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0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監管窗口指導大單買賣 業內稱屬“日常操作”不意外

對於“限製賣出”的窗口指導,業內人士認為並不意外。

28日有消息稱,公募基金接到窗口指導,“當日被限製淨賣出,大單賣出行為被禁止。”當日下午,北京上海深圳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第一財經證實了該消息。

有公募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稱,在2015年“股災”引發的市場劇烈波動、滬深兩市股民持倉市值大幅增發的慘痛教訓過後,強監管已經成為資管行業的常態,諸如過去1-2個月限製淨賣出的窗口指導在業內看來並不意外。11月以來第三周開始,前期漲幅巨大的白馬股進入調整期,集體回調引發市場部分恐慌。23日,上證綜指收盤跌2.29%,創下年內單日最大跌幅,白馬股的跌幅居前。

“未來,對家電、白酒等白馬品種的持倉比例會有一定下調,一部分倉位會轉移到成長股上來。”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坦言。

不意外窗口指導

消息進一步稱,“最為嚴厲時會要求不能出現淨賣出,並且十月以來公募基金在淨賣出層麵一直處於受限狀態。”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稱,據其了解,從9月份中下旬開始,便收到了類似的窗口指導。“以前窗口指導會有一個明確的時間段,但感覺現在不會規定的這麼死。”該基金經理稱。

“最近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類似這種消息,對債市、資本麵有一些影響,進而可能會影響到股市。每次有窗口指導的時候,大都是有一些利空市場的消息。”該基金經理分析道。

北京一家公募的投資總監則告訴記者,每次市場波動較大的時候類似的窗口指導並不鮮見,屬於“日常操作”。

11月23日,上證綜指收盤跌2.29%,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創業板指重挫逾3%失守1800,中小板指跌3.55%,創年內最大跌幅。A股3438隻個股中2899隻下跌,占比84%。

其中前期漲幅較大的家電、白酒飲料等板塊跌幅明顯,三季度以來淨值大漲的眾多基金淨值紛紛回調,不到5個交易日,跌幅最大者超過8%,不完全統計跌幅在5%以上的偏股型開放式基金亦有20隻。

有公募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稱,在2015年“股災”引發的市場劇烈波動、滬深兩市股民持倉市值大幅增發的慘痛教訓過後,強監管已經成為資管行業的常態。諸如過去1-2個月限製淨賣出的窗口指導在業內看來並不意外。

11月17日,星期五,A股市場盡管大盤跌幅不足0.5%,但除了金融、光伏等少數題材弱市走高為,絕大多數白馬股遭遇慘跌,跌幅超過5%者眾多,截至收盤兩市跌停個股逾百隻。

國內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投研部門負責人對記者稱,就在那幾天裏集中進行了調倉,一方麵降低股票倉位,另一方麵還將一些白馬股頭寸轉移至傳媒等其他滯漲板塊。

這種做法也不難理解:今年以來市場“二八分化”明顯,白馬股呈現“抱團取暖”的態勢,累計漲幅較大,隨著估值已進入區間上限,自然麵臨較大拋壓。

國內某中小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百股跌停背後可能是一些今年以來盈利頗豐的機構選擇獲利了結,造成了強勢白馬股出現較大跌幅。在他看來,百股跌停的情況不會持續,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波動,監管的窗口指導會升級。

業內人士認為,白馬股的集體性回調引發了市場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在這樣的市況之下,監管層進行窗口指導在業內看來實屬正常。

基金公司調倉白馬股

白馬股的調整行情始於11月以來的第三周。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獲悉,就在那一周一些公募公司對持倉進行了一定的調倉,適當賣出或者削減手中的經曆過大幅上漲的股票倉位。

“上周四以來的市場調整並不像樂觀者訴說的那樣是擾動和臨時因素,而恰恰是周期波動的力量在起作用,既是市場的應有之意,也是周期演化不可避免的進程。”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師王君表示,特別是當主要經濟體產出缺口共振下行時,“類滯脹”具有全球性,對市場的衝擊更加劇烈。

盡管11月的第二周白馬股經曆劇烈調整,但一些機構投資者仍舊對一些白馬股抱有進一步的上漲期望。上海一家大型公募的基金經理彼時表示,調倉時間點要更早一些。該基金經理稱,當一些業績增長確定的龍頭股出現15%-20%的跌幅時,他願意出掉手中的防守品種轉而配置經曆較大回撤的自己看好的白馬龍頭。在他看來,光伏、5G等領域未來不乏業績出眾者。

然而,進入11月的第四周,白馬龍頭下跌勢頭更進一步。白馬股中過去一段時間相對抗跌的隆基股份(601012.SH)23日出現跌停,作為一隻業績出眾的光伏龍,它被業內寄予厚望,一些機構將它近兩年的市值增長潛力調到了2000億。而今它的市值僅800億左右。跌停後的次日,隆基股份跳空低開收盤繼續重挫5.29%,第三天又下跌2.61%。

分析人士認為,流動性趨緊後,可能會對年內持續表現強勢的白馬藍籌帶來一定兌現壓力。同時,由於機構持倉相對集中,短期內兌現收益對部分權重股形成壓力。

同時債市方麵更是不容樂觀。10月以來,短短一個多月的交易時間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了35BP,一度突破4%的曆史高位。11月22日,國債破4%,國開破5%。近一個多月十年期國債從3.61%快速上行至4.02%的水平,速度之快、時間之久、幅度之大令交易員們猝不及防。

在股市回調從高估績差股蔓延到績優白馬股後,利率上行也已經從國債擴散到信用債,10月底以來利率債的大幅調整導致信用債受到牽連,超額利差逆勢走擴。

第一財經了解到,資管新規中關於剛性兌付、淨值法管理等規定較為嚴格,細則落地前債券市場仍將承壓。

“未來,廣義貨幣下滑緊信用與資管新規落地形成共振,信用利差或存在調整壓力。”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研究主管陳誌新向第一財經表示。

不過分析人士也認為,短期基本麵不會對債市造成明顯衝擊,一致預期下債市悲觀情緒發酵到極致後往往會出現超跌反彈。

最後更新:2017-11-28 20:04:21

  上一篇:go 上周證券市場新增投資者數26.79萬 環比減少9.98%
  下一篇:go 11月28日周二《新聞聯播》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