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人民日報:跨越關口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跨越關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政策解讀·聚焦現代化經濟體係④)

——專訪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具備哪些有利條件,又麵臨哪些重大挑戰?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既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推進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務

記者: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內涵是什麼?

寧吉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黨的十九大著眼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個體係的主要內涵和戰略重點,我個人體會可以概括為“121343”:

貫徹“一個理念”,即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兩個優先”,即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抓住“一個主線”,即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由靜態供需平衡向動態供需平衡的躍升;

推動“三大變革”,即要切實把提質增效放到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加快“四個協同”,即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係,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行業供求有效銜接和產業優化發展;

健全“三有體製”,即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著力構建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製,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

記者:為什麼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寧吉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意義重大,既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推進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轉變的必然要求,更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務。

一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布局的內在要求。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從領域範圍上看,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麵發展還不夠平衡;從層級和質量上看,一些地區、一些領域、一些方麵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與優質供給不足並存,煤炭、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而機器人、臨床創新藥物等大量依靠進口;城鄉、區域、不同群體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扶貧脫貧、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方麵的短板亟待加強。

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相互掣肘、相互交織,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製約。

二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跨越發展關口的迫切需要。

從國內看,盡管我國經濟增速已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由中低端產業為主轉為向中高端產業發力,增長動力由傳統的投資、出口拉動轉向創新驅動。但是,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麵臨“黑天鵝”現象、“灰犀牛”現象、“木桶”效應等風險,麵臨能否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驗。

從國際看,雖然世界經濟複蘇有了一些起色,但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顯現,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地緣政治衝突都存在巨大變數,對我國發展的影響不可低估。

三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是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徑。

黨的十九大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大勢,提出了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目標。實現宏偉藍圖,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形成先進的生產力,構建雄厚的經濟基礎。

但目前我國經濟“大而不強”的特征仍然明顯,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生產資本等要素的水平與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16年,最能衡量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占全部專利的比重不到40%和20%;目前每百萬人中研究人員數1000人左右,遠低於高收入國家4000人左右的水平。我國許多產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的格局還沒有實質性改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總體上還不夠強,特別是在品牌、質量、標準上差距還比較大。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其他任務必須堅持的邏輯主線

記者: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寧吉喆:黨的十九大著眼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作出了一係列重大部署。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首要任務,也是推進其他任務必須堅持的邏輯主線。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了市場供求關係,促進了企業效益好轉,對促進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發揮了關鍵作用,必須乘勢而上、鞏固成果。要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堅決淘汰僵屍企業,促進資源合理有效配置,同時積極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推動我國產業發展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在核心科技方麵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從過去以“跟跑”為主,逐步轉變為“跟跑、並跑、領跑”並行,“並跑”特征日趨明顯,“領跑”態勢在部分領域初步顯現。要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瞄準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補上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體製機製、創新氛圍方麵的短板,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係和發展模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要基礎和內在要求。必須按照協調發展理念,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區域發展布局,逐步縮小發展差距。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製度保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害在創新,關鍵靠改革。必須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製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把握機遇擴大開放,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必要條件。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引進外資、對外投資、對外貿易實現了曆史性跨越,但目前人均利用外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且傳統競爭優勢還有所減弱。要抓住世界經濟回升、分工格局調整的新機遇,既要加大力度培育外貿新業態,優化進出口結構;也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拓展國際發展新領域;還要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建設美麗中國。要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要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改革將釋放更多紅利,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有力的體製機製保障

記者: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我們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寧吉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我們黨一直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構成了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也為下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和政治保證。

經濟基本麵良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支撐條件。近年來,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推進改革創新,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失速”,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態勢日益明顯。從經濟整體結構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初見端倪,新興動能加快成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經濟增長的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良好的經濟基本麵是下階段我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基礎。

豐富的人力資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了智力支持。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數量雖然連續下降,但勞動力質量在不斷提高,人才紅利在不斷累積。目前,我國各類知識和技能人才超過1.5億人,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培育經濟發展新高地奠定了深厚的智力基礎和支撐。

改革紅利、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了有力的體製機製保障。我們在“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再到經濟體係不斷完善,靠的是因時因勢的改革;進入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能夠從容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實現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平衡,靠的也是鍥而不舍的改革。進入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依然離不開改革。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改革將釋放更多紅利,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提供有力的體製機製保障。

(原標題:跨越關口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最後更新:2017-12-03 18:20:39

  上一篇:go 炒股好艱難?上市公司奇葩事合集:扇貝遊走、被私募卷走5億
  下一篇:go 世界網友@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待共享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