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
人物
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已達1.9萬億 未來5萬億規模可期
1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在廈門舉行的全國體育產業發展大會獲悉,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2016年度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及增加值數據。經國家統計局核算,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總規模)為1.9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11.1%。
5萬億目標可期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張冬佑副司長代表兩局發布數據時還介紹,2016年實現產業增加值6475億元,較2015年增長17.8%;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長至0.9%。
針對最新發布的數據,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黃海燕教授分析稱,體育產業總規模增長符合預期,完成5萬億目標值得期待。
自2014年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從2014年的1.36萬億增長到2016年的1.9萬億,年均增幅達到18.2%,超過2006年至2013年16%左右的實際平均年增長率,總規模增長符合預期。
黃海燕說,對照《意見》起草過程中對2025年5萬億目標的測算,隻要2013至202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增長率保持15%左右,2021至2025年年增長率達到10%,體育產業5萬億的目標就能實現。
體育服務業占半壁江山
從國家體育產業11個大類看,張冬佑介紹,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1962億元和2864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2%和44%;體育服務業(除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業、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外的其他9大類)總產出和增加值分別為6827億元和3561億元,占比分別為35%和54%。
數據顯示,體育服務業發展迅勐,增加值占比上升到55%,首次占據半壁江山。尤其是健身休閑業,在針對性政策的引領下,增速達33.62%,增幅最大;競賽表演業增長24.52%,而未來在多部門政策聚焦下,將有望實現井噴式發展。
黃海燕在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介紹,2016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的比重從2015年的49.2%提高到55.0%,首次超過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51.6%的占比。與2006年相比,我國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在體育產業中所占比重實現倍增,提高了30.1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一方麵是在老百姓體育需求和政策利好的不斷刺激下,傳統的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培訓等體育服務業出現快速增長;另一方麵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體育服務業的外延不斷擴展,體育健康、體育旅遊、體育傳媒、體育信息等新興服務業迅速崛起,體育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體育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體育產業機構數量明顯增加、年增長率達21.7%;吸納就業不斷增長,體育產業從業人數達440餘萬人;消費市場日益繁榮,消費規模接近萬億。
最後更新:2018-01-13 2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