣好。”
而樂觀的孩子剛好相反,他們會將引發壞事的原因理解為暫時的、特定的、多為外界因素引起的,而好事發生則是永久的、普遍的、自身原因(能力)導致的。如:
“我很可愛,所有見過我的人都喜歡我。”
“豆豆今天生我的氣,放學後不肯跟我玩。”
“爸爸最喜歡和我一起玩了。”
“我被選為組長,是因為我努力準備了/其他小孩都喜歡我。”
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需要我們用樂觀的解釋風格影響孩子
孩子的解釋風格,往往受到父母平時和孩子的說話方式的影響。
比如,孩子忘記做作業了,而很多父母卻經常借題發揮,說:“你總是那麼貪玩,昨天居然貪玩到忘記做作業了,你看隔壁家的姐姐每天回家都認真做作業,你為什麼就這麼不聽話呢?”這樣就等於隨意給孩子的品格貼了壞標簽,並批評了孩子的品格。
這句話給孩子的信息就是:
我是個不聽話的貪玩的孩子,媽媽不喜歡我,我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可愛的孩子了。
這是一個可能導致孩子悲觀的說話方式。
但如果我們跟孩子說:“你一直是個認真學習的孩子,昨天卻因為玩遊戲而忘記做作業了,這件事令我很生氣。”這就是個培養樂觀孩子的說話方式。
我們說,當孩子的行為不當時,我們是可以批評的。隻是一定要注意,批評要對事不對人;隻批評孩子的行為,而不能批評孩子的品格。
因為事情是暫時的,而品格相對是永久的、不易改變的。經常對孩子的品格進行負麵判斷,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悲觀。
關於歸因理論,你還可以看看《韋納:學會正確歸因,孩子未來成就更高!》這篇文章。
好吧,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信的、樂觀的、能夠抵抗挫折的、追求夢想的人,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先學習,並做出改變。
要改變自己既定的思維習慣,雖然很難,但卻值得我們努力嚐試。
加油!共勉!
文章最後,插播一條自家廣告哈:)集趣味性、科學性於一身的《積木寶貝闖世界》上卡酷了,吼吼!播出時間和愛奇藝兒童、新浪微博同步哦。下麵是播出時間表,快帶孩子一起看看吧!
今日互動話題
INTERACTIVE TOPIC
﹀
﹀
﹀
聊聊你看了文章之後的感受:)
最後更新:2017-10-09 05:20:19
上一篇:
加油站將巨變!馬雲出手了!沒有1個服務員、收銀員……上杭人你期待嗎?
下一篇:
今晚《快樂大本營》大有看頭!謝娜帶孕現身潘瑋柏唱《不得不愛》示愛吳昕!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