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特斯拉中國獨資建廠受拖累?五大質疑臨頭

Model 3的延遲並不僅僅是一款產品進度,更牽連到特斯拉在華建廠和整個龐大規劃的進展。從馬斯克在千兆工廠屋頂紮起帳篷,我們能看到他有幾多焦慮。

內華達州裏諾郊外的千兆工廠(Gigafactory),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屋頂紮起了帳篷,然後他將露營的情況發到了推特。

現年46歲的馬斯克,並非覺得這種露營居住是有浪漫情懷,可以避免墮落成油膩的中年男人,而是“因為這樣(去工廠)所花費的時間遠少於從裏諾一家酒店開車過來。”

為何馬斯克這樣關注千兆工廠?因為這關係到特斯拉Model 3電動車的成敗,而Model 3本身則是特斯拉的戰略車型,毫不誇張地說決定了特斯拉未來是上天還是墮淵,並且,也影響著特斯拉與那個東方大國的緣分。

隻是,“上季度七分之一的目標產銷量”,Model 3這款戰略車型的表現,似乎給特斯拉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霧氣。

戰略車型拖累在華建廠?

當2013-2015年特斯拉股價一路勐升時,大多數人都看好其前景,但300多美元的預期值,似乎隻有摩根士丹利敢在那個時候下定論,分析師認為,特斯拉股價可以漲到320美元。

理由和所需要的支撐呢?大摩稱,入門車可以幫助特斯拉實現全球年銷量50萬輛,並達成盈利,這樣的成長性為320美元的股價背書。而這款意義非凡的入門車,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Model 3。

如今,320美元股價特斯拉已經達成並超越過,但Model 3的進展似乎卻不那麼順利。

10月初,特斯拉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僅生產了260輛Model S,遠低於1,500輛預期,關於原因隻是含煳其辭提到“產能瓶頸”。日前,特斯拉又公布了第三季度業績,新車出貨量為26,137輛。其中,Model S和Model X車型的總出貨量為25,915輛,同比增長4.5%,Model 3車型的出貨量為222輛。

終於,在10月31日鬆下公司財報發布會上,CEO津賀一宏坦陳: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原因就是在於鬆下這個特斯拉最關鍵的夥伴身上;千兆工廠的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還沒有到位,電池供應量不足,使得Model 3無法如期完成生產和交貨。

於是,我們可以理解,為何馬斯克放棄了自己的豪宅與裏諾的舒適酒店,要在千兆工廠屋頂的帳篷裏數星星。

甚至連在東部戰線的“捷報”也未必能紓解馬斯克的焦慮。盡管“即將在華獨資建廠”的消息頻傳,但是倘若Model 3進展不順,對特斯拉整個在華投產的項目也將造成拖累。為何?

根據《每日汽車》從零部件供應商方麵的信源了解,特斯拉國產車型首選了Model 3轎車和未來的Model Y入門級SUV。盡管目前這兩款車國產隻是意向,不等於“已經敲定”,但從價位和走量看,無疑比旗艦轎車Model S和旗艦SUV Model S更適合國產。

如果千兆工廠電池供應量不能跟上Model 3的規劃節奏,那麼美國市場尚且自顧不暇,要推進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更是會出現資金、技術等方麵資源捉襟見肘的情況。

誠然,特斯拉如果在中國投產,勢必會找尋中國本土供應商進行替代,《每日汽車》甚至還整理出已知和潛在國內供應商,比如上海杉杉股份和深圳貝特瑞替代日立作為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等。但倘若連北美的“樣板房”都沒建好,何談在中國再通過複刻去擴張?

生產工作不能理順,則銷售工作也將被牽連。從售價看,新車在美國的起售價為3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2萬元,預計國內售價進口階段超過30萬元人民幣,國產是否能躲開關稅以降低價格,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按照《華爾街日報》在10月份爆料特斯拉獨資建廠時的描述,這一工廠建設在自貿區內,為全獨資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外資汽車製造商與中方50-50股比合作的形式,但很可能要承擔25%的關稅。因此,在關稅方麵的優惠可能和獨資模式難以兩全。

基於相同平台開發的Model Y型SUV,雖然在車身形式上更受中國消費者歡迎,但Model 3是Model Y的根基,隻有前者進度良好,才能保證後者發揮更大的效果。

至於傳說中的“特朗普訪華推動特斯拉國產”,則更有隔靴搔癢之嫌。且不說特朗普原本和矽穀眾位大佬反目,借助政治力量在中國獲得許可,並不能保證美國的千兆工廠以及未來中國版千兆工廠能夠一切坦途。

來自華爾街的五大質疑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汽車營收為29.85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2.98億美元,同比增長29.9%;淨虧損為6.71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依靠出售碳排放積點實現的淨利潤為2,200萬美元。

其中來自於汽車銷售業務的營收為20.77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9.17億美元和上一季度的20.14億美元;來自於汽車租賃業務的營收為2.86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31億美元和上一季度的2.73億美元。該季度汽車業務的總毛利率為18.3%,與去年同期的29.4%相比下降1111個基點,與上一季度的27.9%相比下降964個基點。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不計入股權獎勵支出以及ZEV信貸收入),汽車業務的總毛利率為18.7%,與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的25.0%相比下降628個基點。

主要指標均不及分析師預期。業績上的落差,與Model 3的裹足不前,不由得令人對特斯拉進展心生疑竇。華爾街的分析師自然不例外,於是對特斯拉提出了五個問題。

1、什麼是真正的“產能瓶頸”?根源是不是來自特斯拉的千兆工廠?

10月初,特斯拉宣布今年第三季度僅生產了260輛Model 3,遠低於1,500輛預期,關於原因隻是含煳其辭提到“產能瓶頸”。多數猜測集中在特斯拉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佛裏蒙的整車廠,而其位於內華達州裏諾郊外的巨型電池工廠“千兆工廠”,其實也是影響到生產的關鍵。在8月份一封告股東書中,特斯拉強調稱,Model 3的驅動單元和采用了新電池單元的電池包,都是正在由千兆工廠的新生產線製造。

隨著鬆下方麵的承認,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塵埃落定。根據彭博數據,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回升了50%,但本周一收盤比彭博設定的全年目標低了6.5%。

2、特斯拉花了多少錢?

根據特斯拉半年報,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特斯拉手頭總計大約有30億美元現金,8月份又通過首次發行債券籌集了18億美元。通常外界都預期特斯拉會在下半年為Model 3投入重金,各種困難將被抹平並且量產加速。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特斯拉的宏偉夢想缺少合理而詳細的燒錢規劃。

“我們希望得到關於特斯拉燒錢預期更詳細的規劃,”Cowen & Co.公司分析師Jeffrey Osborne在10月19日一份報告中如是寫道,“特斯拉仍然沒有為資本支出提供現實可行的規劃,而這種規劃能夠同時反映出公司的雄心和現金產生能力。”

3、特斯拉在華建廠計劃完成還有多遠?

2017年6月份,特斯拉宣布“正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建廠的可能性,合作的確正在商談”,預計將在年底前公布更加明確的在華投產規劃。在海外分析師看來,倘若特斯拉能夠在中國建廠,則在削減25%關稅之後無疑更有利於同國產車競爭。

然而,《華爾街日報》在10月份爆料特斯拉獨資建廠時指出,這一工廠建設在自貿區內,為全獨資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外資汽車製造商與中方50-50股比合作的形式,但很可能要承擔25%的關稅。因此,在關稅方麵的優惠可能和獨資模式難以兩全。

4、勞資衝突是否會影響佛裏蒙工廠生產?

含2016年11月收購的SolarCity在內,特斯拉迄今全球約有33,000名員工(包括臨時工),此外還有2,300個就業崗位處於開放狀態。在佛裏蒙工廠,員工總數超過10,000人。人一多,自然故事也就複雜了。

向來不安分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United Auto Workers)盯上了這個萬人大廠。10月,特斯拉在佛裏蒙工廠炒掉數百人的魷魚,包括少量的工程崗位,以及居多的行政、臨時工等,按不同的媒體報道約在400到700人不等。UAW向美國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遞交了一份“不公勞資行為聲明”,特斯拉不勝其煩並感到擔憂,將部分支持工會化的員工開除,並否認公司有任何過失行為。

5、Autopilot到底怎樣了?

馬斯克曾經承諾,作為特斯拉司機的輔助平台,Autopilot擁有實現全自動駕駛的硬件基礎。但今年Autopilot團隊屢屢受挫,馬斯克所誇下海口的“增強型Autopilot”不見蹤跡,更別說一年前馬斯克設定的“全自動駕駛”。

在馬斯克對公眾允諾的事情裏,除了自動駕駛技術升級之外,還有該技術的測試工作,他計劃2017年底之前在加利福尼亞州到紐約之間實現長途自動駕駛測試,但這個項目的時間節點可能要再向後推一推。

特斯拉一度被視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跑者,但隨著越來越多其他汽車製造商準備在2018年前後推出相似的自動駕駛功能,Autopilot的光芒在黯淡,而升級的時間節點延後,更是意味著特斯拉在走向全自動駕駛的路線圖上,或許存在大量的問題有待解決。【END】

速度 深度 態度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11-02 10:45:08

  上一篇:go 斯巴魯開始玩“套路”?推出這一款車限購150台
  下一篇:go 思域又曝出質量問題!日本製造的神話真要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