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4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專家: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體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體製基本建立,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體製不斷完善。當前,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具體方向。

專家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經濟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台。下一步,要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和基礎性製度,加快優化資本市場生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退市製度,進一步疏通和規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建設

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帶動了中國經濟和社會其他領域的變革和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資本市場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負責人此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我國已初步形成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組成的多層次市場體係,交易製度逐步完善,產品品種不斷豐富,居民、企業投資渠道大幅拓寬,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證監會副主席薑洋9月在2017北京CBD國際金融圓桌會上表示,近年來,證監會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宗旨,把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放在經濟金融全局來謀劃和推進,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建設,完善市場基礎性功能,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效率提升。

一是穩步發展股權融資,加速資本形成。實現新股發行常態化,優化創業板發行條件,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資製度,鼓勵企業發行優先股,改善融資結構。去年初至今年7月底,累計實現各類股權融資約3.6萬億元。

二是拓展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覆蓋麵,支持創新創業。

三是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在並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促進存量資源調整。在嚴格重組上市標準的同時,簡化審批程序,支持去產能、調結構和國企改革。去年初至今年7月底,全市場並購重組交易額達3.38萬億元,基於產業整合的並購重組超過70%。

四是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數量質量協調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去年以來,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額超過5.4萬億元。今年前7個月,股債結合產品(包括可轉債和可交換債)發行759億元,同比增長194%。資產證券化發展迅速,今年前7個月累計融資4108億元,在促進企業存量資產盤活中的作用日漸凸顯。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負責人田利輝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的基本形成是我國不斷深化金融改革的結果,也是我國金融廣度和深度的體現。這一市場體係能有效服務多層次金融需要,增強金融的可得性。

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發行體製不斷完善,直接融資比重有效提高。新股發行體製改革持續推進,新股發行定價機製得到改進,新股配售方式進一步優化,新股審核效率大幅提高。社會融資渠道得到進一步拓展,直接融資工具不斷豐富。債券市場改革繼續深化,發行審核程序明顯簡化,民間儲蓄轉化為社會投資的渠道不斷拓寬。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撰文指出,經濟體要有效地去杠杆,直接融資發展就必須放在重要位置。我國融資結構中的不足主要是股票融資占比偏低。2011年至2012年,非金融企業股權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沒有超過2%;至2016年,該比重有了明顯提升,達到約7%,但總體上看比重依然偏低,未來需要重點加以發展。形成融資功能完備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應是直接融資發展的目標。

連平表示,其他融資方式應比較審慎地發展。未來應從總體上有個規劃,給出融資結構轉型的目標,明確各類融資方式所占比重,並以此為目標進行持續管理,避免某些融資方式無序發展。未來仍應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但金融創新目標需要擺正,不應是金融業的自娛自樂,而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症結在於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很多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信用難估量,無法拿到銀行信貸,而直接融資可以為中小創新型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保證,緩解企業融資瓶頸。“我國直接融資占比長期過低,與當初選擇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係有關。”諸建芳表示,發展股權融資要提高投資者專業性,有效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從而平穩發展股票市場。同時,應規範發展場外股權市場,通過場外市場給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田利輝指出,直接融資需要市場相對穩定,需要信息充分披露。隻有建設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我國才能有效、有力、有序地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方向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發展成為經濟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台,推動了現代金融體係建設,助力企業治理改善和企業發展壯大,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對社會發展有全方位的影響。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為富餘資金尋找有效平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與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田利輝表示,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要堅持新股發行的常態化,不斷完善再融資製度,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做市商製度,重視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同時,大力發展公司債市場,擴大期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嚴格監管並規範現貨市場發展,加強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推動各交易場所的規範化,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張春認為,金融體係和金融機構的改革對於中國下一步經濟轉型和企業創新非常重要,尤其需要積極探索以大數據為信用基礎的服務性行業貸款模式、推進A股的改革和發展。

此前,證監會黨委在傳達學習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時強調,要牢牢堅持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發展方向。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的本,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證監會將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和基礎性製度,加快修複和淨化資本市場生態,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和完善退市製度,進一步疏通和規範各類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能力,推動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我國股市約有1億散戶,直接關乎上億家庭、數億人的利益,保護好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監管工作人民性的具體體現,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應有之義。證監會黨委必須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在製度上補漏洞,在能力上補短板,依法全麵從嚴加強資本市場監管,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建設,需要一支功能完備、專業盡責、核心競爭力突出的現代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隊伍。”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把握好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四項原則,督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突出主業、穩健經營、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強化資本約束和合規風控,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規範引導創新發展,促進證券基金行業全麵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原標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最後更新:2017-10-21 02:03:24

  上一篇:go 寧夏出台房產稅實施細則 個人所有非營業房產免征(附官方回應)
  下一篇:go 證監會:嚴打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內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