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馬雲爸爸都抱它大腿,股價9年漲了11倍,堪比美版貴州茅台!

有沒有這樣一種大牛股,它優秀的產品為大眾所熟悉,很多投資者卻對它「熟視無睹」,與之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答案是,有的。比如A股的貴州茅台,不必說是A股投資者,隻要是個中國人,想必大都聽過其大名。然而,卻有不少A股投資者一方麵感歎好的股票標的難尋,一方麵卻和廣為人知的貴州茅台「擦肩而過」,眼看著它的股價連破整百大關,最後站上了500元的整數大關。類似的故事同樣在美股上演,比如,Gartner,投資者經常會看到它出色的研報,卻可能不知道它其實也是隻大牛股。

先看一下Gartner「密集」的「產品」

10月19日,Gartner:PC還未死 自2011年首次出現預期增長

10月18日,Gartner:iPhone X將推動智能手機市場恢複增長

10月17日,Gartner:PC市場明年恢複增長 中俄是主要推動力

10月16日,Gartner:預計17年半導體產值漲19.7%

……

再來看富途牛牛裏的「稀疏」關注數,沒錯,隻有53人關注

而Gartner 其實是隻大牛股,9年漲11.58倍,標準「tenbagger」

先來看一下Gartner的最近幾年的股價走勢:從2009年3月9.8美元開盤到2017年10月19日123.24美元收盤,9年時間漲幅高達11.58倍,標準的彼得林奇口中的「tenbagger」。對比同期標普500指數的2.51倍漲幅,更是遠遠的領先大盤。

Gartner是做什麼的?

Gartner (NYSE: IT),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谘詢公司。公司的客戶群包括各大公司CIO、公司和政府機構的高級IT領導,高科技電信企業和專業服務公司的業務領導人,供應鏈專業人士,營銷人才和技術投資者。Gartner成立於1979年,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有員工8,813人,其中研究分析師和顧問1,922人,在90多個國家的客戶。在美國國會要討論有關推動當今經濟的關鍵性商業及技術問題之前,它們會經常調用Gartner的分析員。

翻開Gartner的2016年的FORM 10-K 文件(美股的年報),在資產負債表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Gartner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麵研究(Research),谘詢(Consulting),活動(Events)。

研究服務是Gartner收入的大頭,以2016年數據為例,研究服務收入達17.3億美金,占整年收入的74.85%。

IT谘詢行業的龍頭老大,能被Gartner 「翻牌」是企業的榮幸

什麼樣的IT才是好的IT?或者換句話說IT的標準是什麼?誰來評判?怎麼評判?是廠商自己嗎?肯定不行。是客戶嗎?肯定得有客戶,但客戶不能是全部,因為無論他們用還是沒用,用的好還是不好,都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不夠中立不夠客觀意味著參考性不強。那是誰?答案是各類谘詢機構。

不久前,行業分析師協會(Institute of Industry Analyst Relations)調研了100多家谘詢機構,從中評出了十家頂級的分析機構。評測的指標有三項,分別是縱軸的影響力、橫軸的購買參考相關性以及麵積大小代表的互動性。詳見下圖,Gartner的受認可程度可見一斑。

因為Gartner采用邀請製,隻有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麵取得相當成績的公司,才會收到Gartner的邀請。這也是為什麼一旦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報告就值得企業大書特書的地方,因為收到邀請本身就是一種認可。

6月16日,Gartner公布了2017年全球雲計算IaaS魔力象限,阿裏雲躋身全球前四名,排在阿裏雲前麵的是AWS、微軟和Google。今年是Gartner首次將中國雲計算廠商的國際業務列入評比範疇,阿裏雲強勢崛起將老牌IT巨頭IBM等甩在身後,直接躋身全球四強,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多語言全球權威媒體紛紛點讚,包括CNBC、《巴倫周刊》等。可以說,因為被Gartner強勢「翻牌」, 阿裏雲一時風光無限。

同行橫向比較:完勝

看財報最好的姿勢是找個參照物。在上圖,位於右上角象限的三家最頂級的谘詢機構,IDC作為全球重要的信息服務提供商,我們也是耳熟能詳,但它沒有上市,財報數據不好獲得,所以我們就拿Gartner和Forrester(NASDAQ:FORR)做營收和淨利潤率的對比。

首先,從營收體量上看,Gartner是Forrester的7.5倍。

圖中綠色的是Forrester,紅色的是Gartner。這裏要解釋的是雖然綠色柱子的比紅色的長,但兩者的單位不一樣。以2016年的營收為例,Gartner的營收是2.445B,而Forrester是326.095M,前者是後者的7.5倍。如果用相同單位製圖,Forrester在圖上的顯示——太不明顯。反應到市值,截至2017年10月20日,Gartner是113.5億美金,Forrester是7.776億美金,前者是後者的14.6倍。

其次,Gartner雖然體量比大,但營收增長速度同樣比Forrester快

印象中,我們總是以為小市的公司因為體量小,所以在營收上的一點進步都會表現的很明顯,因為基數小。然而,Gartner不但長得Forrester比「壯」,跑得也比Forrester快多了。Gartner從2010年開始,營收增長速度平均維持在10%以上的增速,而Forrester隻有平均6%左右。

最後,Gartner的淨利率也比Forrester高且穩定。

黃色柱子是Gartner,粉色是Forrester。和營收一樣,2010年開始,Gartner淨利潤率開始超越Forrester。Gartner淨利潤率一直比較穩定的維持在9%附近,而Forrester則很不穩定,2014年表現出「最萌身高差」: Forrester淨利潤率銳減到隻有不到4%,而Gartner接近10%。

雖然同為世界頂級谘詢機構,但Gartner在Forrester麵前就是標準的「高富帥」。

Gartner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Gartner表現這麼出色,那它成功的秘是什麼?小編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一流的研究人員。就象很多高科技公司一樣,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一流的研究團隊。而Gartner的最核心的競爭力同樣是一流的研究團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有員工8,813人,其中研究分析師和顧問1,922人,而這將近2000名分析師和顧問在技術領域內平均都有10-15年的工作經驗,Gartner的許多分析員以前都是CIO(首席信息官),CTO(首席技術官)出身,可以說Gartner的在IT的專業程度是極高的。

2、 強大的品牌效應。谘詢等行業有點類似標普、穆迪、惠譽這些評級機構,一旦因自身的研究實力做強,就會進入良性循環:獲得市場獲得口碑獲得市場獲得口碑。

3、 買買買的策略。Gartner的擴張模式和奢侈品的行業非常類似:利用自身的強大資本和品牌效應,不斷地買買買。

根據彭博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7年9年時間Gartner總共發起12起收購案,完成11起,平均每年完成1.2起收購。

Gartner會越來越強大嗎?

過去9年Gartner已經漲了11.58倍,未來它還有空間嗎?這可能是每個現在開始關注Gartner的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在這裏嚐試做個簡單的定性分析:

1、 TMT行業是現代以及未來經濟一直會存在需求的行業,並且這個需求會越來越大,比如大數據、雲計算、AI等等。而作為服務這些行業的Gartner大概率會伴隨這些行業不斷成長。要知道這個世界最好賺的錢之一就是為富人提供服務。

2、 Gartner的品牌已經打響,未來大概率會強者愈強。

3、上漲10倍到頂了嗎?不一定!騰訊從創立到現在漲了500多倍。作為IT谘詢細分行業老大的Gartner的想象空間也是有理由高看一點的。(文/曾尚)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發言,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最後更新:2017-10-24 19:30:42

  上一篇:go 王俊凱這麼呆萌老實,難怪王源、易烊千璽會忍不住欺負
  下一篇:go 在和何炅的友情上,謝娜應該是勝過汪涵和李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