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人物
专家议中国防控金融风险:平衡监管与创新 形成良性互动
身处强监管时代,面临防风险任务,中国金融业将走向何方备受关注。
中国新闻社21日在北京主办国是论坛2017年会。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防范金融风险应从优化发展模式和监管体制着手,使创新与监管形成良性互动。
防风险是近两年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置于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首位。其中,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倾向于快速扩大规模,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则体现为货币信贷扩张,同时企业负债快速增加,由此带来的高杠杆率成为风险隐患。
“怎样梳理庞大的金融资产,怎样让新经济增长模式获得金融服务支持,这是现在中国经济新的考验。”赵锡军表示,对此相关方面要加强监管,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清理和纠偏,从而让金融更好地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指出,“严监管”从去年底开始已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新常态”。
以全球银行业监管标杆“巴塞尔协议”为例,吴庆表示,其核心理念在于审慎监管,把监管权力放在笼子里。他认为,中国当前正不断跟随这些现代化金融监管机制,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中“灵魂部分”,使之彻底融入中国现代金融监管体制之中。
中国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最蓬勃的国家之一,有声音担心,官方实施强监管会抑制创新手脚。
在中国华信非执行董事、中叶资本董事长马弘看来,不应将创新与监管对立起来,而是要一起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益提升的背景中全面考虑。
马弘表示,很多中小企业遇到融资难问题,这是金融服务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目前市场上部分机构假借创新名义推高资产价格,监管机构也应及时创新监管方式,弥补监管缺失。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金融监管实际上是有利于创新的。他认为,对新兴事物进行监管也需要不断寻求新方式,在创新中监管、在监管中创新,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在此背景下,今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料将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更新:2017-12-22 15: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