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人物
A股堰塞湖:吳曉求痛斥監管頑疾 新股禁欲才治本
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端午小長假前一天,證監會雷厲風行,於周末例行發布會次日出台《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一時間,成為新聞焦點,各大官媒好評如潮:A股大利好來了!
果真如此嗎?所謂“減持新規”並不新,減持規定早已有之。2005年A股開始股權分置改革後,大股東通過對價獲得了股份流通權,原來的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大小非”成為當時的熱詞,高於5%的非流通股轉流通叫“大非”,小於它的叫“小非”。非轉流後,大股東出來套現,這叫減持。為防止集中減持的衝擊,證監會當時規定:自股改方案實施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轉讓。2015年股災後重啟IPO,次年1月再做修改,這次是第三次修改,可見證監會的一而再沒有較好解決問題,現在來了個再而三。這預判水平也沒誰了。原先還不太信,說前年股災後證監會缺乏人才,現在似乎有點信了。
減持問題主要應該在IPO環節解決,也就是在入口解決,現在卻憋到出口成了“堰塞湖”才想起疏理,極其被動。腳上泡是自己走的。說句不厚道話,當初幹啥去了?
減持“堰塞湖”來自哪裏?顯然是來自IPO“大躍進”。去年下半年IPO節奏明顯加快,15年新股發行272家,16年271家,今年以來189家,共732家,並且還有439家等待過會,今年才過5個月,下半年還得發200多家,加上“IPO扶貧”等綠色通道,累計3年超1000家。眼下A股熊霸全球,唯有IPO大躍進牛冠世界。
都知道,股市就是融資場所,IPO無可厚非。它既是股市功能的體現,也是股市活躍的反映。關鍵看是什麼樣的IPO,是市場化公平的IPO,還是超經濟強製下的不顧市場承受力的IPO。
前幾天,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與韓誌國教授午餐會晤時表示,暫停IPO並不能使股市上漲。也就是說,IPO與股市漲跌關係不大,IPO大躍進還得繼續。既如此,這次還出台減少“大小非”轉流通股的“減持新規”幹什麼?看來這個主要靠“一罵定股市”的證監會主席,還是有那麼一點供求關係的基本常識的。
的確,A股IPO“大躍進”沒能使大盤指數跌落,表現基本平穩。但誰不知道,這是國家隊動用指標股護盤的結果。所以,我們見到了“漂亮50”與“要命3000”、股指3000點卻套牢在1690點的上輪低點的A股“奇葩”現象。沒有國家隊護盤,IPO大躍進會怎麼樣?元芳你說呢?
然而,IPO如此無度發行,也沒有疏通新股“過會堰塞湖”。但是,這個“過會堰塞湖”與“限售股堰塞湖”比起來水位還不算高。
一般發行公司總股本在4億股以下的,A股IPO平均發行股份占發行公司總股本的25%,總股本在4億以上的,發行股份占10%即可上市。從5月份A股限售股解禁圖表可見,流通A股占比最高的創業軟件流通股占比48.86%,最低的第一創業流通股占比僅10%,解禁股9.8億股,很是極端,屬個案。如果按A股平均25%計,流通股與限售股比例為1:4,限售股比流通股整整多了3倍。2015年以來新股發行732家,累計募集資金超過4000億元,保守估算對應的限售股市值在1.2萬億元左右。如果考慮高價減持因素,2萬億市值擋不住,這2萬億市值將在2018年底進入全部流通時段,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而恐怖的背後就是IPO的發行無度。流通股占比如此低的IPO在製造申請過會“堰塞湖”之上又製造了“大小非堰塞湖”,這顯然是人為憋起來的。現證監會所謂的“IPO”發行詢價市場化、放開發行價格,實際造成了新股發行價過高,上市公司以極低的成本融資,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掠奪。高價發新股,用較少或極少的股份圈到較多的錢;同時,流通盤子小,又給股票上市後炒高股價提供便利,埋下公司股東、董監高們高價減持的炸雷。“限售股堰塞湖”的衝天大水形成的罪魁禍首就是偽“市場化”的IPO!
既然“妖穴”已經找到,就應該上演“捉妖記”。讓新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拿出更多的股份,擴大公眾持股比例,擴大流通盤;同時,限製新股發行價格。擴大流通盤讓新股籌碼不再那麼稀缺,也不會讓“大小非”那麼海量,限售股“堰塞湖”水位自然隨之下降。讓新股炒作不再那麼容易。限製新股價格,自然會向下拉低二級市場價格,減少減持動力。看來,“捉妖”並不難。現在就看證監會願不願捉了。
申請上市的公司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發行多少流通股是自身的權力和自由;以多少價格發行股票也是自身權力和自由,這是市場化股市的規則。問題是我國A股市場不是市場化,證監會有著極強的超經濟權力。一聲大罵“野蠻人”!就把市場最活躍的並購資金——保險資金給罵蔫了。一句“全世界都沒有10送30的”無知質疑,讓高送轉公司紛紛改弦易轍。其威力不可謂不大。
因此,現證監會完全有能力讓發行公司拿出更多的股份擴大流通盤,也同樣完全有能力劃定低價發股價格。總之,完全有能力在IPO環節解決或盡量減少“大小非”遺留。但現在看來,現證監會沒有減速IPO、也沒有從源頭嚴格治理或出台避免“新股權分置”辦法的意思,隻是在滬指大盤3000點岌岌可危之際,拿出個治標不治本的補充“減持新規”來安撫市場。這並實在,不是實質性利好,隻是讓市場眼前快樂,不具長久性。證監會如果不在IPO環節疏導限售股“堰塞湖”,不限定好新股發行價格、不擴大流通盤,特別是不減緩IPO速度,限售股將會越限越多。盡管“減持新規”能在時間、數量上減緩對二級市場的衝擊,但增量限售股還會是如大江東去,注入這個“限售堰塞湖”。
緩時、緩量不改總時量,“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
最後更新:2017-10-08 01:36:54
上一篇:
K線指標中有哪些形態是黃金價格反轉的信號?
下一篇:
A股堰塞湖之二:隻吃不拉!吃相醜惡,股民咋吃飽?
就在剛剛10:35,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同洲電子
就在剛剛10:37,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遠海科
就在剛剛10:38,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孚信息
就在剛剛10:39,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上港集團
剛剛11:34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龍頭股份
剛剛11:39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泰嘉股份
剛剛11:40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同洲電子
剛剛11:35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旭升股份
A股大事突發!周末深夜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大盤必定突破3800點?
周末晚間!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上證指數必須突破38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