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國際經濟治理改革怎麼走?共商共建共享是王道

深秋北京,雨後的街頭寒意漸濃,而在毗鄰複興門外大街的一個會議廳內,一場有關國際經濟治理改革的研討會,吸引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管和權威智庫代表火熱討論。

“當今世界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複雜,麵臨多重全球性挑戰……多邊主義麵臨來自各方的壓力。”在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28日主辦的研討會上,世界銀行分管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難掩擔憂,“我們需要一個更公平地反映成員分量的經濟治理製度和機構,我們需要有效的政府間機構來討論和解決全球性挑戰。”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致辭中表示,全球經濟格局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全球經濟治理體係也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更好地反映國際經濟格局,更好地服務全球穩定與發展。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性的貢獻者,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係改革和建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他說。

美國前貿易代表查倫·巴爾舍夫斯基表示,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在全球治理體係中承擔“重大責任”,需要建立互利互惠的雙邊關係,“而保護主義則是兩國的共同敵人”。

她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就美國政府對華發起“301調查”表示“擔憂”,稱這一做法顯現美國“保護主義趨向”。她建議美中兩國多開展“實質性對話”,以盡早妥善化解矛盾。

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史偉認為,當今世界麵臨諸多挑戰,應對之道不是“逆全球化”,而是充分討論這些挑戰以及它們形成的根源,“我們需要全球更好地協調與協作”。

他高度評價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稱歐盟“非常積極地”看待這些重要的倡議和舉措。“中國和歐盟需要進一步加強它們在全球治理方麵的合作,從而共同助力建立更加穩定、可持續、包容的全球經濟發展環境。”

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特別提到十九大報告中有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表述。他認為,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表述,而且它的意義不僅限於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改革中,也一定要考慮到各個國家和地區人民實實在在的福祉。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以部分國際評級機構無視中國經濟向好的客觀情況、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為例,表示要改革國際經濟治理,就要改革相關的評價機製,確保公正性,不能使評價權壟斷在幾家評級機構手中。

在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看來,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很可能會迎來一個新的治理範式。“這樣一種範式是均衡的,是和國家經濟實力匹配的,也是符合新時代的全球經濟治理。”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推動國際經濟治理改革,離不開G20等多邊機製和主要多邊機構的自身改革與完善,更離不開主要經濟體的密切協調和協同推動。後危機時代,國際經濟治理的重心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製轉變,更需要國際社會構築合力,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朝著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發展,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現實變化。

(原標題:國際經濟治理改革怎麼走?共商共建共享是王道)

最後更新:2017-10-29 00:33:28

  上一篇:go 監管改革步入快車道 大宗商品交易行業不斷完善發展
  下一篇:go 首屆“智慧健康管理”國際高峰論壇開幕 共話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