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2 返回首頁    go 人物


提升行業集中度 嚴控新增產能“賺快錢”

今年以來,國內水泥行業熟料價格快速上漲,且高於水泥成品價格,出現“麵粉比麵包貴”的價格倒掛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價格倒掛現象在一段時間內有助於行業內部重新“洗牌”。在水泥行業總體產能過剩的大格局下,應運用好政策工具,防止新增低端熟料產能“賺快錢”,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

“熟料生產成本中煤炭占50%-55%,今年煤炭價格相比於2015年漲幅超過30%,直接推動了熟料價格上漲。”江西高安紅獅水泥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多家國內水泥上市公司2017年上半年度報告也提到,原燃材料上漲,尤其是原煤價格飆升,使水泥熟料綜合成本上升明顯。

“錯峰生產”和環保督查等措施壓減了熟料供給,也推動價格上漲。“去年因‘錯峰生產’政策,以及對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停產整頓,北方地區熟料產量減少約25%。”江西水泥龍頭企業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尚文說。

同時,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提出,今冬采暖季,“2+26”城水泥行業將全部實施停產,水泥粉磨站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停產。這將進一步壓減熟料產量。

而大型水泥企業主動管控產能也是熟料價格上升的原因之一。

“隻有控製熟料產能,才能避免無序價格競爭,促進水泥健康發展。”江西贛江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道俊等人表示。以往,有熟料窯的水泥企業為充分利用產能攤薄成本,大量向小水泥粉磨站低價供應熟料,拉低了整個熟料和水泥市場價格。目前,通過管控供應提高熟料價格,以保障企業利潤,逐漸成為大型水泥企業的共同選擇。

“目前,長江中遊地區熟料價格每噸340元到360元不等,水泥320元/噸左右。”央企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裁汪東順說,今年七八月淡季,倒掛現象最為嚴重,最低時水泥隻有160元/噸。即使在當下的南方地區水泥銷售旺季,部分地區水泥進行了價格調整,但倒掛現象仍然存在。

業內人士認為,熟料價格上漲後,將給水泥行業帶來內部“洗牌”機會。

依靠加工熟料生產水泥的小粉磨站被業內稱為“開關廠”,也即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開工生產,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關停歇業。隨著熟料價格不斷上揚,這些小粉磨站壓力明顯增大。

江西樟樹順達水泥公司是家小粉磨站,年產能約60萬噸。公司負責人柯國聖說,省內大型水泥集團的熟料基本選擇自產自銷,從鄰省湖北購進熟料成本達380元/噸,而水泥出廠價僅為330元/噸左右,相差近50元。如果熟料價格一直下不來,將選擇暫時停產。

《經濟參考報》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在江西,類似樟樹順達水泥公司的粉磨站有近100家,它們的產能近2200萬噸,約占全省實際產能17%。

相比之下,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則對熟料價格上漲持積極態度。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東順介紹說,過去水泥行業飽受惡性競爭之困,“開關廠”生產水泥時,產品品質、環保等方麵均難以完全達標,加上用工成本低,直接拉低水泥價格。“大企業即使想轉變發展方式,也會受限於成本和市場壓力。”

熟料價格上漲,為行業結構調整和大企業提高市場占有率提供了機遇。目前,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正在積極延伸產業鏈,籌劃整合下遊粉磨站;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也計劃進行結構調整,布局特種水泥、提供高端定製服務等。

隨著水泥行業逐漸進入傳統旺季,水泥價格正在追趕熟料價格,是否會對下遊建築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對此,朝暉城建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熊震洪表示,在基建工程領域,1平方米建築造價約為1200元,水泥成本約占6%,目前水泥價格漲幅對建築行業成本影響不大。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水泥產能總體過剩,“小散亂”水泥粉磨站企業多。政府應根據當下市場的新變化,運用好政策工具,加速淘汰水泥行業落後產能,促進產業集中度提高,提升行業發展質量。

一位水泥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全國水泥行業年總產能超過30億噸,需求量隻有20億噸左右,總體上還是全時段、全區域過剩。但盡管產能過剩,行業內存在違規產能等量置換、“批小建大”等新增熟料產能現象。

汪東順表示,在市場力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地方政府應該嚴格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杜絕違規審批新增產能項目現象,限製熟料產能擴張。

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執行董事張振崑等業內人士建議,下一步,政府有必要繼續鼓勵生產規範、環保達標、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進一步整合市場資源,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同時,應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堅決取締仍在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低標號水泥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

除嚴格防止新增產能外,一些企業負責人同時建議,應通過宏觀調控,規避水泥價格大起大落。水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已大幅提高,但受無序價格競爭等原因影響,淡旺季的水泥價格落差較大,影響行業整體效益。

記者了解到,在遼寧、山東等水泥行業集中度較高的地區,正探索通過成立聯合銷售平台公司的方式破解“價格落差”之困,取得一定成效。汪東順等人建議,在水泥市場需求淡季,將“錯峰生產”的限產政策實施範圍進一步擴大。

(原標題:提升行業集中度 嚴控新增產能“賺快錢”)

最後更新:2017-11-20 03:33:49

  上一篇:go P2P平台緊鑼密鼓進行合規整改
  下一篇:go 大商所:探索創新業務模式 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寬廣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