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人物
薛之謙的協議書有硬傷,能作為結束感情證據嗎?
繼薛之謙亮出《協議書》等殺手鐧後,李雨桐公布了薛之謙與其父親李冬的一段談話錄音,這段對話使薛、李二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逐漸浮出水麵。
目前,雙方尚未出示堪比原音重現更具有震撼力,更能讓人真切地感觸情感糾葛的實錘。吃瓜群眾也大有所獲,基本可以從錄音中聽出一些真相的端倪。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感情上的事難以言表,很難分出對錯。昨天愛過,今天恨過,明天和明天以後的事情將處於未知狀態。人不能預知未來,卻要麵對現實,這就是生活。
李雨桐曾經是一個準媽媽,她與薛之謙相愛所付出的代價不僅是身心上的苦痛,還有相伴終生的失子之憾。做為一個即將成為母親的女人,要忍受這種精神上的愧疚與折磨不僅需要時間的稀釋,更需要一種平衡心態的釋懷。
李雨桐愛上了一個自己駕馭不了的男人,無疑是一場人生悲劇。生活需要經營,李雨桐愛過薛之謙,也為了這個男人獨自承受過抑鬱之苦。做為一個準媽媽,她想不恨孩子的爸爸都難,這是人之常情。
薛之謙是一個極有女人緣的純爺們兒,也是一個很有事業心的男人。有時候,男人眼中的世界和女人心中的一切永遠都找不到物理鏈接。所以,李雨桐想用自己代替一個男人眼中的“天下”,無疑是犯了一個女人最容易犯的邏輯錯誤。
普天之下,並非隻有薛之謙一人如此重江山輕美人。他的同行,那位唱過《大風歌》的漢高祖劉邦,也曾經為了事業先後三次把自己的親生骨肉推下馬車。所以,一個女人永遠也不懂在愛和名利之間男人會選擇哪一個;一個妻子永遠也無法理解有時名利在丈夫的心中會比親生骨肉更金貴。
男人和女人這兩種智慧生物,若是因為感情糾纏在一起,智商則會被清零。所有的故事都應該有一個結局,李雨桐和薛之謙既然愛的轟轟烈烈,恨的痛灼心骨,也應該有一個互不相欠的結果,雖然有些感情債用盡一生的時間也無法償還。
目前,薛之謙和李雨桐各執一詞,但是雙方的訴求顯而易見,李雨桐要的也是薛之謙怕的。從表麵上看,李雨桐認為有300萬元的感情債歸屬不清,而薛之謙亮出了《協議書》,表明此事早已完結。
事實上,薛之謙曬出的《協議書》破綻很多:一是《協議書》上出現了薛之謙和兩個“李冬”的簽名。也就是說,有一個李冬的簽名非本人所屬。在乙方父親簽字處,“李冬”的“李”字,其運筆完全是按照筆畫順自然寫成的,如下圖:
而藍框內,“李冬”和“李璐禕”的兩個“李”字,寫法怪異:“李”字的第三筆的撇是由第二筆豎向右斜上方提,然後左行反寫撇。這就說明協議中的兩個李冬並非一人;再有簽字內容中兩個“萬元”的“元”字,十分明顯是兩個人寫的;還有一個父親是不可能把自己女兒的“禕”字寫成“禕”的。所以,協議中“另陸拾萬元已付給李璐禕的母親……”真正作者並不是李冬。
二是“薛之謙”的簽名與往常相比也有異樣,此處不再上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對比。三是李雨桐是成年人,整個協議雖由其父李冬代簽,但並未見李雨桐本人的委托授權書。所以,這樣一份漏洞百出的《協議書》隻能證明李冬收取了薛之謙140萬元,並不能說明李雨桐認可此協議。
然而,在李雨桐提供錄音裏,薛之謙承認了與李雨桐“共同承擔”支付高磊鑫離婚錢款的說法,他說:“李可能一共給了我兩百到兩百五十萬的樣子,我不記得了,因為時間太久遠了……”由此可見,李雨桐並未信口開河。
路再長也有盡頭,人生再曲折總有終點。薛之謙與兩個女人之間的糾葛忽然讓我起了韓信墓前的對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人生就是如此戲劇多變,有時候早已粉墨登場,卻不知道自己唱的是哪一出戲。但是,無論一個人的演技有多好,千萬不要忘記舞台總有謝幕的那一刻。如果一個卸了妝演員,時常在生活中演戲,那麼穿幫是遲早的事。
一個好父親、一個好老公與職業無關,一個人的品行也與偶像頭銜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當偶像是暫時的,做人卻要做一輩子。感情的賬單雖然抹去了愛的痕跡,依然是債務,與其拖欠到底,倒不如光明磊落的為過去買單,正所謂聚散兩知己,悲歡皆紅顏,何樂而不為。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最後更新:2017-10-10 04:44:19
上一篇:
盤點那些過氣之後再紅的明星,薛之謙不是唯一一位?別忘了偶像劇裏麵的他們!
下一篇:
李雨桐、薛之謙事件的最大謎團:高磊鑫愛不愛薛之謙?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