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9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意外!李白如果沒有了“朋友圈”,爆文數將銳減25%

最近幾年,國學熱的興起讓古典詩詞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就像前不久,清華附小小學生研究蘇軾寫出論文驚爆網絡,這讓小編們坐不住了,這些......果然......隻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很快新聞就爆出小朋友的論文是在程序員爸爸的幫助下完成的,而且,這樣的論文是基於大數據分析而得出。

於是,身為清博小編的我們也想試試用大數據來研究詩人。

(信息收集時間段為10月19日15:30-10月20日15:30)

李白47203條和蘇軾27493條的網絡信息量相對來說更高,從另一方麵也反映出現代人對於李白和蘇軾的喜愛。

既然,蘇軾已經被研究過了,那麼李白就是小編的最佳人選了!

1

行走的“古風控”

小編利用清博詞頻統計對李白現存980首詩歌的標題做了分析,對7112字的標題進行分析後發現李太白先生竟是個“古風”愛好者!

當然這裏的古風不是現代人對古代曲風的統稱,而是一種詩體名稱。

注:圖片來自清博詞頻統計

後台數據顯示,名詞詞匯“古風”一詞出現詞頻為59次,這與李白以《古風》為名作了五十九首詩是相吻合的。

注:圖片來自清博詞頻統計

不過,這起標題的方式也是沒誰了,李白也是夠懶的,隻要內容不重複,一個標題走到底。後世的李商隱大概是習得李白起標題的精髓,也一個標題用了16次,寫出了《無題》十六首。

名詞詞匯金陵出現頻率居其次,出現了33次。六朝古都金陵,是舊時南京稱謂。可見李白對南京這個城市的熱愛。

據相關史料記載,李白曾至少4次到過南京,滿滿都是“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的情懷。

侍禦和少府出現頻率次之,分別為24次,22次,二者皆為古代官名。前者指侍禦史,掌糾興舉百官等事,少府則是縣尉的通稱。

結合出現了17次的留別,9次的送別,側麵反映了李白的交際圈並未上升到王宮貴胄,而多與性情相投者往來,而留、送、別則說明他居無定所,與友人總是相聚又離別。

2

李白的迷弟,是他!

既然說到李白的贈送留別,就不得不提李白的朋友圈。

李白這個人吧,飄逸灑脫,直率豪爽,又文采驚人,動不動就是贈詩送詩的,自然是俘獲了不少迷弟和迷妹們。

對980首詩的標題進行分析顯示:含“送”93首,含“贈”134首,含“友人”18首,將近1/4的詩作都是給朋友的。如果沒有“朋友圈”,也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這樣流傳至今的爆款詩作就出不來了。

在清博高級語義平台搜索“李白”,發現與他相關的熱詞中,有杜甫、孟浩然、王維等人。

統計了杜甫的1179首詩,發現光是標題含有“李白”的就有9首;李白寫給杜甫的有3首,寫給孟浩然的有4首,有意思的是——孟浩然竟1首詩都沒有寫給李白。

也無怪乎坊間傳聞:杜甫喜歡李白,李白“癡戀”孟浩然,孟浩然一心記掛王維......

當然,這隻是今人的調侃,事實上,這與他們相交時的年紀以及社會身份息息相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比李白出名要早,他算是李白的兄長朋友兼老師。

但杜甫就不一樣了,他比李白小11歲,相遇時又“同是天涯失意人”,於是這位迷弟自然成為了李白的擁護者,哪怕多年不見,也時不時作詩想念一番。

注:左:李白 右:杜甫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最能體現他迷弟情懷的要屬李白參與永王謀反當誅時,大部分人都不敢趟這趟渾水之際,杜甫卻大筆一揮寫下240字的長詩為李白辯駁。

好在李白交友甚廣,曾有恩於郭子儀,生死關頭郭子儀願解除官職為其贖罪,李白最終保全性命流放夜郎。

果然是朋友多了路好走,關鍵時刻還能救命!!!

再說回杜甫,對杜甫這九首詩713個字進行詞頻分析,我們發現了以下關鍵詞:

注:圖片來自清博詞頻統計工具

“世人、寂寞、江湖、顏色、何如”這些詞出現的頻率最高。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可見杜甫對李白的欽佩;“寂寞書齋裏,終朝獨思爾”,“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可見杜甫對李白牽掛。

3

一生張狂,旖旎了月光

杜甫作為迷弟,對李白推崇至極,那李白的詩歌,到底都寫了些什麼?他又為何能得到“謫仙”的美譽?

當我們對980首詩歌的內容,共計95892字進行詞頻統計後,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如下:

注:圖片來自清博詞頻統計

名詞萬裏出現了24次,黃金、青天和明月,分別為23、22和21次。

準確來說,明月還以不同形式出現了多次,數據顯示:秋月8次,日月8次,月光5次,山月5次,雲月3次,海月3次,明月光1次。

李白寄“愁心與明月”,明月代表了他的心。

正如餘光中評價李白所說:酒人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有學者對他現存的千首詩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詠月詩共計382首,占其詩總數的38%。月及別稱平均每兩首詩出現一次。

注:圖片來自清博詞頻統計

除了明月,青天、萬裏也是高頻詞匯,青天不見,萬裏不到,正是李白仕途一生不得誌的真實寫照。

在李白的詩歌中名詞排前十的詞匯還有青雲、春風、白日、流水、浮雲、桃李、天地。

這類自然景觀的詞匯表明他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倒也與他自詡的遊俠身份頗為符合。

關於李白最後的結局,有多個版本。

《舊唐書·李白傳》中說他飲酒過度,死在了宣城。

《新唐書·李白傳》裏說他61歲高齡還不忘去參軍殺敵,最後病死在好友李陽冰處。

而後人則根據他浪漫的詩歌為其杜撰了一個醉酒撈月溺水而亡的傳說。

無論如何,這位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唐代大詩人,最後如一縷春風,又似一股流水,以才情驚豔了世人,長存於這天地之間。

— [ THE END ] —

最後更新:2017-10-20 19:57:32

  上一篇:go 靠鄭爽與白敬亭撐起一部劇,郭敬明也救不了演技為零的陳學東了!
  下一篇:go 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11條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