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31 返回首页    go 人物


偿还压力减缓 2018年城投债券到期规模首达万亿

在“严监管、防风险”的宏观政策调控下,2017年城投债市场结束了近年来的高歌猛进,发行规模与净融资额均呈现大幅下滑。

数据下滑背后,依托政府信用支持的城投债,在打破政府兜底“幻觉”背景下,其面临的政策环境也将更加严峻。特别是多数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进一步脱钩,将弱化其刚兑信仰。

中诚信国际预测,2018 年到期的城投债券共计1241只,到期规模共计10746亿元,相比2017年1.48万亿元总偿还量今年偿还压力有所减缓,但结构性隐忧依然存在。

不同以往,2018年开始市场对城投企业的信用考量将由“重政府”回归至“重企业”,企业自身转型尤为重要。

脱钩地方财力

根据43号文要求,城投企业自 2015年1月1日起新增债务不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2014年末以前发行的债务根据清理甄别情况可纳入政府性债务,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进行置换。

记者梳理数据得知,2015年1月1日以后发行的城投债券规模总计7472亿元,占比达到69.54%,主要分布在广西、河北、云南、北京、江苏等省份。其中江苏省新城投债到期总量较大,规模达到1725.89亿元,到期偿付压力较高。

但相比其他省份,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也较强,这成为城投企业举债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均位居全国第2位,公共财政实力强,且税收收入占比和财政自给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债务方面,2016 年末江苏省债务率为62.9%,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根据鹏元资信的评估,江苏省城投企业整体信用展望为稳定,但江苏省下属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随着前期存量债务的不断累积,部分城投企业通过再融资支持债务偿付。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证券评级部分析师刘师宇认为,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其所属区域的城投企业风险相对较低,盐城、淮安、徐州等苏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且近年来有息债务增速较快,其所属区域的城投公司风险相对较高。

事实上,2014年以来,城投企业负债规模增长较快,杠杆率攀升,有息债务规模增加,江苏省下属不同区域城投企业的信用品质出现一定的分化。

“短期内推进城投企业资产兼并重组成为辖区城投企业‘抱团取暖’应对再融资困境,争取转型过渡期的重要途径。”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袁海霞如此评论。

2017 年以来,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为核心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延续 2014 年以来新《预算法》、43 号文 、88 号文等政策对于规范地方融资要求,加快剥离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信用,另一方面对于城投企业“何可为,何可不为”进一步细化明确,加之金融强监管政策持续发力,城投脱离地方财政进程在加剧。

袁海霞认为,城投企业信用与地方政府信用持续剥离,使得地方政府对于城投企业的支持力度与救助意愿将放在监管框架及推动地方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平衡重估。“对于具备较强盈利能力或在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平台企业,地方政府支持救助的意愿较高,反之则会较低。”

记者了解到,目前城投债券以2015年1月1日为界,划分为新城投与老城投。新城投不受债务置换影响,若发生偿付困难,地方政府根据88号文要求及具体情况,仅应履行担保责任或救助责任,且最多不应超过债务人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老城投中纳入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及比例仍存不确定性,目前各省并未公开详细披露,这部分影响会在2018年8月债务置换结束前后集中显现。

问责违规举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基建的投融资依然依赖于平台企业,根据测算,目前城投企业投入资金占基建投资的比重在69%左右,短期内依赖于城投企业投资基建的模式将不会改变。

在此背景下,尽管2018年城投债到期总量压力有所缓解,但结构性问题仍存隐忧,特别是2017年中央频频出手整治违规举债的案例,直接提高了监管层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在财政部通报中,2017年3月,其对武汉市轨道交通 PPP 项目风险分配不当问题进行处罚。2017 年全年监管部门共计对 15 起地方违规举债案例进行问责公示,且问责力度持续加码,对于所涉官员由早期警告、行政降级上升至行政开除处分,且追责范围由现任官员扩至曾任官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政策要求已在实践层面具体落实。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项目经理刘心荷表示,城投债在加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同时,也在通过金融产品加剧系统性风险。

基于这样的风险预判,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进一步强调“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并强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监管高压态势将从中央层面逐步传导至地方。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实际上是打破了城投刚性兑付的信仰,强调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意识,消灭了城投对政府兜底的“幻觉”。

根据财政部要求,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4万亿元,其中有1.06万亿元是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取得的借款,剩余14.34万亿元债务将通过置换债的方式完成。

截至2017年底,发行置换债10.8万亿元,剩余的3.5万亿债务需要在2018年置换完成。

考虑到部分城投企业剥离地方政府信用后存在的转型压力,预计城投企业整体债务到期规模和投资规模仍然较大。“如果城投资金链断裂,会出现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当前在城投转型未成功的情况下,政府和金融机构仍会对城投企业存在一定的隐性担保。”光大证券报告认为。

光大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城投企业总资产在70~80万亿,总负债在40~50万亿左右,2016年样本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在8.5万亿,占总负债的26%。

(原标题:偿还压力减缓 2018年城投债券到期规模首达万亿)

最后更新:2018-01-14 01:03:41

  上一篇:go 标的未竣工且质押 银江股份购买大股东房产遭关注
  下一篇:go 2017年私募业绩藏玄机:价值派“但斌”们笑嘻嘻 徐翔旧部原来去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