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司馬懿為什麼這麼能忍

司馬懿,三國時期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曹芳時代,司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爭暗鬥中,演繹了老子所謂“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表麵的浮華最終抵不過司馬懿的輕輕一擊。

人常說“亂世出英雄”,天下大亂,社會不按常規運轉,機會就出乎意料地來了。司馬懿在當時就是亂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楊俊譽為“非常之器”。

對司馬懿來說,開始運氣不怎麼好,因為他恰好遇上曹操這個一代梟雄,隻好老老實實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時機一到,他的全盤陰謀與雄心大誌都在血腥屠殺中得以實現了。

看司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隻有保持虛空狀態,才能不斷接受,順勢而變,最終得逞。

潛伏大師“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

有人形容他為潛伏大師。出道時二十多歲,來到曹操身邊做事,一幹五十多年,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最後把曹魏大權全部奪到自己手裏,為西晉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他的目標一開始並不是那麼清楚。

司馬家族,史書記載是儒學傳家的。他身上的特點,很多跟老子哲學對應。如《老子》裏說“八善”,最重要的就是“居善地,心善淵,動善時”。“居善地”就是善於選擇自己的地位,在什麼時候,什麼地位對你最合適。“心善淵”,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輕易給別人看出來。“動善時”說要善於把握行動時機。

道家還有一點叫順其自然。對於司馬懿來說,順其自然不是隨大流,而要在自然之勢中加入自己的努力,使自然之勢的變換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

從他出道說起,他也是個世外高人,曹操聽說這個人很有本事,要請他出山。司馬懿不幸,他遇上一代梟雄,打敗袁紹之後,當時整個天下大局都已定。

開始他不願意,他說他有風癱症,不願意起來。後來曹操發覺這是個花樣,就派手下人跟他說,出來幹就幹,不出來幹,就把他逮起來。曹操的習慣是這樣的,人才要麼為我所用,不為我所用,除掉,沒有選擇。

司馬懿

那就隻好來到曹操手下幹了。但是像司馬懿這樣的人能成大器,難道曹操看不出來嗎?曹操其實對司馬懿一直是提防的。但另一方麵他確實有才能。

“居善地”,司馬懿在曹操時代非常清楚自己合適的地位是什麼。他兩個表現很關鍵,一是當時曹操試圖篡奪漢的政權,當時反對的人還有不少。司馬懿就很明白地跟曹操說,像你這樣的才能,像你這樣的功德,天下人敬服你,順從你,這是當然的。曹操當然開心。第二,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特別盡責謹慎,把一件一件事理得特別順,像是一個可靠的僚屬。但是曹操跟曹丕說,這個人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將來恐怕要壞你的事。

曹丕當時究竟是什麼態度?那就牽涉到司馬懿跟曹丕的關係,“居善地”,在不同人的麵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曹操開始特別喜歡曹植,所以在立曹植還是立曹丕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司馬懿清楚地看到,將來的天下是曹丕的,所以他跟曹丕的關係特別好。

司馬懿的眼光確實與眾不同。

他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在曹操麵前他是一個恭謹的、忠順的、有能力的僚屬。在曹丕麵前他就是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操身邊,司馬懿坐得挺穩。到了曹丕身邊,他的地位提升一層,因為他鼎力支持,贏得了曹丕的信任。

司馬懿

明帝曹叡時代,司馬懿已經成為國家重臣了。當時三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在明帝時代主持軍政大事就是司馬懿。

有一個重要銜接,在曹丕臨終前,他把明帝曹叡托付給司馬懿。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政治才能、軍事才能都很強。

到明帝時代,司馬懿已經六十多歲了。這個年齡,要不然就選擇做忠臣終老。因為曹室的政權在曹丕和曹叡的時代,都非常穩定。

司馬懿還得等待機會。曹丕、曹叡做皇帝的年代都不長。曹叡臨死的時候,又把政權托付給他,因為曹叡的兒子齊王曹芳當時很小。在曆史上發生了非常動人的一幕,曹叡病重時,司馬懿正在遼東作戰,曹叡就連下五道詔書,召司馬懿進宮,司馬懿就乘一部當時最快的戰車,風塵仆仆,直奔洛陽,到洛陽連家都不回,直接進宮。這時候,曹叡已經奄奄一息,說了一句特別令人感動的話,我終於把你等回來了。

那時曹芳隻有九歲,他就以後事相托。據有的史書描寫,曹芳上去就抱著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跟曹家幾代,已經從開始時的處處提防到現在親密無間了。

好戲才剛剛開始。

最後更新:2017-10-10 08:56:05

  上一篇:go 三小隻可單飛的“部分”,易烊千璽的手、王源的腿、王俊凱的睫毛
  下一篇:go 趙又廷生日被林更新玩壞 楊冪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