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人物
特斯拉三季度電話會議全文翻譯稿
特斯拉公司(NASDAQ:TSLA)2017年第三季度電話會議
2017年11月1日下午5:30
電話會議錄音:https://t.cn/RlbACzN (以公司官網披露的錄音資料為準)
出席高管:
Jeffrey K. Evanson – Tesla, Inc.
Elon Reeve Musk – Tesla, Inc.
Deepak Ahuja – Tesla, Inc.
Jeffrey B. Straubel – Tesla, Inc.
Doug Field – Tesla Inc.
Jonathan McNeill – Tesla, Inc.
發言內容:
Jeffrey K. Evanson – Tesla, Inc.
今天Elon Musk,JB Straubel, Deepak Ahuja和Jon McNeill也一同參加了會議。我們的第三季度業績已經公告。本次電話會議,我們將討論公司的業務前景,並基於我們的現狀做出前瞻性陳述。由於存在一些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實際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包括我們最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提到的那些事。
在進入問答之前,Elon有些觀點想與大家分享。
Elon Reeve Musk – Tesla, Inc.
我現在是在Gigafactory開電話會議,因為現在公司最重要的產品Model 3的產能爬坡出現了問題,Model 3正式在這裏生產。我一直習慣待在特斯拉存在最大問題的地方。我相信好的公司公司應該從生產前線就開始領先。我稍後會談到一些Gigafactory的問題。
首先,給大家介紹下特斯拉的裏程碑式的數字——我們已經累計交付超過了25萬輛車,並在上季度創下了Model S和Model X的網絡訂單記錄和交付紀錄。
五年前,我們隻交付了2500輛汽車,特斯拉在五年內的交付量增長了一百倍。我預計五年後的交付量至少再上一個數量級,甚至可能接近兩個數量級。但是對於懷疑者們,我想問你們中的哪一個預測到特斯拉的交付量會從2500台增長到現在的25萬台。我猜答案是零。質疑者們也該反思,你們對特斯拉未來的假設是否有效,是否過於悲觀。
我們Model 3的生產每周都有顯著進展。我們的供應鏈或我們的任何生產流程都沒有問題。但顯然生產中還是存在瓶頸,生產Model 3有數千道程序,而每一步我們都謹慎前行。
事實上,Model 3內部有10,000個不同的零部件,製造Model 3有成千上萬道汽車生產工序,我們會和最困難的工序作鬥爭。所以盡管大多數人都覺得生產進展的非常好,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的。
我們已經深入了解瓶頸最嚴重的環節,我們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度末每周可以生產5000台Model 3,在這個宏偉計劃中,這是一個相對較小的轉變。Model 3是一個為期十年的計劃,我們現在談論的是10年計劃中的幾個月,這幾個月產能如何相對來說這是無關緊要的。
我們有明確的規劃,我們也了解瓶頸是什麼。雖然有困難,但我們正努力去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我們現有製造環節布局的實際情況,我們估計滿產產能能夠達到每周6,000輛到7,000輛/周,大大超過5000輛。我們對未來進一步優化生產過程持樂觀態度,未來增加少量資本性支出,產能基本能達到接近10,000輛/周。
我們通過改進機器人、縮短路徑、強化工廠、在生產困難的地方添加額外的機器人等方式,使生產進程加快。速度是終極武器。而Model 3的設計意圖在於其製造的便利性,與Model S、Model X相比,Model 3更容易生產。
到目前為止,Model 3生產的主要約束是電池模塊的組裝。電池模組製造有四個主要生產區域,3區和4區生產情況良好,1區和2區情況不佳。特別是2區,我們有一個係統集成承包商出現了問題,但是直到最近我們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製造過程。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重寫所有的軟件,並且重做了許多機電元件。
我們已經設法在四周內重寫編程軟件,但其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與機電元件一起工作的軟件需要製造和安裝,並將這些元件置於原位並重新構建,這比重寫軟件需要更長的時間,也比軟件具有更多的外部限製。
我在Gigafactory度過了很多個深夜,JB也一直在這裏。我們調配了我們最好的工程師來從根本上修複2區,然後修複1區。
好的方麵是,我們現在對於修複1區和2區有了必要的、詳細的了解。我們還對1區和2區有了一個新的設計,比汽車的設計銷量高三倍。所以當投入後,我們會有三條模塊生產線,三條生產線本質上是相同的。第4生產線將會采用新設計,將是比其他三條線結合起來有效三倍。所以我們對未來擁有高效生產電池模組非常有信心,並且這不會成為未來發展的製約因素。但是,它還需要一些時間來研發。與正常汽車行業的速度相比,這就像閃電一樣快。我們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改善另一些東西。我們的供應商告訴我們它很好,但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現在這部分內容已經被劃分到特斯拉在美國的內部自動化集團來解決,我們有一個來自特斯拉Grohmann的大型團隊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取得了非常快速的進展。就像我說的那樣,我親自下到那條生產線上,到有問題的機器旁邊。而JB基本上是在Gigafactory度過的。
另外我想提一下,有很多有關特斯拉裁員的文章,這些都是非常荒謬的。世界上的每個公司都有年度績效評估,我們的年度業績審查具有極高的標準,這個標準遠遠高於其他汽車公司,這是因為我們需要與更大的汽車公司競爭。我們不能永遠是一個與大公司具有相同技術水平的小公司。如果有兩個水平一樣的拳擊手,一個大個子一個小個子,那大個子明顯會打垮那個小個子。所以小個子拳擊手最好有更多的技能否則就會被擊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標準很高。標準高不是因為我們對員工刻薄,是因為如果不提高標準,我們就會倒閉。盡管如此,在我們的年度績效評估中,隻有2%的人沒有達到要求,這個大概是33000人中的700人,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比例。通用電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要求每年解雇10%的員工,不過不知道通用電氣現在是否仍然這樣做。
與其他公司比較,我們公司的解雇率是十分低。這些報道出現的原因是這些記者和編輯的職業誠信度非常低,他們會為他們所在的陣營提供任何內容的文章。這是毫無意義的報道,他們沒有報道還有幾千名員工被晉升的情況,並且近一半的晉升人員是在製造鏈。
問答環節
Q1:Elon,謝謝你帶我們進一步深入討論特斯拉的工廠和生產瓶頸。你們的這些行動是否會改變或者說如何改變Model 3的利潤?特斯拉現在每周基本的產能和到2017年底你期望達到的產能是多少?謝謝。
A:我不想談以一周為周期的東西,人們對周生產量解讀過度了。現在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產能在垂直爬坡,並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四季度產能的數據。我對第一季度末的生產非常有信心,也許我預期產能的達成時間會來得更早。到年底將周產能將過千,但究竟多少很難說。每隔兩三周,Model 3的產能變化都會非常巨大。Model 3的產能提升更像指數函數圖,開始爬坡會很慢,後期的爬坡速度將十分驚人。Model 3的長期毛利我們有信心做到25%甚至更多。在材料成本或製造費用、法律、間接費用或折舊或其他因素方麵都沒有因為這幾個月的突發狀況而改變。
Q2:Elon,你描述了Model 3,把其比作“生產地獄”,在生產過程中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比即將產生的問題更多嗎?
A:讓我們假設第9級是最差的。我們曾在第9級,但我們現在正處於第8級,或者可能更像是第7級。在三四周之前,當我意識到我們在第9級的時候真的很沮喪,然後我們現在達到了8級,現在我可以看到一條陽光之路。所以我現在覺得很樂觀,如果你在3周前和我討論這個的話,我會相當悲觀。 但現在我們需要做什麼很明顯,就是每周工作七天來生產。我曾在星期天淩晨2點,幫助區域2的模塊生產線機器人校準。所以我正在盡我所能,JB也在盡其所能。整個團隊都在努力,這些問題或許會用更長的時間來解決。
Q3:在去年8月發行的2025年到期的擔保債券會成為資產結構的永久性部分嗎,還是隻是用來資助解決與Model 3延遲相關的問題的?謝謝。
A: 這筆債務是8年的期限,而且銀行在這段時間內確實給了我們這筆資金。
Q4:你們多次提到Model 3比Model S和Model X更容易製造,可以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三種車型的產量和你們近期在努力達到的10倍產量之間的區別嗎?
A:Model 3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當自動化生產線出現問題時很難用人力來彌補。一旦產線完全建成,產能提升會非常明顯,高自動化程度生產也是確保Model 3高毛利的重要因素之一。Model S和Model X,因為自動化程度低,可以通過提升勞動時間來實現高水平的生產。實現全自動化產線確實也很困難,需要大量時間去做編程工作。我們用來組裝機器人所用場地麵積大概是傳統公司生產基地四分之一。我們做零部件的方式和生產設計都使得生產製造變得更簡單。
Q5:所以,在自動化電池組裝改進的工作中,現在正投入的是什麼,是人還是時間,或是兩者都要呢?
A: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來修理機器,偶爾也會有例如機器永久地壞了這種問題,我們就必須繞開機器人來手動操作,直到我們完全修複。產線有著極其複雜的電機和軟件方麵的挑戰,設計這樣的產線和我們推出的一款全新車型的難度沒有什麼區別。因此,嚐試補充供給或彌補機器的漏洞是非常困難的。
Q6:首先祝賀你們取得裏程碑式的成就。關於自動駕駛的競爭最近激烈了許多,我想問一下特斯拉的硬件能力。我們今天參加了NVIDIA舉辦的技術大會,NVIDIA的最新自主解決方案比Tesla的強10倍,他們說他們可以達到5級自動化, NVIDIA顯卡每年的改善看起來真的很重要,Elon,你能否從硬件角度談論你認為需要做什麼來發展自動駕駛?
A:我認為我們能用現在的硬件來實現完全的自動化駕駛,通過當前的硬件達到近乎人類本身的駕駛水平。但問題在於如何判定自動化的可靠程度,以及什麼樣的可靠性標準是監管機構可以接受的。現在,監管機構可能有需要確保自動駕駛能產生巨大正麵影響,才會允許實現全麵的自動化。很快在硬件方麵上我們會更有發言權,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準備好,但是在這方麵我非常樂觀。對於已注冊完整軟件功能的客戶,我們將推出可選功能。如果該領域的監管要求進行計算機升級,更新電源,我們也會相應更新。但我們對硬件的競爭力有信心,我們確信我們的硬件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好。
Q7:好的。你說Model 3的預收款餘額增加了。你能告訴我們具體有多少嗎?
A: 我們不會給出具體的數字,我們隻給出合並的數字,您可以在我們的資產負債表上看到客戶預收款。
Q8:關於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季度現金流的問題。很明顯,Model 3出產上有一些延遲,考慮到複雜性這是可以理解的。我隻是好奇,因為特斯拉未來兩個季度的現金流,會第三季度是相似的嗎?這25億美元的庫存中有多少是你在第四季度可能賣出的成品?
A:隨著Model 3的產能提升,我們的現金流量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大幅增長或明顯改善,這是Model 3為我們提供流動資金的良性循環。並且,我們支付供應商晚於客戶支付資金給我們。而且在本季度,我們的資本支出支付將開始下降,因為我們付清了接下來幾個季度裏所有Model 3剩餘的相關資本支出。所以在未來兩到三個季度應該有改善的趨勢。
Q9:就生產和交貨而言,聽起來像是比以前預想的更加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我想知道,你現在可以從庫存中產生什麼樣的現金?
A: 首先,我們S和X的庫存會下降,而且考慮到這些短期的延遲,我們必須謹慎地花錢。因此,我們正在管理資本支出和運營成本,以配合我們的發展。所以,例如,與我們的商店、服務中心或增壓器相關的資本支出正在放慢速度。所有這些措施都將幫助我們節約現金流。
Q10:就Model 3增產而言,之前定下的在2018年某個時候達到每周10,000輛的目標完成得怎麼樣?現在是要超越了嗎?以前投資者估計,如果能在2018年底達到這個目標,就可以產出超過25萬輛汽車。如果能在年中達成這個目標的話,就會產出超過32.5萬輛。基於目前的情況,對2018年產出的Model 3來說,全年產出量的合理期望值是多少?
A: 現在做出這個預估還太早了。但是,如果按第一季度末的5000輛/周的產能推算,我們有信心可以維持18年1w輛/周的產能。到Model 3產生足夠的現金流的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對重大資本支出的支持。我們想弄清楚當前我們可以從現有的5000輛進步到多少,然後從中學習,以便重新設計更有效的資本支出。正如我們前麵提到的那樣,我們發現一部分生產線每周能夠達到6000輛或7000輛,甚至更多。我們通過縮短路徑長度,加快機器人工作速度,在生產瓶頸出處增加機器人,簡化程序,重新設計部分生產環節,來顯著改善生產周期時間。
Q11:毛利率是否與產能爬升情況有關?第四季度毛利可能會降低嗎?當你有25萬/年的產能時,能夠做到25%的毛利嗎?還有如果生產受到限製,是否有能力來繼續長期保持這個水平的毛利?
A:到那時,我們可以對這些事情進行微調,但總體而言,我再強調一下,這些都是短期的問題,並沒有改變我們對Model 3毛利率的長期預測。
Q12:我想知道如果這些生產瓶頸是別人的錯誤導致的,那麼這值得你花時間來回收一些可能由承包商引起的費用嗎?
A:首先,我認為一切都是我們的錯或者說我們的錯占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我不想外部化責任,選擇錯誤的承包商是我們自己的錯,並且直到最後才意識到這一點也是我們自己的錯。我們將能夠追回一些數量的費用,但這肯定不會彌補營收和現金流量的損失。所以能夠追回一些損失,但不會那麼重要。
Q13:另外一個問題是因為整改,Model S和Model X的毛利有所下降。我想知道,是否可以更明確地談談這個問題,還有會采取什麼樣的糾正措施?
A:Model S和Model X很大程度是停產整改。我們推出了100KWh的電池組的Model S,對應最大續航裏程是335英裏。因此,我們不再使用90千瓦的電池組,但對應的成品車都在庫存中,我們會降價清空。這是毛利率下降的一個原因,我們以後不會再重蹈覆轍了。除此之外,我們確實賣了更多的100千瓦的車,比我們預測的要多,但是75千瓦的訂單上漲更快,這也對毛利產生了影響。隨著對100KWh車型的需求量的上升,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將有所增加。我們在第二季度100KWh車型的成功生產,在第三季度推動了強勁的需求。我們也隻是增加了Model S和Model X的價值量,特別是S,我們希望Model S和Model 3之間有更大的區別。因為Model S包含了更多的內容,所以Model S基本成本有所上升。例如,完整的Model S有空氣懸掛,許多優秀的元素被設計在裏麵了,以便更清楚區分Model S和Model 3的定位。市場對Model S的需求反應非常強烈。在第三季度,美國Model S車銷售量超過奔馳S級車銷售量的兩倍。我們的銷量超出了奔馳S級車,再加上奧迪A7和A8,寶馬7係和保時捷Panamera的銷量總和。所以市場確實對增加的價值做出了回應。
Q14:S 和X的市場份額都上升了嗎?
A:跟第二季度相比Model S和Model X的市占率有所上升。有人問到為什麼我們減少S和X的生產,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減少很多,隻是從每周約2,000台下降到1,800台,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消化庫存,因為庫存實在太高。此外,我們想從Model S和X產線中抽調第三班人手去Model 3線上。同時,我們也提高了S和X的生產效率。以前每周做2000台時需要三班輪班。如果將產能提升到2500台/周,將需要一堆資本支出。所以我們規劃S和X的產量每年約為100,000台,並調整供應鏈。但是我們希望繼續提高S和X生產線的生產效率,預計明年將產能從1800每周提高到2000每周,仍然用兩班人手,這意味著生產每輛車的勞動時間在減少。但是,我們希望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賣出更多車,以減少Model S和X的庫存。
Q15:如何解釋明年的高水平資本支出,為了提升Model 3產能到一周10000輛嗎?而且還有報道說你投資了另一家中國工廠。所以2018年的資本支出會比2017年低嗎?
A:到下個季度我們公布完整的2018年工作計劃時再回答這個問題更好,那時我們根據計劃中不同部分能夠給你關於我們資本支出更清晰的解答。我之前提到,在花錢之前我們先要確定好對產能的提升的程度。我們會觀察現有Model 3產線的情況,選擇最具效率的生產線,未來加以複製。我們現在是在黑暗中射擊,找不到目標。特斯拉在2019年以前不會在中國有重大的資本支出,至少2018年不會有實質性的資本支出。現在在中國的規劃是為三年後在中國開展生產而粗略選擇的目標,主要用於服務中國市場,或許也會輻射部分其他亞洲國家。這家工廠將來為當地市場生產Model 3和Model Y,不會生產Model S和X。隻有在中國建設工廠,才能為當地提供真正具有經濟性的車型,但這一方案在三年後實施。
Q16:想明確一下,到底什麼時候Model3的產量會指數型增長?
A:現在就開始指數型增長。如果你往前幾周或往後幾周,周產量都會有巨大的區別。但到第四季度末期能夠一周生產上千輛,第四季度之後的幾周將會增長非常迅速。產量將會垂直增長。關於送貨公告,我們也會給你一些反饋,第四季度的收益匯報將會非常清晰和易於理解。
Q17:中國工廠的產能會如何?
A:具體數字還不確定,但至少為十幾萬輛每年的產能,甚至更多。
Q18:你剛剛談到增長和資本支出的平衡,坦白說,我想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你談論潛在的平衡問題。往常特斯拉總是盡可能做的更多更快,以保持電動化進程中的領導地位,建立先行者的優勢。所以,在激進增長問題上的猶豫,你是擔心資金不夠可能需要募集資金嗎?這是在這個組織追求速度與量的時擔憂的問題嗎?你是在擔心有效利用資本的問題嗎?這種選擇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為什麼資本支出會是一個選擇問題?
A:在目前繼續增長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謹慎地全麵考慮問題。確實,我們想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支撐高速增長。在汽車工業中這樣的增長率是瘋狂的。特斯拉比福特增長最快時期的增長率還要高,我們現在的增長率差不多每年是70%-80%。下一年度將更高,我們的增長率將持續驚人。這樣下去,特斯拉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在產量上也是如此。Model X用了一半的時間內就達到了Model S的需求量。Model 3的需求量將會是Model S 的5倍。
Q19:你談到一旦Model 3的銷量上去你就能夠很快產生現金流。表麵上來看,隻要你達到特定產能水平,現金流就不成問題,但是你並不急著達到那樣的水平,我對此感到很驚訝。在這方麵有什麼問題嗎?我很難理解為什麼你不想盡快快速擴大規模增加銷售量,產生正現金流。
A:我們正在努力盡快達到5000/周的產能,並且我們將會盡快達到10000。我們隻是說我們會全麵考慮,在時間上保證戰略平衡。增長達到10000這件事,我們應該花多長時間,9個月,12個月或者15個月。這對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是非常短的時間跨度。
Q20:這季度S和X的毛利是多少?並且,你認為這季度宣傳活動推動S和X的銷量上升了嗎?
A:要因為我們是定製訂單,安排在第三季度的訂單會在第四季度運出。我們繼續提高效率並且研究組合轉變,這很費時間,我們將繼續看到改善,並且對S和X的毛利有充分的信心。第四季度售出的車減少了庫存,有些還是更老的車型。另外,租用服務的增長速度略低於汽車銷售業務,這使得毛利下降了一到兩個點。不過我們認為四季度,這個情況會有好轉,毛利將回到二十多。
Q21:我想深入地了解一下服務收入和支出水平,特斯拉收入同比增長了1.8億美元,成本上漲了2.47億美元。你能談談這個變化的驅動因素,包括動力傳動係統外包業務的剩餘部分,CPO業務,服務借款的實際車輛費用,以及PP&E為人員和服務基礎設施的成本。
A:我認為您所看到的是,隨著我們增加Model S和X型以及Model 3的規模,我們希望在需求出現時基礎設施服務能夠跟得上,因此在其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就傳動係統而言,您提到的傳動係問題現在看來很少出現,S型和X型的可靠性不斷提高。上個季度,CPO業務貢獻了約2.38億美元的收入,我們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10億美元,同時,業務也在快速增長。我們自己也在做CPO的整修,整修係統和為汽車服務的基礎設施是同一個,因此整修係統的成本也就是這麼一點點。
Q22:我想了解一下Deepak的賬務處理問題,例如在第二季度生產的這100多輛P100D汽車,Musk先生談到它們被計入貸款科目的情況下,能否說下貶值問題? 當他們被轉讓出售時,會計怎麼處理的?
A:它們被資本化為存貨,因為這些汽車是可銷售的。當這些車輛出售時,與這些汽車相關的折舊會在COGS中得到確認,不歸屬於服務中心的成本。
Q23:您還提到了焊接和最終裝配的限製。 裝配步驟顯然是給其他地方帶來限製的。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談一下焊接,以及當你達到你的年終運行率時,整個生產線的不同部分之間是否仍然存在差異? 或者你認為一切的成本都將在大致相同的水平?
A:焊接的影響與Gigafactory生產限製的影響在不同水平,但焊接是整個裝配線中更複雜的部分之一,影響也不像PACK那樣大。我們正在增加數機器人來解決焊接問題,這是我們整個生產線中最重要的機器人聚集區。這部分問題也在好轉。我們正在建造的機身質量優良,測試中衝擊性能表現非常好。 我們每天都在大量生產這個,並且領先於生產線的其餘部分。
Q24:然後,作為資本問題的後續進展。我記得去年你說產量從5,000到10,000將需要大量的資本,但是你有信心資本少於從0到5,000的數量。現在你在這方麵有了一些現實的經驗,我想知道你是否有不同的意見,或者如果你可以講一下那個想法的後續進展嗎?
A:與第一階段相比,我們下一階段的資本支出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速度是創新或生產的最終武器。而且我們正在將可操作機器人的速度推到極限,並且要求我們供應商讓機器人發展更快。因此資本性支出的效率非常關鍵。 顯然,我們將要設計大量的機器人元素,以及機器人內部元件。但現在的供應商反應太慢了。
Q25:你能談談從租用形式購車比例嗎? 能談一談你為什麼覺得有必要在降低價格的同時增加Model S和Model X的價值?
A:比例大概是5%。就價格而言,X型是一直以來被認為跟其他機型相比有更大的降價空間。100KWh的車型因為產能限製價格偏高,但我們不希望這樣,所以把價格降低一些, 然後將一些Model S的內容加進去。因此我們認為價格偏高時,我們主動降價,然後添加一些新功能,這樣才能有明確的區分。 我們不太清楚市場對Model 3的反應是什麼,我們的估算也不正確。
Q26:關於中國的戰略的問題。Model 3產能爬坡對永磁體需求也急劇上升,基於中國的出口限製和在采礦方麵環保的要求,在中國市場布局采購以保持Model 3供給的增長有多重要?
A:我們更多是從需求方麵考慮中國。我們正在建造完整的汽車產業鏈,並將產品通過海運送到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確保我們能占據中國市場、避免讓消費者承擔進口關稅、讓Model 3在中國更有經濟性,才是我們中國建廠的初衷。而在中國采購原材料相比之下不是那麼重要。
Q27:我意識到這塊不是你們關注的焦點,此前預期的太陽能在下降,那麼你們覺得何時可以再次開始增長? 這可以歸功於太陽能屋頂的功勞嗎? 還是基於銷售變化? 今年到2018年的儲能的跨越是否會受到Model 3的約束呢? 或者還是在自己獨立的軌道上運營?
A:我們認為太陽能需求會反彈,因為我們將太陽能銷售轉移到所有的商店,這是一個更有效的需求生成渠道。我們有信心未來太陽能屋頂需求巨大。 我們也正在通過太陽能瓦片的審核。我的房子裏就有太陽能屋頂瓦片,他們的存在很弱,因為與屋頂融合得很好。太陽能屋頂產品預計能夠持續工作至少25到30年。我們嚐試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做太陽能屋頂的加速實驗室測試。讓這些業務滾動隻需要一點時間,但一旦滾動,它將成為一個巨獸。而且我們在早期的客戶家中繼續安裝試點工程。 未來還有很多其他項目。而今年底,我們仍然打算在布法羅的大部分生產線上開始最終生產,這部分的產生會與Model 3的生產隔開來。儲能產品也正在增長。為了完成南澳大利亞項目,我們還是要做更多準備的,包括在波多黎各和加勒比地區的部署。所以儲能業務與電動車的生產是完全分開的。而在未來路上,會有一些電池的衝突問題。我們現在專注於改進Model 3的產線。在同一建築物中的電池PACK產線現在是完全獨立的。
英文文字稿原文來源:seekingalpha
MORE
1.穀歌全方位自曝Waymo無人車技術方案
2."穀歌派"和“特斯拉派”關於激光雷達之爭
3.無人駕駛汽車的法律衝突探究
4.無人駕駛汽車每分鍾收集100GB數據,這是真的嗎?
最後更新:2017-11-06 18:05:01
上一篇:
雪鐵龍C4世嘉迎來小改款,配置大增,具有超高性價比!
下一篇:
韓係車卷土重來,僅售7萬配置碾壓途觀,寶駿510車主都後悔了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