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紙上談兵?諸葛亮不會培養人才,卻寫了一本如何用人的書

近來整理書架時發現了早年淘來的諸葛亮的《將苑》,信手翻了幾頁,再次為孔明的智慧折服。其實成就孔明“生前身後名”的,除了他“料敵先機的計謀”和“鞠躬盡瘁的忠誠”之外,“識人辨人用人的智慧”也非常重要。一個好的領導,自己的謀略能力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地是知人善任。作為蜀漢集團後劉備時代的政府領袖,諸葛亮在挑選軍事將領方麵便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孔明認為選將先選人,一個好的將領不僅軍事專業方麵要出類拔萃,人品修養方麵也要過關。但是由於人性複雜難辨,他提出了“辨人七法”,由淺入深、由表及裏。首先是最基本的道德常識考試(有點兒類似現在金融證照考試中的道德考試一樣),然後是基礎麵試(主要考察臨機應變能力),然後再是專業麵試(考察軍事才能)。

經過以上三步考驗後,候選者才進入人才清單,但並不意味著你就是那個“可堪大用”的將材,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這是孔明便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用“將”標準,即勇、性、廉、信,並相應設計了考察情景:危難觀其勇、醉酒觀其性、利誘觀其廉、委事觀其信。頗有獨到之處。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誌,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選出將材後,下一步便是知將善用。在這裏,孔明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將“將”分為仁將、義將、禮將、智將、信將、步將、騎將、勐將、大將九類。在這九類中,“大將”是各方麵素質最全麵的統領全局之才。作為大將,除了需要智勇雙全之外,還需要大度寬容、虛心謙下,能夠整合各方力量為其所用。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製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淩三軍,誌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勐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雖然孔明竭盡所能為後劉備時代的蜀漢集團撐起門麵,但無奈仍然不能擋住曆史的洪流,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收場。可歎乎。

最後更新:2017-10-09 05:17:37

  上一篇:go 薛之謙和前妻複合了,但有時候,愛卻並不一定意味著在一起
  下一篇:go 諸葛亮費盡心思殺了他,卻為司馬懿掃除了一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