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人物
西雙版納的幾種民間野釣方法 釣魚人看一下或許會受到啟發
西雙版納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去過的人應該知道那邊風景秀麗,江河水資源豐富,野生魚類繁多。最常見的有鯽魚、鯉魚、魴魚、江拐魚、河鰻魚等,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有一些老撾人在那裏暫住過,通過互相學習,使得那邊的釣法多種多樣。下麵與大家一起分享幾種西雙版納的釣法,希望可以讓釣魚人受到些許啟發,從而幫助到釣魚人。
1:抽釣
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靠水而居,他們捕魚的方式很多,抽釣就是其中的一種。釣竿一般是一米左右並且有四個節的竹片削製而成。竿身削成直徑約0.6厘米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竿稍至第二個竹節削扁平,中間兩個竹節對角削好用來存線。準備就緒後就把魚線栓在竿稍上,把需要的魚線全部纏繞在對角竹節內,栓上小號魚鉤即可垂釣了,不需要鉛墜。抽釣隻能在1~5月垂釣,用蜉蝣幼蟲和飛螞蟻為餌效果最佳。需注意的是垂釣時站在急流處讓水快速送線而不至於掛底,隨時拉釣竿。直到有震力傳來說明上魚了,魚獲多為生活在急流中的熘子魚、鯿魚和魴魚。
2:過江釣
這種釣法來自於老撾傳人,適宜兩人以上操作。用一條比河麵稍長、直徑在4~7毫米之間的尼龍線做主線,每隔100~200毫米置一腦線,魚鉤和腦線的大小是根據該水域的魚種大小而定。然後用越60厘米長的輕質木板兩頭刻槽,然後把過江線纏繞在上麵備用。在稍平緩的深水區域把把過江釣一頭綁在岸邊樹木樁上,用小船放過江釣。到對岸後繃緊拉直綁在樹樁上,然後拉住主線乘船往回覓鉤掛餌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全年施釣,但是在3~5月效果不太好。魚餌用蚯蚓、河蝦等,魚獲多為紅翅膀、鯿魚、胡子魚等。
3:排釣
俗稱小釣竿,是用竹削製而成的,竿型呈上扁下橢圓形或者圓形,竿底削尖。釣線比竿短20厘米左右,竿長在50~150厘米。每年河水泛漲而渾濁時是排釣的最佳時期,魚獲大多為小黑魚、江拐、鯰魚、羅非和小白魚等。將小釣竿掛葷餌拋入水中的蘆葦、雜草空隙中,竿底插入河岸泥沙中。可沿河排竿30~50根,放好竿以後可來回取魚和換餌。偶爾會釣到鱔魚、甲魚、鯉魚等,所以建議6~8號線和11號鉤。
四:拉釣
這是一種無鉤釣法,每年五月份河水剛開始漲水且越渾濁越好,魚獲大多是河鰻和花尾巴魚。用一根一米長的竹棍,在棍子的一段綁上十根長約20厘米的細毛線,然後把完整的蚯蚓用毛線栓緊後釣淺。一般情況下一根線上可以綁3~6條蚯蚓。走到有魚的急流淺灘處,把竹棍插入水底。因花尾巴魚吞食凶勐,所以隻要手能感覺到棍子上傳來魚吞餌的信息,稍等一會提竿並迅速放入塑料盆中即可。
最後更新:2017-10-26 14: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