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人物
秦洪:A股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強勢周期 成長股的搖籃在哪裏
近期A股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衝高受阻走勢,成交量也隨之萎縮,市場參與者對A股市場的走勢、投資思路有一定程度的分歧。謹慎者認為當前A股估值高,新周期被證偽,市場或將調整,但樂觀者則看到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已現曙光,新的成長動能在持續釋放,A股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強勢周期。不負潮流不負牛,此時應該積極低吸契合時代潮流的品種。
國運成就大投資者
每一位到證券市場搏擊的市場參與者都希望能夠成為巴菲特,但巴菲特之所以為巴菲特,有三個主要因素:一是美國經濟強勁增長。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雖然存在小幅回落的小周期,但整體上欣欣向榮。尤其是跨入新世紀以來,新經濟賦予美國經濟新的生命力,證券市場的前十大市值股票排位,也較上個世紀末有較大程度的變更,蘋果、亞馬遜等新興企業成為全球最偉大的企業。二是巴菲特擁有強大的耐力和產業敏感度。三是活得足夠長,足夠健康,能夠見證美國經濟的快速成長。這三點缺一不可。
據此,可以樂觀地認為,A股其實也有催生中國式巴菲特的經濟基礎。因為A股市場所背靠的中國經濟的成長活力不亞於美國,甚至在移動互聯網等新經濟領域,已有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潮流的態勢。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正在形成。比如製造業的升級,麵板的進口替代趨勢已形成,芯片替代曙光漸現,這些信息均表明我國新興製造業、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勢頭已勢不可擋,不僅僅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而且還會催生A股市場新的成長股。大族激光、匯川技術、三安光電等相關上市公司的2017年三季報已顯示出這一態勢。
切準時代脈膊尋找高成長股
其實,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無論是將每年的GDP總量數據,還是每年的居民收入總量數據匯成K線圖,其實就是一個超級長牛周期。在如此長牛的周期中,出現了諸多契合時代脈搏的中國經濟增長引擎,這些增長引擎就是A股市場的高成長股。
比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居民消費從自行車、手表升級為電視、洗衣機,白酒也從數元/瓶走上數十元/瓶,所以,成就了四川長虹、瀘州老窖、青島海爾等一批高成長股。與此同時,牛奶也開始走進千家萬戶,伊利股份隨之成為目前仍然高成長的上市公司。
進入到新世紀以來,尤其是2002年後,汽車、房地產又成為經濟增長引擎,萬科A、上汽集團等也成為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高成長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也從十億級別走上百億級別。2012年以後,移動互聯網開始滲透,智能手機成為標配,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成長股,進而在2012年底將創業板指引入到曆時三年的牛市周期,上市公司的市值級別也從百億元走上千億元。目前千億元市值已成為高成長股、中國硬資產(如港口、機場、水電、金融等上市公司)的市值基礎。
由此可見,當前的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廣闊的搏擊空間。而且未來可期,一是每隔數年就會出現一批新的高成長引擎,二是隨著經濟總量、居民收入總量的增長,對部分產業的需求也持續膨脹,從而催生永遠的朝陽產業。比如醫療、金融、港口、機場,這些其實就是典型的中國硬資產,依靠中國經濟的持續成長,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有望一直穩步前行。投資者持有此類個股,也有望獲得不俗的投資回報。
隻可惜的是,不少市場參與者由於持股心態、對市場認知不足等諸多因素,容易與這樣的機遇錯失交臂。但是,當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有望給市場參與者一個新的投資機遇。
一方麵是因為這兩年的經濟結構調整類似牛市中的調整,隻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而且從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速回穩格局看,已有結束調整、再展牛市的苗頭。另一方麵則是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正在形成,就如同前文提及的中國製造業升級,麵板的替代已成趨勢,芯片替代有望現曙光,這些領域均是市場參與者應該重點把握的領域。另外,新能源汽車、醫療服務、人工智能等產業也出現欣欣向榮的態勢,這些也是高成長股的搖藍。
所以,要想成為中國的巴菲特,此時需要的可能不是謹慎,而是持有相對積極的、樂觀的心態,尋找那些在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引擎所涉及的相關上市公司,他們是A股未來的高成長股搖籃。
最後更新:2017-10-22 1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