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人物
匯率彈性不斷增強 市場化改革料提速
摘要
1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行83個基點,報6.4832元,創2016年5月3日以來新高,延續強勢。專家表示,2018年美元指數的走勢對人民幣匯率仍有較大影響。未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仍是大方向,預計將進一步推進。此外,通過利率調整來影響匯率等間接幹預方式將被逐漸采用,應加快推進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國債市場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各種調控手段。
1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行83個基點,報6.4832元,創2016年5月3日以來新高,延續強勢。專家表示,2018年美元指數的走勢對人民幣匯率仍有較大影響。未來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仍是大方向,預計將進一步推進。此外,通過利率調整來影響匯率等間接幹預方式將被逐漸采用,應加快推進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國債市場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各種調控手段。
人民幣有望繼續走強
“2017年人民幣匯率明顯升值,除央行進行政策調整、釋放相關信號的因素外,美元指數也是重要原因。”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表示,未來美元指數的走勢對人民幣匯率仍有較大影響。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表示,一方麵美國加息和稅改將對美元形成提振,同時中國經濟可能小幅放緩,尤其是隨著外貿回暖步入下半場,進出口增速將有所放緩,貿易順差將收窄,從而加大人民幣匯率調整壓力。另一方麵,中國經濟基本麵總體穩健,風險因素逐漸得到控製,外匯管理政策和逆周期因子仍會發揮效用。
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麵改善、投資回報率上升,人民幣有望繼續走強。中金公司報告認為,預計2018年上半年美元可能保持相對平穩,下半年加速走弱,而人民幣可能會在下半年加速升值。
“從人民幣自身來看,並不具備貶值基礎。”黃劍輝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預計2018年通脹中樞小幅上升,貨幣政策不具備放鬆基礎,中美利差將保持穩定。同時,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的滑坡,將保持經常項目順差。預計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樞將保持在6.5-6.7之間。
在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來看,對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判斷還需考慮美元指數走勢和央行的態度。從美元指數走勢的判斷來看,本輪美元周期已進入後半場,美元指數突破前期新高的概率很小,人民幣貶值壓力基本緩解。2018年,人民幣兌美元繼續升值的概率較大,美元指數回調的概率較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中樞在6.30附近。
進一步發展外匯市場
“目前推進人民幣匯率製度改革是適合的。”長江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孫超表示,2017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止跌企穩,扭轉了市場情緒。外匯儲備持續增長,從1月的29982億美元回升至12月的31399億美元,同時市場普遍接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走勢,匯率政策的公信力加強。當前階段,美元指數疲弱,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內外需環境均有利於推動改革。同時,需要做好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在未雨綢繆的背景下推動改革。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仍是大方向,存在加速推進的可能。
孫超認為,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應在於發展外匯市場。參與機構的多元化是活躍外匯市場交易、提高市場定價效率的必要條件,未來可引入更多境內非銀金融機構,有助於提高市場流動性,促進外匯市場的合理定價。同時,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積極引入更多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一步豐富外匯市場交易產品的豐富程度。產品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投資者參與外匯交易的積極性,進而關係到外匯市場的發展潛力。
國開證券分析師王鵬建議,為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和合理水平,央行應建立外匯平準基金。同時,建立人民幣匯率監測係統,形成市場基準匯率製度,以提高幹預的有效性,還應加快推進外匯市場與貨幣市場、國債市場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各種調控手段。
用市場化手段控製風險
2017年以來,一些企業誤判人民幣匯率走勢,遭受財務損失。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部分企業希望能看準匯率走勢從而獲取差價,但有時判斷失誤,從而造成損失。事實上,企業要真正規避匯率風險,仍應運用衍生產品,通過市場化、專業化手段來控製風險,要避免自己去判斷匯率並博弈。
在趙慶明看來,匯率市場化是大方向,企業、金融機構都要增加風險意識,不要去賭升值還是貶值,而應積極運用各種工具進行避險,對衝風險,包括進出口貿易合同中的靈活定價條款、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外匯期貨、外匯期權等。
展望未來,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家庭和企業的匯率預期將趨於穩定,持有外匯資產的需求將減弱。
(原標題:匯率彈性不斷增強 市場化改革料提速)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8-01-09 0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