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1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同存備案規模繼續“擠水分” 多家銀行率先降規模

2017年高達20.18萬億元的同業存單發行總量,未來有大概率難以重現。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日前央行重新設定了同業存單年度發行額度備案要求,方向進一步趨嚴。按照新要求,今年各家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將限定在去年9月末總負債的1/3,再刨除同業負債(不含同業存單)後的所得值。

從目前已公布的銀行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來看,實際備案發行額度已經較2017年大幅下滑。多位銀行金融市場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是同業存單新規和監管擬收緊同業存單備案額度的疊加作用。

央行祭出

同存備案新規

繼規定一年期以上同業存單不得發行後,央行對同業存單額度再度收緊。

記者調查獲悉,日前債券圈小規模流傳的央行已重新設定2018年同業存單年度備案額度測算公式一事屬實,並且2018年各家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將限定在2017年9月末總負債的1/3,再刨除同業負債後的所得值。

華創證券債券團隊將同存備案最新口徑以公式形式展示:(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同業負債)/(同業存單備案額度+總負債-同業存單餘額)≤1/3。需要說明的是,同業負債目前包括剔除結算性同業存款的同業存放、同業拆入、賣出回購、同業代付等科目。

“可以這麼理解,以前同業存單是不計入同業負債科目的,後來計入了。而現在新規規定公式的分母要刨除同存,那麼就是分母變小了,可最後的比例限製在三分之一,所以分子也要變小,那麼可發行的額度自然就更小了。”一名上市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師認為,新規之下多家銀行負債端麵臨調整,後期去杠杆壓力加大。華創債券團隊對72家銀行廣義同業負債占總負債進行核算,發現截至去年三季度,有19家銀行超標。

不少銀行

大幅壓縮備案規模

又到一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備案時。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央行同業存單新規發布之後,近日,多家披露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的銀行,尤其是城商行對2018年並不樂觀,甚至自行將發行額度腰斬。

同業存單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當年發行備案額度內,自行確定每期同業存單的發行金額、期限。

中信證券債券研究團隊認為,2017年以來,隨著金融去杠杆深入,M2(廣義貨幣)增速下行,銀行存款來源萎縮,同時,MPA(宏觀審慎評估體係)考核及銀行業監管加強,銀行存款增長也出現乏力。在增資乏力之下,銀行通過發行同業存單獲取資金擴張成為普遍做法之一,使得銀行對以同業存單為代表的同業負債依賴增強。

據統計,2017年國內商業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超過20萬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0%,發行規模同樣創下曆史新高,目前同業存單市場存量規模達8萬億元之多。

進入2018年,擬發行同業存單的銀行紛紛披露同業存單發行備案額度。數據顯示,不少城商行額度已明顯下調。

例如,1月3日,重慶銀行披露,2018年同業存單計劃發行820億元。而截至2017年11月末,重慶銀行累計發行的同業存單額度達1330.6億元——相比之下,2018年的備案額度下降38.4%。

無獨有偶,寧夏銀行2018年同業存單發行備案額度降幅更大,備案發行額度為260億元,而截至2017年12月14日該行去年累計發行同業存單達692.3億元。

此外,廣州銀行、長安銀行、湖北銀行、蘇州銀行等多家當地較大的城商行2018年同業存單計劃發行額度均較2017年已發行額度出現較大下滑。

(原標題:同存備案規模繼續“擠水分” 多家銀行率先降規模)

最後更新:2018-01-04 04:33:46

  上一篇:go 住房租賃ABS升溫 券商未雨綢繆布局REITs
  下一篇:go 傳滴滴擬收購小藍單車 共享單車格局或生變