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6 返回首頁    go 人物


要約收購報告發布成謎 ST生化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浙江民營企業聯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民投”)和振興集團圍繞振興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生化”,000403.SZ)控股權的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日前,ST生化披露《杭州浙民投天弘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浙民投天弘”)關於要約收購的進展情況說明》,浙民投天弘表示其將繼續積極推進本次要約收購各項工作。

今年6月,浙民投天弘擬以要約價36元/股,收購數量7492萬股,旨在取得ST生化控製權。然而時至今日,浙民投仍未同步披露要約收購報告全文,這也就意味著要約收購窗口暫時未啟動。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要約收購事宜分別致電ST生化和浙民投方麵,ST生化證券部工作人員在得知記者采訪意圖後便表示不接受采訪,記者追問多位投資者反映要約收購公告已發給上市公司說法是否屬實,該工作人員在再次表示現在不接受采訪後便掛斷了電話。浙民投方麵人士則表示“這裏麵(要約收購)事情挺多的,其實我們多少還是有點委屈,但是現在這個階段不太方便接受采訪”,其表示浙民投最大也是最終的目標是要把收購做成。

10月25日,記者再次致電浙民投方麵,上述浙民投人士表示要約收購仍在推進過程中,“相應細節以公告為準”。

控股權攻防戰

時間回溯至2005年,當年振興集團入主ST生化,由於出身煤電鋁行業的背景,振興集團之後注入旗下電業資產,ST生化的主營業務變成了“血液製品+煤電”的多主業模式。目前,振興集團仍持有上市公司22.61%的股權。

此後,由於行業環境急劇惡化,ST生化煤電相關業務遭受重創,振興集團債台高築、訴訟纏身。即便如此,由於原有醫療資產的穩定輸出,ST生化最近8年仍處於盈利狀態。可是反常的是,由於大股東自身一直沒有理順,上市公司近年來一直處於ST狀態。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西南證券在其研報中指出,之前ST生化摘帽核心障礙在於股改承諾尚未完成,一方麵是股權分置改革,公司已於近期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另一方麵是大股東承諾剝離振興電業的65.2%股權,大股東通過深圳信達已向公司支付1.0億元債權轉讓款,正在履行振興電業股權剝離程序。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和振興電業剝離基本完成,符合摘帽程序,有望在近期摘帽迎來資產重估。

盡管時至今日,ST生化仍未摘帽,但由於上市公司已符合摘帽程序,加上ST生化旗下核心資產——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廣東雙林,2016年盈利1.13億元,未來有望進入國內一線血液製品梯隊,與此同時,隨著2015年我國血液製品價格管製的放開,以及牌照的極難獲得,ST生化所擁有的相關生產資質具有明顯稀缺性,如此“香餑餑”,不出意外地吸引來了“野蠻人”。目前,浙民投、浙民投實業合計持有ST生化2.51%股份。要約收購期限屆滿後,浙民投天弘及其一致行動人最多合計持有ST生化29.99%的股份,精準止步要約收購線。

浙民投實力不凡。相關資料顯示,浙民投係浙江最大的民營投資機構,資金量達到幾百億元。目前,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擔任浙民投的法人和董事長。

強敵窺視,ST生化好不容易守得雲開見月明,顯然不會輕易就範。今年6月21日中午,上市公司宣布因重大事項停牌。自此,ST生化先後拋出了與山西康寶和內蒙古維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兩次重組,振興集團還於日前將浙民投天弘和ST生化告上了被告席。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無論是兩次爭議不斷的重組,還是極為少見的訴訟,均有可能是拖延術,給上市公司繼續停牌的理由。

離奇的要約收購報告

9月21日,ST生化發布《關於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暨公司複牌》的公告。意外的是,要約收購方浙民投並沒有同步披露要約收購報告全文,這也意味著要約收購窗口暫時未啟動。

記者注意到,8月29日,ST生化就公告稱,浙民投天弘要約收購提示性公告期已滿60日,浙民投天弘已完成繳納保證金、回複深交所關注函、修訂要約摘要、內幕信息知情人的自查工作等,並根據上市公司的反饋要求,將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表提交上市公司董事會。其後每30日發布一次情況公告,直至公告要約收購報告書。也就是說,按照程序,浙民投天弘方麵已經履行了要約收購的所有前置程序,一旦公布收購報告書的正文,則將進入30天的要約收購期。

浙民投未提交要約收購報告全文還是另有隱情?據微信公眾號“浙江資本圈”報道,根據接近該事件核心人士的知情人士介紹,其實浙民投早已準備好了要約收購報告全文,但就是沒發出來。

要約收購報告全文究竟有沒有發出來?就記者的提問,ST生化證券辦人士回應稱“我們這邊不接受采訪,您明白我的意思嗎?”,上述浙民投方麵人士表示現在還處在要約收購的期間,有些問題回答起來可能會比較敏感,這件事在現有環境中浙民投回複可能會更慎重一點兒,並建議記者先以采訪函的形式將問題發送至公司郵箱。

10月11日下午,該浙民投人士回複記者稱,浙民投現在的判斷是先不要去就這件事做評論。“本身就處在要約收購中,而且還有訴訟,說的多的話也擔心會影響收購,這件事情比較敏感,包括中小股東都在等著要約收購報告發出來,我們發聲可能給其他方造成很大的壓力。”

訴訟之外,上述浙民投人士所提到的ST生化中小股東或許正是決定本次要約收購拉鋸戰走向的主要要素之一。在“浙江資本圈”看來,博弈的核心因素是價格。浙民投天弘本次要約收購價為36元/股,比停牌前股價高出約16.4%。如果ST生化複牌後連續上漲超過要約價,中小股東接受要約收購的可能性較小,反之則較大。

記者發現,9月21日複牌後,ST生化股價在次日達到階段性高點的33.01元/股,跟36元/股的要約收購價差距已不明顯,不過,上市公司股價隨後走出反轉行情,截至10月25日收盤,ST生化報收29.90元/股,與公司停牌前價格相差無幾,股價走勢前途未卜。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由於振興集團和ST生化種種過往,加上投資者對ST生化的發展預期,價格未必會是中小股東是否接受實力雄厚的浙民投要約收購的唯一考慮因素。

相中血製品

此次要約收購拉鋸戰的核心就是ST生化的子公司廣東雙林。據《第一財經》報道,ST生化第四大股東天津紅翰法人代表嶽海濤表示,“沒有廣東雙林,ST生化已經破產10次了。”記者了解到,廣東雙林主要生產白蛋白、靜丙、狂免以及破免四種產品。

浙民投天弘曾坦陳,看好血製品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上市公司的發展潛力,擬通過本次收購取得上市公司控製權。不過,從今年國內主要血製品上市公司的半年報來看,2017年開始全行業增速已經明顯放緩,2015年下半年以來,價格政策重大利好造就的一波行業小高潮有退去之勢。

那麼,血製品行業的投資邏輯是否已悄然發生改變?一位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國內血製品行業龍頭業績放緩確實值得注意,不過,國內血製品企業產品種類太匱乏,品種還是偏少,高附加值的尤其是更有代表性的產品急需研發出來。“我覺得這個算是行業裏最迫切的東西,這種情況下血製品行業的發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短期來看,白蛋白的銷售有壓力,至少要付出一些費用,其他幾個基礎品種的銷售還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從長期來看還是需要去提升工藝水平。”

記者注意到,高特佳董事長蔡達建近期在一次演講中指出,血液製品資源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有它的稀缺性的。現在中國13億人口隻有產量7000噸,還不到美國的1/3。血製品行業從資源的潛力上來講還非常大,所以這個行業遠遠沒有到頭。

浙民投或許也是相中血製品不放鬆。對於本次要約收購的走向,本報記者將予以持續關注。

(原標題:要約收購報告發布成謎 ST生化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最後更新:2017-10-29 05:18:34

  上一篇:go 三季度預虧疊加重組失敗 吉峰農機股票複牌仍大漲
  下一篇:go 天目湖旅遊成功登陸A股 模式創新打動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