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特斯拉上海建廠?商務部給出正麵回應……造車新勢力表示壓力有點大

(圖片來源:特斯拉中國官網)

關於特斯拉國產的消息,每個月總有那麼一波,這節奏幾乎趕上月更了。就在今天(10月2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對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洽談建廠的消息給予了正麵回應。

高峰表示,特斯拉目前正就建廠事宜與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但其並未透露是否會允許特斯拉獨資建廠。

高峰稱,對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投資,中方始終持歡迎態度。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對外開放,切實保護外商合法權益。

結合特斯拉此前的官方聲明——“為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該地區建設工廠的可能性”,業內普遍認為特斯拉落地上海是大概率事件,但到底是獨資還是合資建廠,業內的看法並不統一。

特斯拉大概率落“滬”建廠

10月22日,《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就在中國獨資建廠一事已達成協議,雙方正在協商細節和發布時間。該報道稱,特斯拉工廠將設立在上海自貿區,此舉有助於特斯拉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但仍需繳納25%的進口稅。

如特斯拉以獨資方式在我國建廠國產成真,這將是跨國車企在華獨資建廠的首例。對此,特斯拉相關負責人在接受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采訪時僅表示,一切以今年6月發布的聲明為準。彼時,特斯拉曾發聲明表示,“到今年底,我們的國產化計劃將會更加清晰”。

(特斯拉Gigafactory 超級工廠)

如今,結合此次商務部發言人的公開回應來看,特斯拉落地上海或是大概率事件,但具體是獨資還是合資建廠,目前業內看法不一。

在10月25日舉行的一場論壇上,對於新能源車企的股比開放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發表演講時指出,“最早明年,我國的自貿區將允許獨資建立新能源車企。”

而在此前的10月24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在接受NBD汽車采訪時表示,“對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內獨資建廠的信息,據我了解並不是這樣的”。

今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下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顯示,中國政府將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製度,有序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限製。

6月,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指出,已經明確放開外商在華建立生產純電動汽車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數量的限製,以及汽車動力電池的外商投資股比限製。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無論特斯拉能否獨資建廠,汽車產業合資股比放開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或將成為放開的起點。汽車行業分析師水旭稱,不排除特斯拉獨資建廠的可能性。

特斯拉的國產需求

事實上,自2015年開始,特斯拉將國產的傳聞就時有出現。上海金橋集團、上海電氣、上海臨港等上海本地企業,以及長安、江淮等車企都曾與特斯拉傳過“緋聞”,不過,均被當事方否認。但今年,特斯拉官方明確表示,年底前會確定國產計劃。

事實上,特斯拉對在華國產有較強需求。

“首先,特斯拉在我國銷售要繳納稅率為25%的關稅;其次,從國外進口入華後,特斯拉還需在倉儲、物流等環節上有大量花費,而國產後可降低這些費用。”水旭指出,在特斯拉的全球銷量中,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已從2014年的8%提升到2017年前9個月的近20%,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強力支持,“雙積分”政策已正式落地,不少車企都麵臨較大壓力。若特斯拉落地國產,還可通過出售積分來獲得額外“收入”,此前在美國市場,特斯拉就曾靠此收獲頗多。

對此,業內有觀點指出,落地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有助於特斯拉早日實現盈利。

此外,特斯拉一直受到產能掣肘,這也是其急於在華建廠的一大原因。今年7月28日,在Model 3上市時,特斯拉表示其訂單已超過50萬輛,但實際上,特斯拉遭遇了嚴重的“生產瓶頸”,第三季度僅生產了260輛Model 3,並僅交付了220輛,遠遠落後於原定的1500輛計劃。

同時,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也讓特斯拉建廠計劃不得不提速。有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如能國產,將很有可能成為一條真正的“鯰魚”,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衝擊。

這對自主品牌車企,特別是新興造車企業來說,或許並不是個好消息。

一位新興造車企業內部人士就曾向記者表示,特斯拉一旦國產,若價格能夠下探到30萬元,那麼對國內的多數造車新勢力來說,將麵臨很大壓力,一批中小車企可能會倒下。

(每經記者 陸佳麗)

最後更新:2017-10-26 21:07:48

  上一篇:go 消費者樂!企業憂!行業喜!特斯拉即將自貿區設廠!
  下一篇:go 軒逸同款三大件,價格便宜3萬,外形更年輕,被帝豪GL視為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