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倒計時 高質量發展或成關鍵詞
年末將至,把脈明年經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
“我認為明年的經濟會延續今年穩中向好的勢頭。明年是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黨的十九大指出,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改變,接下來工作重點將圍繞社會供給側改革、重視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經濟結構、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展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工程師徐洪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了解,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將延續十九大提出的“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促進經濟有質的提高。在徐洪才看來,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重點提到的防範債務風險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製、瞄準特殊貧困人口精準扶貧、環保在降低汙染物的同時使得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等目標,也將成為本次會議的重點。
“今年就開始的限產能、去產能,把更多經濟增長的資源留給新產業,說明我們開始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這個過程必然會有經濟下滑的壓力,但會讓經濟更健康。”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
更加重視質量
盡管此次會議仍不會給出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但業內認為,明年繼續與今年的增長目標持平是大概率事件。
國家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8年應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時建議把GDP增長預期調控目標確定在6.5%左右。建議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全國赤字率控製在3.0%左右,適度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力度,積極推進財稅體製改革。同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適度中性,積極穩妥去杠杆,做到不緊不鬆,建議將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長目標設定為12%。
“按照今年的增長態勢,我們完成6.7%的任務並不困難,但是定調不會那麼高,因為要給改革留出餘地。我們現在關注的是更加有質量的增長,為了質量,可以犧牲一部分速度。”徐洪才表示。
據介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要落實十九大精神。“預計明年CPI會比今年略高,但通脹目標仍維持3%。此外,穩健的貨幣政策還是會提的。明年會增強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預調微調。名義GDP貨幣的投放要與經濟增長相適應,保證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徐洪才表示。
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看來,現在處於一個動能轉化的過程。去掉落後的、過剩的產能後,可以將它們原來占有的資源投到新興產業中。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6.8%,國家統計局有望在明年1月公布2017年全年經濟數據,從目前情況看,今年經濟增速有望超過全年6.5%左右的預期目標。不僅如此,新增就業目標也已提前實現,結合此前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些因素都說明中央對明年的穩增長形勢較為樂觀。此外,今年冬天的天氣好、霧霾少,已經說明了加大霧霾治理和去產能的功效,也說明中國已經找到了經濟持續增長的平衡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振興實體經濟,實行供給側改革,建立創新型國家,發展現代金融鄉村振興,對外開放,這些重點方向都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並將在明年重點落實。
“另外,扶貧攻堅,防控風險,生態環保,這都體現在質量的提升。風險防控住了,經濟的安全性、穩定性就增強了。霧霾防住了,環境好了。貧困問題解決了,就體現了發展的包容性。”徐洪才表示。
控杠杆仍是主要任務
高質量增長下,原來以基建為主要增長方式的模式也將發生改變。
事實上,在地方基建衝動下,宏觀杠杆率逐步攀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杠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在實體部門體現為過度負債,在金融領域體現為信用過快擴張。微觀層麵,要關注金融機構信用風險。近年來,不良貸款有所上升,侵蝕銀行業資本金和風險抵禦能力。債券市場信用違約事件明顯增加,債券發行量有所下降。信用風險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社會甚至海外對我國金融體係健康性的信心。
在調結構的背景下,控製宏觀杠杆率或成為明年的重要目標。
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製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深刻認識、全麵領會、真正落實。會議同時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看來,金融機構應將防範風險放在各項工作首位,加強全麵風險管理,防控可能存在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兩手抓、兩手硬。
在去宏觀杠杆率方麵,實體經濟領域主要是國有企業去杠杆,金融領域主要是促使資金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
徐洪才表示,金融去杠杆方麵,明年可能力度稍有減弱。更多是強調經濟去杠杆、宏觀控製杠杆,包括政府負債、企業負債和居民負債。
“經濟風險的源頭就是債務杠杆的過高,要防範風險的話,就要明確宏觀杠杆率的指標,未來‘去杠杆’還是主基調,這樣才能防範風險。”唐建偉表示。
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科學防控風險,處理好治標和治本的辯證關係,要把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避免金融脫實向虛和自我循環滋生、放大和擴散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去杠杆之下,穩投資或將成為明年重點任務之一。今年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75057億元,同比增長7.2%,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PPP監管加強,負債收緊,對明年的投資略有影響。我們明年要著力於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擴大開放吸引外資,通過改革比如混改,讓民間投資有更多的機會,如果民間投資能夠起來,外資也能夠進入,這對投資結構也是一定的優化。”徐洪才說。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倒計時 高質量發展或成關鍵詞)
最後更新:2017-12-16 0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