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放棄25%的進口關稅 特斯拉自貿區獨資建廠明智嗎?

過去幾年,特斯拉準備在中國建廠的消息不止一次出現。馬斯克也曾多次表示對中國市場很感興趣,認為中國將會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並預測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將占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而且在特斯拉的市場規劃中,美國、歐洲和中國是其三大主要市場。

早前,華爾街日報放出獨家報道,稱特斯拉已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將在上海自貿區內獨資修建工廠,國產化特斯拉電動車。(對此特斯拉官方既沒確認,也未否認,隻是重申6月發布過的官方聲明,表示公司正在與上海市政府商討建立生產工廠的可行性。)

考慮到之前的情況,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並不是新消息。但是這一次有一點變化:特斯拉將在上海自貿區內獨資修建工廠。而關於在自貿區建廠的政策規定是:自貿區生產的電動車,銷往中國大陸交不能減免25%的進口關稅。

這樣的話,特斯拉在中國建廠還有優勢嗎?

首先,來算一筆賬:

特斯拉曾經公布過車型在中國售價的計算公式:

中國售價 = 美國售價 x 匯率 + 運輸與裝卸費 +

關稅和其他稅 + 增值稅

運費:按照2014年特斯拉進入中國時公布的價格,每輛 Model S 的運輸和裝卸費用為3600美元。在中國建廠後,相當於一台車可以給消費者2.5萬的優惠。

購置稅:目前在進口車裏,隻有寶馬i3可減免購置稅。隨著特斯拉全線車型改為新國標充電接口,以及未來國產化,特斯拉應該可以減免購置稅。按照目前10%的購置稅是,一輛百萬級的 Model X ,可以給用戶省下10萬塊錢。

其他成本:比如零部件成本、勞動力成本,落地中國後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算過之後,可以了解到,即便是獨資建廠,沒有25%的進口關稅減免,特斯拉也能擁有很強的競爭力。

不過,對比之下,這些收益遠遠比不上25%的進口關稅減免。那特斯拉為什麼還是選擇獨資建廠呢?因為要想實現25%的進口關稅減免,特斯拉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在中國成立合資工廠。

這樣的話,不僅銷售車型要帶上中方合作夥伴的名字,賣車的利潤也要被分走一半,甚至核心技術也要向合作夥伴公開。這顯然是特斯拉不能接受的。

其實,相較於其他車企不斷傳出和中國車企成立合資公司,特斯拉之所以有獨資建廠和合資建廠這樣選擇的機會,主要還是政策上麵有所變化。因為日前彭博社有消息稱:中國計劃最早於明年允許外資在自貿區內建立獨資電動車業務。

對此,9月21日在商務部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針對政府正在探討允許外資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在自貿區設立獨資企業的傳聞,發言人高峰回應稱,“盡快研究出台減少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外商投資限製的政策措施,持續推進這個領域的對外開放。

從商務部這番“不否認”的態度來看,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如此一來,這或許是特斯拉在華建廠的一次好機會。

參考文章《不免25%關稅,特斯拉要這獨資建廠有何用?》,略有改動。

最後更新:2017-10-26 09:12:42

  上一篇:go 特斯拉國產疑雲“回頭看”,馬斯克糾結背後另有玄機
  下一篇:go 雷克薩斯中網,軒逸車頭車尾,寶馬內飾奔馳大燈,國產CC僅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