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港股投資者說特別版——那些年,讓我受教的民間投資大神們

他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

但他們都熱愛投資

他們有的重於投機,有的專注價值

但他們都有同一個身份——港股投資者

在國慶期間推出係列策劃

用訪談的方式為您揭開真實的港股投資者生態圈

受訪人:香港土著,資深港股分析師。

金融說白了也是服務性行業,尤其研究崗麵對的是全公司的客戶,這麼些年來,就算單數直接見麵和服務過的客戶,幾千個怎麼也是有的。打滾這麼久,勉強應該可以論上見多識廣,但有一些投資者的經曆曾會讓我感到非常敬佩甚至不可思議。

人肉股票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並不罕見,但人手做的高頻交易在香港就比較罕見了。有一回去廈門,當地銷售介紹了一個客戶認識,說做股票做的特別厲害。

幹金融久了,就會知道很多投資者會染上誇大的毛病。明明根本不賺錢,卻一直吹噓自己翻了多少倍賺了多少票。身穿的西裝革履滿嘴英文,但脫下西裝後其實最喜歡吃烤串,這種人見得太多了,因此在聽銷售介紹的時候對這位高手其實心裏慣性打了個折扣。

幾經折騰下,終於在酒店碰上了麵。第一眼看到真人的時候質疑心更重了:年輕的麵孔、蓬亂的發型、隨意的裝扮、滿臉的倦容和黑眼圈。雖說人不可貌相,可這位哥們長得就是一副標準的程序猿臉,“即使真賺錢也是一千幾百萬的小打小鬧吧”,當時我心裏是這樣想的。

開場白說完,開始交流我們看好什麼板塊和行業,企業業績和盈利如何解讀,這位哥們還是一臉懵狀,眉頭緊皺好像我是在講火星文。作為一個職業和專業的研究猿分析師,自娘胎第三個月就知道是時候轉話題了,因此話鋒一轉,開始詢問客戶的操作習慣和看法。

他撓一撓頭,說解釋起來比較複雜,直接把報表給我看一下吧。說完他直接劃開手機,打開券商的平台APP,點開報表,刷刷十幾頁的成交記錄清楚列明,“這時我昨天做的交易”。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個晚上居然做了數百次交易。在進一步的交流中,才知道這位大神通過有嚴格的下注金額限製和損贏規定,利用技術麵和股票產品波動差價的理論進行人手高頻交易。而這位大神自學了手法之後,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更成立了工作室。

通過查看交易記錄,過去幾年找幾個人的小團隊平均回報居然都可以保持平穩的千萬美元級別,回報率更是高到飛起,甚至都超額滿足了香港主板上市的盈利要求了。更加神奇的是,這位大神自己投資之餘,居然還給了老婆一兩千萬人民幣成立了一個A股的高頻交易團隊,專門實驗在A股能否複製投資策略。

事後我認真總結了這位大神的成功之處。

所有故事的開端當然是他能夠找到和琢磨出一條投資勝率較高的策略,但這並不是最困難的,正如雲鋒和騰訊聯合策劃的5分鍾投教係列分享了相當多的知名投資策略,通過曆史回測都有相當不錯的回報。成功的核心之處在於他年紀輕輕就有足夠沉穩的耐心和近乎苛刻的操作紀律。堅韌的性格幫助他無論麵對順勢還是逆勢,都能堅持投資的原則和紀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每當我覺得研究工作很辛苦時,想一想這位廈門的民間高頻交易大神,就會想起一句話,“比你有錢的人都比你還努力,你憑什麼喊累?”

小劉到劉總到劉董

在從事研究沒多久的時候,在銷售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廣東中山的客戶劉董,做趨勢和周期股做得特別好。我因為之前已經炒了數年的股票,所以時不時在網上會交流一下投資的想法。

這位中山的高手操作很有一套,買賣並不算頻繁,而且開口閉口就是高息股(筆者也是受到他的啟發開始研究高息股)。另一方麵,雖然他對宏觀的經濟和貨幣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和債務更是兩眼一瞎(這也是我們能夠聊上幾句的原因)。然而他對於國家政策的趨勢把握絕對是老專家級別,主要行業的周期冷暖基本一抓一個準。難得有機會見到真人,必須抓緊機會好好請教一番。

“投資風格反應的是你人生的經曆和努力,說白了XXX都是經驗”,劉董用了一句很直白的話作為了開篇。

隨後他開始介紹了自己發家的經曆。在2000年代,當時劉董還不是劉董,雖然已經40多歲人了,卻還是一個普通的會計“小劉”。比他小了十歲的老婆嫌棄他沒出息,一氣之下離婚跑路。

事情對劉董打擊很大,由於做會計的時候認識了一些地產承建商,發現他們擴展地非常快,因此把心一橫房子賣了,家裏的田也賣了,找銀行融了一筆錢開始從事房地產開發時的自動升降架生意,客戶靠的就是當時會計認識的朋友。就這樣,3年過後小劉變成了劉總,資金流增加了,劉總收購了一家在廣州的搭棚公司,專門幫舊城改造項目搭棚,再過了3年,劉總變成了劉董。(後來2015年直播剛開始火的時候,劉董還投資了一個直播平台,2016年巔峰時每月流水超過2000萬人民幣,2個月就收回成本)。

到了2010年,劉董認為房地產賺錢太容易和虛幻了,認為金融會比較實在。雖然劉董的理解和大部分人的認知可能有點出入,不過他也有他的道理。“現在隻要是個人做地產都能賺錢,你敢賭得越大就賺越多,而這種賭博遊戲是不能持續的,尤其是我這種沒有太強背景的,死的肯定第一批。相反金融雖然快上快落,但如果你看準了周期,照樣能夠賺錢。即使看錯了,要離場也更加容易。”就在這樣的邏輯下,除了地產之外,劉董開始把相當部分資產轉移到股票作為資產配置。

起步劉董開始買了一堆高息股,因為他認為“能夠持續派錢的公司肯定不會太差”。

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接觸到不同行業和領域的老板,平時研究國家政策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所以後來劉董開始重點布局周期股。更重要的是,與其說劉董在做投資,倒不如說他是把做生意的一套搬到投資。

如果股價在買了之後跌了,和開店一樣,不可能第一個月就賺錢的,但如果這條街的人流夠旺,那麼之後肯定會有收入進來。如果判斷錯誤?店鋪要關門,股票要出掉就是,起碼出股票比關一家店簡單一些。股價大跌?那更好了,承包樓盤項目的時候,一個地方如果真的沒人願意去,我們談價錢也容易的多,結果反而可能賺更多。相反如果盈利?那店就繼續開、股票繼續拿,一直拿到直接出售比持有還要賺錢時候賣掉就好。“尤其是周期性和趨勢好的,我一般都能拿好久”,這是劉董的總結,往深說,不就是價值投資的實戰精髓?

一個人的經驗對於投資風格有很大影響,而這可以不一定是投資經驗。“華爾街狼王”卡爾.伊最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讀哲學,後來聽從母親的建議到紐約大學轉攻醫學。第一份工作在軍隊,卻因為自己的投機才能成為撲克牌高手,入伍六個月後,才開始浪跡華爾街做股票經紀人。

更加出名的例子是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彼得.林奇,他的成功之路並非開始於交易櫃台,而是始於一家鄉村俱樂部的高爾夫球場。林奇在這家俱樂部為許多成功的商業人士和投資者擔任球童。他在那裏建立的關係不僅培養了他對股票市場的興趣,也為他積累了豐富的人脈,為他隨後進軍投資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劉董在投資上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和盈利的套路,雖然無法和全球最著名的投資經理相提並論,然而劉董的分享對當時的我影響很大,因為這是一個很貼地氣、現實並且很有借鑒意義的經驗。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並不奢望能管理一千億美元,第一個小目標其實是踏踏實實能賺點小錢。

投資本身就是千人千麵,雖然我自己從事研究工作而且也有超過十年的投資經驗,麵對許多民間高手還是稚嫩地像個小白。職業基金經理固然值得學習,但作為非專業的普通投資者,都能夠賺取不比基金經理差的回報,往往更能讓我敬佩。

很多人問,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做研究,答案一點都不難,雖然投資路有時候很辛苦,但沿路還有各種精彩的風景和有趣的人啊。

火眼財經轉自:雲鋒金融

火眼財經:中國領先的財經科技服務提供商,在這裏讓賺錢變得更簡單

最後更新:2017-10-08 19:27:21

  上一篇:go 周一走勢已很明確,散戶切記操作三個字!
  下一篇:go 美股、亞太股市、港股紛紛創新高!恨不得A股市場馬上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