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人物
市場集體“預言” 四季度經濟增長溫和放緩
“前幾個月,我們挖掘機還沒生產出來,大批的訂單已經排著隊等著買。現在不是搶挖掘機,而是搶訂單號,買家們都擔心買不到!”11月16日,湖南一家生產挖掘機的大型企業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此描述。
挖掘機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采礦等領域,其銷量被業界視為反映這些領域投資活躍程度的一個信號。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6月開始,挖掘機已經連續16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最近6個月同比增長率更是穩定在100%左右。由於基建、房地產以及采礦業等都是周期性較強的產業,“挖掘機指數”的暴漲顯示了過去一段時間宏觀調控、分段去產能等政策發揮了積極的效應。但是進入四季度,新近披露的宏觀數據集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緩,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同時還創下了1999年12月以來最低增速。
四季度經濟開局略低迷,是暫時性的調整還是拐點的到來,這留給市場一個疑問。
基建高增長或難持續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固定資產數據中,房地產投資的放緩在市場意料之內。受益於低基數且企業利潤維持強勁增長,10月製造業投資增速小幅加快至3.3%,仍處低位;10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小幅反彈至15.6%,但10月房地產投資放緩至5.6%,相比9月有所回落。
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麵積同比增長8.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而曆史經驗表明,地產銷售一般領先地產投資2~3個季度,地產銷量增速在一季度衝高後,二三季度持續下滑,並在9月轉負、10月跌幅擴大。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薑超認為,這意味著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地產投資增速仍將趨勢性下行。
相較之下,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是投資領域的主要角色。今年1~10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13103億元,同比增長19.6%,高於2016年全年17.4%、2015年的17.2%的增速,這個速度遠高於同期固定投資增速,從而成為“挖掘機指數”上漲的重要推手。
上述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證實,“我們2017年1~10月產值達到了117億元,銷售額高達120億元以上;而2016年全年產值僅為67億元,銷售額為51億元銷售額。”但他也承認挖掘機銷售的強勁勢頭,除了基建的需求增加,也是因為疊加了挖掘機行業自身進入轉型升級周期。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也表示,這幾年挖掘機企業加大了轉型升級的力度,包括排放,由國二轉成國三,這都是帶動供給端轉型升級的重要方法,也適應用戶的需求。
“作為基建融資的主要來源之一的財政支出增速持續下滑,甚至在10月大跌轉負,融資來源受限意味著10月基建投資高增應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關,再加上前10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僅增長3.6%,基建高增長難持續。”薑超表示。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基建投資主要受資金來源的限製,包括預算內資金以及地方債務監管趨嚴對其他資金來源渠道的衝擊。”
財政部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34億元,同比增長5.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122億元,同比下降8%。
“10月單月支出同比下降8%,其中基建類支出大幅下滑。未來兩月赤字支出增長空間僅為3.9%,預算內資金對基建增長的支撐作用續緩;同時利率較高影響,城投債、政策性金融債等‘準財政’淨融資量自9月起繼續萎縮。”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文朗指出。
財政渠道之外,銀行信貸為主導的融資渠道也不樂觀。最新數據顯示, 10月末,M2同比增長8.8%,重回9%下方,增速再創新低。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632億元,不及預期。
結構調整仍有驚喜
作為“穩經濟”的關鍵支撐,基建投資溫和下滑幾乎被市場分析師集體“預言”,這讓四季度的經濟走勢平添了懸念。
“四季度經濟增速整體會有所回落,但幅度有限,預計四季度GDP增速會放緩至6.6%。”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記者表示。
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也提示,雖然一些數據月度之間出現了小波動,但是總體上、多維度觀察,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這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雖然製造業投資增速處於低位,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發力的帶動下,高端製造業、消費品相關製造業增長動能持續釋放:10月份,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製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行業PMI均位於53%以上的景氣區間,明顯高於製造業總體水平。
而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增速較9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高於去年同期0.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中,部分高端細分行業仍然保持較高增速。
“十九大報告主要矛盾的轉向意味著經濟發展更加追求質量,但並不意味著,經濟增長可以‘失速’。在追求發展質量的同時,仍需要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和一定的增長數量,來保障對‘質’的追求。”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說。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預計,央行將繼續在必要的時候微調貨幣政策來緩和市場情緒,但監管收緊的趨勢仍將繼續、防風險依然是政策重心。因此市場利率可能居高不下,但她仍然認為央行不會提高基準利率。除非經濟增長出現大幅下滑的潛在跡象,當前政策才有可能進行調整,但這至少要等到明年3月的兩會前後。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臨近年末,盡管外匯占款有可能繼續邊際改善,但考慮到財政存款投放或將弱於去年以及美聯儲加息在即,年末流動性將承壓,預計央行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繼續通過“逆回購+MLF”不同期限組合保持流動性充足和市場利率水平穩定。
近期央行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操作引發市場關注。就在10月27日,央行進行了1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具體包括600億元7天、300億元14天、500億元63天逆回購操作,這是央行公開市場首次進行兩個月期逆回購操作。與此同時,當日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單日實現淨投放900億元,為連續第二日淨投放。
(原標題:市場集體“預言” 四季度增長溫和放緩)
最後更新:2017-11-18 11: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