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人物
微信發語音不是Old就是Low?外媒這爆料紮心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英國大家談
原作者:Liverange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引發廣大天朝小夥伴共鳴,字字戳心,“揭秘”中國年輕人最害怕的事之一——收到一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波微信語音!
報道稱,“如今,發送微信語音被當做是件隻有老年人或者司機、銷售才會做的事”。作者調查了200多人後發現,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不喜歡用語音信息,並且認為喜歡發語音信息的人不是自私自利、沒文化就是年紀太大。
而其中,最令年輕人既崩潰又無奈的便是來自父皇母上大人的超~長~連~環~語音call!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開頭就舉了個“栗子”。
正在接受廚師培訓的Wang Ziwan每次收到媽媽發來的一長串語音,就超級無奈。盡管內心崩潰無比,但還是不得不一條一條聽下來,有時候一下就是十幾條,如果漏掉了什麼,還要重新聽一遍。
許多和Wang Ziwan有著同樣感受的年輕人無比讚同她的看法:
@喪呆毛毛:沒錯每次看到我媽給我連發好幾條60s的語音,都沒勇氣點開聽
@揭香蕉:我也是這樣但是還是得聽下去
@FM101_5:我姑太可怕了!每條語音發滿59秒,經常一次發二三十條,我真的沒耐心聽......
還有網友悲傷地表示,爸媽和老一輩的人普通話還不標準,即使用了語音轉文字功能也是得到一堆亂碼,根本看不懂,到頭來還是隻能老老實實從頭聽到尾。
@一隻學渣考研狗的小號2:[拜拜]我媽每條都是語音,都是潮汕話,不能轉文字。
@11斤8兩重的元氣包:說廣東話的外婆每次在上班時間連發十條一分鍾的語音都很崩潰,不回老人家會傷心,可是又不能語音轉文字.......
但大量的語音信息讓很多人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不堪其擾。
報道表示,“一些用戶和行業觀察人士已要求微信去掉運營功能,或者讓用戶有更大自主權來決定誰能向他們發送語音信息”。
點擊播放
GIF/90K
總部在北京的分析公司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稱:
用戶閱讀100個字的信息平均需要九秒,而聽100個字的信息(不包括停頓的部分)需要22秒。
院長大人表示:“隻有在聽微信語音信息時才能體會到一分鍾到底有多長”。
對此,中國網友們總結道,微信語音根本就是“說的人省事,聽的人煩死”,更有網友高唿“聽語音,簡直是對青春生命的嚴重浪費”!!!
評論顯示以下三種情況的語音,最讓人鄙夷和唾棄,簡直是想立即拉黑的節奏。
NO.1 商量工作用語音
@流星般焰火:語音多廢話,打字就學會精煉主題了。
@飯阿飯啊噗:真的!打字一眼就能看完內容,聽語音還不能幹別的!
@Cindy:我也是… 特討厭交代事情,有很多細節,在哪裏嘩嘩嘩說語音,聽得我覺得壓力山大…
@看不見你的笑我怎麼睡得著君:確實啊,我不喜歡聽語音,尤其是上班時間!!!
@易烊千璽的二十和三石:這不是最慘的,假如一個很長很長的語音,好不容易聽了一半,然後不小心點掉了,又得重聽!
@素貞叔叔:恕我直言發語音的人隻顧自己方便,對收信人不尊重(不識字除外)。我從來打字,別人給我發語音我也打字回複。文字基本上一晃就能獲取重要信息,語音還得慢慢去聽去分析,很容易因外界幹擾或走神而白費不得不重聽一遍。過幾天遺漏了翻回去,又得一條條去聽。文字一目十行,瞬間找到。
NO.2 在微信群裏發語音
@沒刺的刺蝟913:最討厭群裏發語音的!
@鋼的鐵:是家人的語音,不會覺得長。同事的語音,要分關係遠近。要是微信群裏有人不停發語音,我可能會考慮要不要和他做朋友。
NO.3 說話含煳有方言
“請使用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
@期末考完試才改名:文字可以一目十行。用語音閑聊還可以,講正經事的話,想打人。而且有些普通話不標準的,轉文字更嘔血。
@風哥哥_Li:我們潮汕話轉不了文字(扶額頭)。
@小蕊子噠:主要是說者省事 聽者費事 而且聽者很可能在一個不適合聽語音的情況下,或者沒帶耳機,還要外放,普通話不標準的,文字轉換還不準確[hehe]。
@吉祥如意水:主要是有些人講話聽不清還要聽好幾遍,這是最煩的!
@CABJ_黃桃:[攤手]發個一分鍾的語音,中間有幾個字沒聽清 然後又要重新聽一遍......
同樣令人反感的還有其他時候:
聽歌的時候
@小姐姐一起吃個飯吧:語音賊煩,特別是在聽歌的時候,有時候發來的語音聲音太小,然後把音量調大,語音結束後耳朵會爆炸!
工作ing&睡前
@兜-哥:最煩晚上十點後發語音和白天工作時間發語音的人。
在鋪天蓋地的吐槽聲中,也有少數網友表示微信語音功能對於不會打字、打字慢和看不清的長輩來說確實是方便了不少。
@bohaoqi_雲中漫步:主要是老年人打字慢!
@郭富強6:我媽媽不擅長打字,語音功能簡直是神器,話費又貴!
@潮不住12138:挺好的呀,也有好處。比如正在走路,不用打字了。而且聲音比文字更親切
@dorislook:語音確實挺麻煩的,但是呢,也有他的好處。特別是年齡大不會打字的長輩。我個人覺得還好啦是個好功能~
點擊播放
GIF/96K
也有深受語音轟炸的網友“用盡生命”地提醒大家:“手機是可以直接打電話的”!!!
@重慶熱心市民李先生:看到5條以上語音,我就要求打電話!
@你是特安TAn21:有發那麼長時間語音的時間 還不如直接打電話呢!
然而,很多人表示在這個用慣微信的年代,一看到有電話打過來就很恐慌,寧可接受語音折磨。
《華爾街日報》稱,和年輕人的“語音恐慌症”相比,許多中國中老年人覺得微信語音更親切。
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Wang Ziwan媽媽就認為,“文字比較冰冷,在手機上看文字對她這個年齡的人來說有困難。”體諒到女兒的不便,媽媽盡量和女兒發文字,但和自己的老同學等同齡人仍然是用語音。
在諸多觀點中,還有一大群人屬於“中間派”,他們的觀點是:微信發語音討不討厭,主要是。。。。。。。。。。。。。。。。。。。。看人!
@還有什麼可以盛開:我覺得還成。看是誰發了~
比如父母長輩發語音就不討厭,同齡人發語音就討厭。
@唯諾溪:其實除了長輩發語音以外,其他年輕人動不動就語音感覺很煩,你以為隨時都可以方便去聽你的語音?發文字消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有些語音消息還要聽第二遍甚至更多遍。實在懶得不行,現在好多輸入法可以把你的語音轉成文字,你再發出去也是可以。
@願心安如海:長輩發語音情有可原,同齡人發語音,去你的吧!(網友補充:罵人還是需要發語音的!)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我也很討厭語音,除非是和自己親近的人才可以,不然真的一點點開的欲望都沒有。除了父母長輩,還有一種情況,發語音不僅不討厭,而且還很~可~愛~~~那就是.........來自對象的語音!
@美女隻能養眼:看評論我笑了,一群單身狗!
@Function_po:談戀愛的時候絕對聽得完~~~~~~~~~~~~~~~~~~~~~~~~~~~~~~~~~
今天,你發(收)語音了嗎?
遊輪
坎昆
哥斯達黎加
南美簽證
美國簽證
商務艙
最後更新:2017-10-08 08: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