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
人物
微信公眾號周年記
2016年的今天,我在該公眾號推送了第一篇文章,推送之後,我就把文章刪了。原因很簡單,不滿意。雖說首篇文章被自己刪了,但是,他畢竟存在過,早已在世界上留下印記。所以,該公眾號的誕生日,就是2016年的4月1日。
在這一年的時間裏,該公眾號推送了接近100篇文章,當然如果你有興趣去數數具體多少,肯定是少於100的。原因很簡單,不滿意,有些文章被我自己刪掉了。
當我刪掉幾篇推送過的文章後,我就意識到,這事似乎不太對。於是,我就逐漸,直至現在,不刪除推送過的文章了。但是,新的問題來了。雖然我不刪了,但是寫好後的文章,卻不想推送了。到現在,寫一篇文章,沒敲幾個字,就想刪掉重寫,有時候是一段段的刪,後來幹脆把未完成的文章,整篇刪掉。
原因之一,不滿意;原因之二,寫了也不想推送。
不過,好歹算是碼過字的人,先來聊聊這一年關於寫作的感受。
首先,寫作最難的是開始的那幾天。總想寫的好一點,自己更滿意一點,結果就是反複改,反複看,生怕寫的不好。現在看來,這點擔心真是多餘了。開始寫,你本來就寫不好,再改再看都是無效的瞎折騰。寫的多了,自然而然看著就順眼了。當然,對於現在寫的,我看著還是不怎麼順眼,總感覺文章哪裏有點磕磕碰碰的,不夠痛快。
其次,寫作的素材。剛開始寫那會,焦慮感太強,總想著自己肚子裏那點貨,賣完了怎麼辦。現在想想,純粹多餘的擔心。隻要我願意寫,我天天都能寫,素材多了去了,不是寫不出來,而是人不夠勤快,不想寫。
再次,寫作這東西必須得練,最好的練就是硬著頭皮寫。該公眾號推送文章不過百篇,我就深深的感覺到了這一點。有些事,站在旁邊看,自己構想遇到的問題,然後想出解決辦法,再去幹。在現在看來,這樣有點不可取。因為,你壓根就沒幹過,怎麼能夠預想出,做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有些事,不想清楚直接就幹,說不上好,但也說不上壞。
最後來說說,我僅僅寫了不足百篇文章的體會。
第一,隻用逗號和句號,完全可以承載起一篇文章。逗號在文章中起小停頓的作用,句號在文章中起大停頓的作用。兩個標點符號相配合,再加上偶爾的書名號、引號等,足夠。另外,現在的我基本不使用感歎號。
第二,音節的搭配。在逐漸寫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並考慮到音節的搭配。比方說吧,和、與、並,三個字,其實所代表的意思差不多,三個字有些時候是可以互相替換的。比如,下雨和下雪,下雨與下雪。在這裏,“和”和“與”,都有點“和”的意思。但是,這種情況下,優先使用“和”。因為,“雨”和“與”挨在一塊,讀起來有點繞口,不夠抑揚頓挫,讀起來不爽。
第三,多分段,多分句。一段話幾百字,早就成為曆史,讓人看著就頭暈,別說讀了。同樣,長句子,中間用逗號隔開,改為短句子。短句子不僅所表達的意思不會變,而且更容易讓別人讀。因為讀長句子,一句話一二十,二三十字,看的人還需要自己去斷句,不夠累的。所以,我直接用逗號,給你斷好句,你輕輕鬆鬆讀就好了。
第四,段首堅決不空兩個格。段首空兩個格,是紙質書的專利,手機閱讀還是不空格的好,電腦閱讀,不空格也很好。尤其是在多分段的情況下,如果段首空兩格,在手機上看文章,和狗啃的一樣。段首空兩格這事,我一開始就拋棄了。
第五,文章排版。文章還沒寫好就想著排版了,算了,微信編輯器足夠了。花花綠綠的排版不適合我,我也不喜歡,我更懶得去給文章塗顏色。
以上這些與其說是寫作體會,不如說是寫作技巧。當然,在我開始寫之前,這些技巧我是不知道的。
最後,說一下品牌問題。
嗯,就這樣吧。
最後更新:2017-10-08 0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