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業績反轉”靠造假 警惕金亞科技式“還陽術”

業績“回血”,自帶題材,還有私募大佬新進加持,這樣的股票看上去是否具有吸引力?然而,這就是2014年金亞科技的寫照。現在大家都知道,該公司2014年的財務數據造假了。實際上,當上市公司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係統性造假,投資者很容易受到美好預期的誘惑。

最近金亞科技財務造假的處罰結果出爐,董監高及財務人員共17人遭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措施,其財務造假細節也一並被揭開。

與過去市場上出現的諸多造假案類似,金亞科技在造假手法和過程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時任董事長周旭輝為總指揮,在公司2013年虧損超過1億元後,周旭輝於2014年初即確定約3000萬元利潤的年度目標。每個季末,時任財務負責人將真實利潤數據和按照年初確定的年度利潤目標分解的季度利潤數據報送周旭輝,後者敲定當季度對外披露的利潤數據。之後,金亞科技財務部工作人員被要求按照數據做賬。

造假手法也是常見的收入類造假方式。財務人員通過虛增收入、成本,配套地虛增存貨、往來款和銀行存款,並將這些數據分解到月,相應地計入每個月的賬中。公司會計核算設置了兩個賬套,一套用於內部管理,以真實發生的業務為依據進行記賬,一套用於對外披露,記錄偽造的財務數據。

財務造假分解到月,設置“陰陽”賬簿,在筆者看來,數據偽造的整個過程看著都“挺辛苦”的。但之所以市場上造假的公司屢禁不止,原因也是多方麵的。一方麵,違法成本並不高,頂格處罰與公司市值躍升帶來的增值遠不在一個量級。

另一方麵,上市公司存在保住上市資格的動機。如創業板公司連續虧損3年將麵臨直接暫停上市,對金亞科技來說,2013年業績大幅虧損,若2014年不能扭虧,則2015年保殼壓力驟增。

當然,金亞科技的做法相當激進。多數A股公司在虧損年度選擇突擊創利,而不是直接造假。創利的方式紛繁多樣:有年底賣房賣資產的,有拉政府補貼的,也有公司創新地通過締結一致行動人提振業績;也曾出現過“中國好同學”這樣不尋常的套路。

而金亞科技在實施造假後確實嚐到了甜頭。其2014年半年報、三季報、年報均錄得業績大幅增長,其中三季報還搶得了當年創業板首份三季報的“頭彩”,彼時私募大佬王亞偉也現身公司第五大股東。公司又適時提出了打造“電視遊戲第一股”的目標。多重利好下,公司股價自2014年11月開始一路攀升,至2015年5月期間漲幅超過3倍。當然,造假曝光後其股價又被打回原形。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造假的公司確實有點“坑”人。一方麵,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本就是有組織有策劃,且公司年報也被出具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存在較大的隱蔽性。另一方麵,像這樣尚虧損一年,業績即大幅回升,自帶題材,還有明星機構加持的公司,確實容易被迷惑。筆者注意到,2014年某券商曾發布多篇報告表示看好金亞科技。理由即公司全麵扭虧,業績迎來拐點。

金亞科技的案例仍然能給投資者一些啟發,公司業績反轉並不能直接等同於業績拐點。即使是多重利好加身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也應該對其業績變化多一份敏感。此外,除了業績大幅波動的公司,對多年盈虧相間,微利扭虧等類型的公司也需要多一份警惕。

(原標題:“業績反轉”靠造假警惕金亞科技式“還陽術”)

最後更新:2017-11-15 04:49:15

  上一篇:go 歐元兌美元大漲1%
  下一篇:go 孫宏斌看好樂視大屏業務 融創旗下樓盤引入樂視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